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那珂川军器厂
事实上,若是没有宋国文臣对武将无下限的欺凌和弹压,宋国未必会亡于蒙古人之手。就武器而言,目前宋军的武器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从宋太祖开始,宋朝就设立了有专门的火器军工机构——广备攻城作。
广备攻城作是宋朝专门制作攻城和守城火器的军工单位。
它分为十一个作坊,分别是:火药、青窑、猛火油、金、货、大小木、大小炉、皮座、麻作、窑子。
火药,就是火药制造厂。
金,就是制造霹雳炮、震天雷、突火枪和火炮等金属武器厂。
青窑、货、大小木(部分)、则是生产火器相关消耗材。
大小木(部分)、大小炉、皮座、麻作等则是相关火器设备生产。
但是,当宋丢失了北方后,金人继承广备攻城作的军工生产,现在又落入蒙古人手里的。
蒙军精于骑射,对汉人的火药武器,并不看中,使用火器的,都是归顺的汉军。
击败金国后,汉军成了忽必烈的主要作战力量,也是日后胡璘面对的劲敌。
胡璘倒不忌惮蒙汉军手中的那些火器。
在他眼中,备攻城作制造的火器,加在一起都比不过自己的将军炮。
但是,将军炮终究是远程武器,攻城与占领终究要落在近战上。
胡璘觉得是时候将箱子里的图纸转化为作战力量了,否则自己别说拯救大宋江山,恐怕自己打下的这片土地,早晚也得搭进去。
宇文战到达太宰府后,胡璘召开了一次军政联系会议,听取了各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进展。
筑前的军器厂在三天内,已经结束选址。
所选的地点,在太宰府西面一段从山地进入筑前平原的倾斜地势。
那里有不少落差极大的河流。
那珂川是其中水流量最大的一条。
它从九州中部山区高地,自东向西横贯筑前,跨越百多里,流入博多湾,在胡璘眼中就是一条堪比长江的黄金水道。
选址之地的那珂川,水流湍急,可以为日后作坊提供充足的水车动力。
另外,经过水流落差冲击,下游的山地与平原交汇处的河段,深邃且宽阔,是天然的内河良港。
在此处修建一处港口,停泊在博多港的福船货物,可以利用平底沙船,将所需军工物资如焦炭生铁之类,直接送进军器厂各大工坊的库房。
目前,参与建设的俘虏人手众多,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完成港口和几个工坊的建造。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胡璘让张文星把所有的宋人和东瀛工匠集中在一起,统筹安排工作。
胡璘还提拔了一个名叫王振宝的少年,让他协助张文星。
军器厂分别设砖焦坊、冶炼坊、机床坊、火枪坊、火炮坊、刀弓铠甲坊和火药坊七个单位。
在七个工坊中,冶炼坊是重中之重。
它是机床、火枪、火炮、刀弓铠甲四坊得以开工的前置部门。
胡璘设计的冶炼坊不是这个时代的打铁坊,而是炼钢厂。
炼钢是比较麻烦的事。它们涉及到耐火砖、焦炭以及炼钢中脱碳脱硫等诸多技术问题。
砖焦坊又是冶炼坊的关键。它是制造耐火砖和焦炭的作坊。
耐火砖,是建设炼钢高炉的必须材料。
后世的化学成分分析,制作耐火砖的原料有八九种。
其中制作瓷器用的高岭土,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土在宋国有很多。
而焦炭,目前已经出现。
宋人冶炼中使用煤的过程中,发现煤经过干馏(隔火加热)后,除去挥发性成分后,是极为优秀的冶炼铁器的燃料。
北宋年间,类似木炭的多气孔的焦炭,就投入到冶金生产中,只是没有大规模使用而已。
至于脱碳脱硫技术,则是比较难办的。它和铁矿有关。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不过,胡璘对此早有安排,日本的刀具为何犀利,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锻造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的铁矿中碳硫的含量极低。
拿下丰前后,胡璘第一时间就把所有的矿场开采权控制在手,同时也极力维持和佐佐木的关系,主要就是为了出云的矿产,其中就有出云优质的铁矿。
所以,胡璘即便知道借给佐佐木是打水漂,佐佐木擅自带走自己的人,且导致其死亡,也不能和对方断了联系,反倒借着此事,添加了自建港口一条,目标就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出云的矿产。
胡璘把从宋国采购之事,让种喜儿传话给王汝斌。
让他今后一段时间内,把心思放在军器厂的物资采购上。
一方面从江西购买大量高岭土,解决了耐火砖材料的问题。
另一方面花钱在宋境各地购买大量焦炭。如果有可能,在宋国收购几家焦炭厂。
铁矿之事,交给村前泾。
不光加大丰前铁矿开采,还要加大筑前和肥前的铁矿区开采力度,如果可能,还要去东瀛临近的几个铁矿区购买铁矿石以及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