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谁掩盖了屠城的凶名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谁掩盖了屠城的凶名

屠城。会受到谴责吗?

会。但是那只是在文明社会。对于蒙古这个连文字都没有定型的族群而言,不会!

非但不会,蒙古人还从不遮掩自己屠城的凶名。

甚至,他们在屠城之后,会大肆宣扬。

其目的就是,瓦解对手的战斗意志,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种做法效果十分明显。

别的不说,单提宋德佑元年(1275)正月的一个月里,就有大量宋国官员畏惧蒙军屠城而献城投降。历史记载:

初二,蕲州管景模派人请降。

初六,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吕师夔、钱真孙请降。

十四日,邳州降蒙元。

十六日,知南康军叶阊请降。

十七日,安庆知府范文虎派人带着酒食到江州迎接蒙元军。

二十六日,池州都统张林请降,达州知州鲜汝忠献城投降。

一个月内,宋国有六个州府军(军也是宋朝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相继投降。

宋朝决策层的官员,没有不知道蒙军屠城的恶习。

可是为何宋国的百姓不知道?

因为,朝廷不允许这种消息在境内传播。

“知道我们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吗?”

恼怒和羞耻令胡璘的声音阴冷无比,他手指敲着桌面,低喝道:“是朝廷不准大家说这些!”

“说这些,岂不显示朝廷昏聩无能!”

“说这些,岂不给那些一行乞和投降的官员添堵?”

“说这些,岂不会破坏了朝廷自诩这富庶繁华的局面,岂不会破坏了朝中衮衮诸公享乐盛世的心情!”

“就说此次蒙古人攻打襄阳的情况,我一路走走停停,在沿江城市逗留,将近半个月,若是有战报,早就到临安了。”

“可是我回到临安,发现御街上诸公下差,各个神态悠然,谈笑自如,显然不知道蒙古人攻打襄阳之事。”

“是襄阳城真的没发战报吗?”

杜岳越说越怒,最后将筷子啪的一下拍在饭桌上:“是朝廷昏聩懦弱!闭目塞听!”

胡王氏见儿子骂朝廷,嗓门越来越大,吓得急忙制止道。

“或许是襄阳战事未完,没个结果。许是等到有了确切结果,再行上报,也说不定。”

“吕文德没有这个胆子敢拖延战报。”

杜岳夹起一筷头菜,塞进嘴里,嘎嘣嘎嘣嚼着,恨恨道。

“上报了战事,朝廷不理睬,那是朝廷的事。不上报,一旦战事糜烂,就是吕文德的责任。娘亲认为吕文德敢冒着被杀头的罪过,隐瞒不报?”

“好好吃饭,谈这些作甚!”

杜岳话音刚落,门外突然响起了一个威严的声音,随后房门“咣当”一声,被人推开。

屋外一声怒吼,人还未进来,满桌人都像受惊的鹿群,呼啦啦,惶恐跳了起来,冲着推门而入的一人,“官人”、“老爷”、“爹爹”纷纷叫着。

来人四十出头,国字脸,留了近三寸长的胡须,身穿朱红朝服,威严之中也带些富态,一双眼睛瞳仁漆黑,流露出不怒自威的气息。

胡显祖回来了!

杜岳心神一凝,连忙离开座位,走到对方面前,双膝触地道:“拜见爹爹。”

胡显祖怒气冲冲地瞪着跪在自己身前的杜岳,停了几个呼吸后,伸手扶起儿子,神情复杂,却全无怒色,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半晌,他才拍了拍儿子的手背,丢下一句话,“吃完饭,到我书房来。”

胡显祖语气不容置疑,说完转身穿过大厅,去了后院。

有了家主的吩咐,大家哪里再敢缠着杜岳,急忙扒了几口饭,一哄而散。

吃完饭,杜岳接过丫鬟捧上了清水和漱盂,漱了口,去父亲书房。

后院就是三进院,比二进院还要大。院内除了曲桥花草外,还有池塘假山。

只是夜间光线的问题,影影绰绰,看不清这些景致。

不过,能在临安这寸土寸金之地,有这么大面积的府邸,在外戚中,也是不多见的。

杜岳顺着青砖铺就的小路,绕过池塘来到一片空地。

空地后是一栋两层小楼,那是胡显祖夫妇的住处。

小楼的形制和风格和二进院的小楼一样,由于位置居中,两侧多了一溜厢房。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东边厢房是曾氏和胡凝子的屋子。西厢房则是胡珏和胡骐居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