第197章炮舰海试(三)
四艘福船开到一处岛礁附近,距离由一里到五十米,分阶层检验了车弩,车炮和燧发枪。一时间,大小不等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岛礁附近的鱼虾炸死震晕了不少,泛着肚皮在海面上铺了一大片。
在这些火器中,胡璘对火枪手的表现最为看重。
他曾教授过“隐庄”少年军官们如何使用燧发枪军阵,但是也只是在燧发枪定性生产时,去视察过,真正的列队射击还没有看过。
看着船舷边的一排火枪兵,一个个娴熟地操作着手中的火枪,填装定装弹药,压实子弹,然后瞄准,叩响了扳机射击,胡璘暗自点头。
“啪啪啪……”杂乱如爆豆的枪声噼里啪啦响了起来,一股股呛鼻的白烟冒出,迎风消散。
而岛礁上的一排排稻草人,纷纷被打的支离破碎。
火枪手放完第一枪后,一起蹲了下来,躲避在船舷后,动作快速地续装填弹药,然后听到竹哨声后,持枪站立,继续端平,扣响了扳机。
后续的火力,因为距离逐渐逼近的缘故,命中率不断提高,等到船只距离岛屿三四十米处的时候,已经没有完整直立的稻草人了。
而此时的距离,刚好是霹雳弹发挥战力的距离。
火枪兵,将火枪扣在船舷边,掀起固定在船舷上的竹篮盖,掏出拳头大小的霹雳弹,掏出火折子,拔去木盖,吹燃了火头,点着引信,奋力向岛屿上扔去。
看着火枪兵小心翼翼地握着霹雳弹掷出,胡璘不禁有些后怕。
这玩意太不安全了。他决定回去给那些霹雳弹安装一个长柄,像后世的带柄手雷一样,既有手柄,确保士兵能够抓牢,又能够在扔出时,依靠杠杆旋转之力,扔的距离更远。
至于用燃烧的火折子点火,胡璘也觉得不好,一来不安全,二是一旦刮风下雨,就没法使用。
胡璘打算按照火炮拉索的道理,将燧发点火安装到霹雳弹的手柄处,如此一来,既安全又实用。
火枪兵可以在屁股后挂几个霹雳弹,增加近距离火力输出。
不过,在化学火药发明不出来的阶段,这样的霹雳弹太重,一名士兵最多只能挂两枚,一个扔出去后,敌人若是人多,就会冲到眼前,所以给火枪备一个四五十公分长的刺刀,势在必行。
胡璘心思电转,四艘战船依旧按照演练计划,进行着实弹演练,左弦结束,轮到右弦,围绕着岛屿,热闹地开火。
一时间岛屿四周,硝烟四起,硫磺气息浓郁。
这场演练,在胡璘眼中稀松平常,但是对于知晓目前水战情况的彭天旭和方金鹤二人则是目瞪口呆。
胡璘曾跟治下军官说过吴璘创制的“叠阵”,通过不同距离,使用不同武器,达到持续不断的武力输出,从而可以连绵不绝地打击敌人。
这一点在打击幕府联军时。已经得到验证。
可是,众人却从未听说过水战也可以把各种武器,进行如此精密的衔接。
此时的水战,车弩、炮车和霹雳弹的确在宋国水军中大量使用,但是在中远程武器威力不足,准头欠佳的情况下,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拿着刀枪,去和敌人玩跳帮战,以命搏命。
目前还没有战船可以在一里外,形成有效打击,即便是两百米的距离,受到海风的影响,火箭也都是增加声势而已,极少形成有效杀伤力。
如今将军炮,管一里外。车弩、车炮,管半里距离。燧发枪和霹雳弹管近距离。
这种分层火力输出,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彭天旭和方金鹤可以预见,当自己的这样火力配制的战船和敌船相遇,恐怕还轮不到甩霹雳弹,敌船的甲板上就不会有站着的人了。
“这样四艘船,给足你火力,能不能平了崇明岛海盗?”
“太能了!”
彭天旭和方金鹤瞪着眼珠子随口说道,随即猛地醒悟过来,立刻挺直身体,向胡璘请战。
“不急。这些火器,我还有一些改动。”胡璘笑着摆手,让二人放松。
在心中评估这些火器炮的实战性时,胡璘忽然想起链弹这个更大的杀器。
若是让将军炮发射链弹,那么打击海上船只,将会比实心弹高出好几个级别的威力。那些与自己为敌的船只,断无活路可走。
此时还是一月,横扫甲板的海风依旧寒彻入骨,但是彭天旭和方金鹤等水师官兵的心头却是火热。
……
三月,气温渐回升,草木吐芽,鸟儿欢笑。
下了几场春雨后,白日里,天朗气清,入夜后,星月澄明。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胡璘完成了对水师武器的改进。相应的,他也对陆军火器进行了系统性的提升。
月中,胡璘派彭天旭亲自回了一趟临安,和李浅云取得了联系。
数日后,胡璘收到书信后,得知对方在上海镇东面花鸟岛等候,就让方金鹤带上九州水师,去和彭天旭会合。
胡璘让二人全权负责攻打崇明岛海盗事宜。
目前,九州和长门周防的的社会和生产状况,已经进入正轨。
听说被充当苦力的俘虏发生了几次反抗,虽然没有形成暴乱,但是也引起了胡璘的重视。
和这个时代的统治者不同,胡璘从来不把流民和俘虏视为负担。他把他们视为资源。
什么是资源?资源就是能生出财富的生产资料。
不过,上次听津田美绪回来汇报接走佐佐木基俊的情况,胡璘觉得自己有必要和那些管理俘虏的底层官吏说清楚一些道理。
所以,他在给“隐庄”少年上课时,把那些已经担任各级官吏的少年召集回“隐庄”,同时也将一些土著官吏喊来,一起听课。
只是,一会儿汉语,一会儿日语的交换解说有些费力,胡璘便只说汉语,翻译的事情交给了钱超推荐的一个本地的汉人去做。
那名汉人名叫武节,是一个宋商后代,三十多岁,定居在长门,为人精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