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艮山门外的流民
由于身体底子好,又吃了一些滋补的汤药,胡璘在谢灵薇的床上躺了两日后,便恢复如初。他回到书房,将几近一人高的笔记和图纸,分了五个大箱子装好,上锁。
头脑清醒后,胡璘发现自己记录在纸上的东西,也都留在了头脑中。
此外,他再也回忆不起前世的专业知识了。
胡璘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后怕。
好在五大箱的知识,足以应付这个时代。
在这个乱世,自己的金手指就是那五口箱子。
卧床期间,胡璘问谢灵薇,自己怎么会在她的床上。
谢灵薇抿嘴笑了笑,没有回答,倒是她的丫鬟朝云解释道。
“少夫人学过一些医术,懂得推拿。小官人昏睡的那天,少夫人每隔两三个时辰,就为小官人做一次推拿呢。”
“哦,是吗?”胡璘忽然觉得很别扭。
为自己做推拿?推了哪些地方?
看着谢灵薇精致而端庄的脸庞,胡璘压下了心中的阴暗念头,好奇地盯着那双修长的睫毛,“你还懂医术?”
谢灵薇被胡璘盯着不好意思,低头抿嘴笑了笑:“父亲是武职,在入临安任职前,带兵在外,经常受伤,就请了郎中常住家里。我读书乏了,就在常去郎中那玩耍,看着他整天摆弄瓶瓶罐罐有趣,他也喜欢我,就让我给他打下手,时间长了自然学会了一些皮毛。”
“军中郎中,主要是医治跌打损伤?”
“差不多是的,不过常见的伤风感冒也会治。”
“喔……”胡璘看着谢灵薇,笑了起来。
原本以为这个老婆是个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大小姐,没想到还有悬壶济世的本事。看来真的要多接触,才能了解的更真切。
七月,江南天气晴热起来。
胡璘把抄写下来的专业知识锁进箱子,并不是束之高阁。
他决定开始着手一些事情。他去找胡王氏,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听说儿子要建造什么实验室和车间之类听不懂的东西,胡王氏忧心忡忡地摸了摸儿子脑门,担心是不是发烧说胡话。
胡璘拿出一张抬头有个“隐”字建筑图,指着图中的各个建筑,逐一解释。
这里是教室,这里是实验室……这里是食堂、宿舍、训练场……这里是砖窑、炼铁坊,这是车间,这里是仓库,这是……
胡王氏呆呆听了半天,又想了半天,最后强挤出几丝笑容,看着儿子,问了一句:“要多少贯?”
胡璘摇摇头。前世的工程材料中有一门造价学。
但是,在不知道南宋物价的前提下,他没法估价。
胡王氏想了想,提到胡家在城外北面的天目山有一处闲置的山庄,可以改造一下使用,具体事务,胡璘去和檀儿和胡诚合计,只要不是国法不容、伤天害理的事情,只管放手去做。
只要不犯国法、不干伤天害理的事情,就行?
胡璘发现自己累的病倒之后,胡王氏对自己更是迁就了。
晚上,胡璘和檀儿从桌上一直聊到床上,将“隐”字图纸的方方面面,和她交代无误后,便将此事抛诸脑后。
这天午饭后,宅在家中休养许久的胡璘,禁不住宅院外喧闹车马声的召唤,去太仆寺点卯。没有差事,和同僚胡吹一阵后,叫上宇文战和卓雄骑马上街。
三人骑马向城外行去,沿着外城墙,纵马闲逛。
临安有13道城门,胡璘心里知道,却没有一一亲眼见过。
他想绕城一圈,看看临安城的防务。
虽然一直貌似悠闲的生活,但是他的脑中总是浮现蒙军屠城的地狱般场景。
胡璘骑着马,带着宇、卓二人向西,出了钱湖门。
一刻钟后,来到西湖边,看着浩渺的湖水,嗅着淡腥味的湖风,思绪慢慢宁静下来,仔细打量起周边的景致来。
西湖在临安西面城墙之外,湖边沿着城墙的地带,有一条青石板长街。
街边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各种旗幌迎风招展。
每家铺子里都有很多人出出进进,很是热闹,和冷清的太仆寺迥然而异。
事实上,如是胡璘夜晚出游,就会发现这里白天的景象真的不算什么。
西湖是这个时代公认的最为繁华奢靡的地带。一到夜晚,画舫成群,如同彩灯船一样,飘荡在湖面上。船上的年轻女孩,打扮的花枝招展,轻声软语地招揽生意,一直到拂晓才会散去。而岸上的一些店铺和青楼,更是营业到半夜。
“真是江南繁华之地啊!”胡璘赞叹。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宇文战奇怪地扫了胡璘一眼,心想你一个临安土著怎么像个大惊小怪的外乡人。再说,白天这里冷清清的,哪里谈得上繁华?
不过,想到对方可能将这里与襄阳做比较,才会有感而发,也就当做没听见。
三人信马由缰,沿着湖边长街,经过清波、丰裕、钱塘三门,来到余杭门。
余杭门是西北角的一个城门,绕过之后就要向东走,来到临安北面。
离开了西湖,沿途所见都是一些低矮的土包和丘陵,上面种植的茶树和桃树,山花烂漫,香风扑鼻。
三人催动马速,眼见就到艮山门的时候,胡璘忽然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酸恶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