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踩了东瀛人的地摊
胡璘站在灶台上,大声告诉周围的人,自己有空置的田地,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去明州。在那里,有人会带着他们去安家种地。不过,为了相互了解,请大家选出几个能主事的人,过来和自己谈。宇文战和卓雄在人群中,向周围大声传递胡璘的话。
流民们闻言,纷纷大喜,立刻簇拥在一起,推选自己信任的人和胡璘交涉。
一盏茶的功夫,这支一千三百人流民大军中推举出的五人。
五人分别叫李世昌、张倬、柳升、李庆和贺兰炎。
胡璘仔细询问了他们的身份、流离故土的缘由和路上的见闻,而他们则确定胡璘的身份和许诺的真实性。
听说眼前的青年是临安的官员,五人对胡璘所言相信了大半。
胡璘说只要他们愿意,他能调船停靠到保安水门码头,当天就能载着他们去明州,前往胡家海外的田地,做佃户。
五人彼此对视几眼后,相继拜倒在地,感谢胡璘活命之恩。
流民们在临安城外待着月余,没有任何安置的消息和承诺,很多流民早就不安分了。
可是五人知道妄动的后果,那就是死路一条,或许城墙内已经有军队在磨刀,就等着他们异动,可以在不失道义的前提下,除掉他们这些只是消耗粮食的流民。
预感到这种危险的存在,以李世昌为首的五人只能竭力安抚那些蠢蠢欲动的亲友和族人,让他们忍着,等着。
如今,有人来告诉他们有田地可耕种,哪里还需要商量,当即拜倒在地,称胡璘为官人。
胡璘让卓雄拿着自己的腰牌,快马去太仆寺开具用船的文书。
自己和宇文战则骑马,带着流民大军,浩浩荡荡赶往保安水门码头。
一个多月前,胡忠瑞带着郢州城外的流民到达明州,五艘太仆寺的沙船便闲置了。
胡显周收到胡璘的信,除了派人将一艘发至安庆,交由王汝斌使用,其余四艘全部开回临安。
目前,那四艘沙船,太仆寺还没有将它们派上用场,就停靠水门。此时正好被胡璘所用。
码头一下涌来一千多形如乞丐般的流民,把管理码头的小吏吓了一大跳。
胡璘与之交涉后,小吏不敢私自做主,去寻找主官。
主官见了,又去寻自己的上司。半个时辰后,不知道转了多少道手,临安知府潜说友被请了出来。
在等候的功夫,胡璘让李世昌五人在流民中,挑一些和种喜儿兄妹一样情况和一般大小的少年男女,要求身体健康,最好能会识字的。
胡璘对李世昌等人的解释是,他在城外有一个新打理的庄子,目前正缺少年轻的仆役。
李世昌等人闻言,没有二话,立刻帮胡璘张罗起来。
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能在临安生活,自然比跟着他们去明州要好。
很快,有四十多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被选了出来,男女几乎各占用一半。
当潜说友从轿子里走出的时候,胡璘刚好选人结束。
本就为这些流民着急上火的潜知府,得知胡璘招揽这些流民,去明州耕种土地,心中大喜。
这些流民人数众多,光是一日两餐的稀粥,一个月就让他粮库少了一半储备了,若是再不走,他可真没法子了。
这些流民打不得,赶不走,如是出了什么事,御史台一张弹劾,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若是发生暴动,他就是被第一个祭旗的人。
为了尽快请走这些瘟神,潜知府不仅让码头官吏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而且还从府库中拿出一些钱粮,派人送到船上,又出钱请了船工。
保安水门不是大码头,活并不多,很多船工三五天也揽不到一个生意。
如今一下有四艘大船要用工,立刻有几个工头揽下了这份活计,喊来各自人手,组织流民上船。
送瘟神,办事效率就是高。能活命,行动速度就是快。
在临安府和流民们的一体配合下,只用了一个时辰,四艘大船载着一千三百名流民从码头,鱼贯而出,驶入了钱塘湾。
卓雄拿着胡璘现场写就的书信,跟着四艘沙船一起前往明州。
耳根清净,块垒尽去,潜知府心情大好。
老头子撅着胡子,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狠狠地夸赞了一下胡璘,说他仗义疏财,大公无私,并声称一定会将此事上报朝廷,让官家知晓。
对此,胡璘也做足姿态,表示为君父分忧,责无旁贷。
和潜说友拱手作别后,约莫后世下午五点。
夏季白天长,天空依然阳光热烈。
胡璘让宇文战先将四十名少年男女带入城中,就近安排在客栈里,自己则前往侯潮门,从那里返回胡宅。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他打算和檀儿商量是否可以先把那些孩子送到天目山下的那个庄子里。
路上,胡璘思考着流民之事,心里希望此次收拢了一千余名流民,能赶上和第一批流民一起出海。
这个时代,大船出一趟海,即便天气允许,也要准备大半个月左右。
何况胡家在明州的海船未必就闲置在海港,万一已经运货出海,等待的时间可就更久了。
临安城外出现流民,让胡璘感觉到时间紧迫。
前世,他没有听说蒙古人从淮河之地南下江南。
虽说这些流民是因为饥荒南下,可是谁也无法保证因为自己的出现,有些事情不会发生了变化。
看来,他必须尽快前往那个海岛,着手心中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