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币种兑换行情
对于金银铺的经营,王汝斌是稔熟于胸,看到陈来生到来,心里也有了准备,见杜岳问起,心道一声“果然来了”,便放下筷子,侃侃而谈。杜岳能喝酒,但经过在襄阳那次庆功宴上喝了之后,他知道这米酒度数虽不高,后劲却不小,所以他喝得并不快。
众人围着石桌又喝了四、五巡后,杜岳对安庆这家金银铺的情况,以及大宋金银铺的运作模式已经了解清楚。
寄存钱财,收取保管费;发放少量的贷款,收取利息;兑换钱钞,抽取交易佣金,是这个时代金银铺获利的三大渠道。
过去一年,安庆金银铺从寄存和放贷中获毛利两千贯,兑换钱钞获毛利八百贯。
两千八百贯的毛利,对于一个金银铺而言,的确太少了。
除去薪资用度和上交官府的税金,净利只有一千三四百贯。
难怪在来时路上,陈来生说,夫人有收了这间铺子的念头,打算改做绸缎庄。
去年,安庆的绸缎庄获净利五千贯,远超这家金银铺。
“金银铺一年这点利润,的确太少。”
杜岳把玩着手中酒碗,看着羞愧摇头的王掌柜,心里再次梳理了一遍后世金融机构捞钱的诸多手段,微笑说道。
“我倒是有几个赚钱的想法,王掌柜帮我参详参详?”
王文斌已经做好了像一只被揪住翅膀的母鸡,垂头丧气,有了任由处置的打算,却听杜岳说有办法赚钱,不禁一怔。
莫非胡小官人在这安庆里有些路数,能多拉一些富户寄存钱财?
心思电转,王汝斌的表情立刻活泛了起来,一脸期待地看向那张年轻英俊的脸。
“增加典当业务,如何?”
一股淡淡的酒香从杜岳的唇齿间散出,友善而睿智,却冲散了王汝斌眼中的热情。
“典当,我也想过,去年写过书信请示夫人,夫人回绝了。”
这个时期,不少金银铺里都开展典当业务。不过,却被世人诟病。
宋朝重视商业发展,却也更看重儒家“仁义”。
典当压价低收,高价赎回,被认为有违“仁义”。所以,很多金银铺都不屑开办此项业务。
杜岳点点头,心想是了。
胡王氏的确不会同意,毕竟女儿是宫里的嫔妃,官人和儿子又都是吃皇粮的,犯不着为了一些钱财,被那些文人戳脊梁骨。
“安庆之地兑换钱钞之间的汇率,和其他地方可有差别?”
南宋的币种多样,银两、铜钱、铁钱和纸币都是合法货币。
由于流通的需要,这些币种之间需要进行兑换。
兑换汇率一开始都有定数,但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地币种之间的兑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王汝斌点头应道:“的确有不同。去年我见到建康的李长庚掌柜,听说有些地方,白银和铜钱之间的汇率和安庆没差别,但是铜钱、铁钱却完全不一样。”
在宋朝上,铁钱只有四川境内才有,而在其他地区,基本的流通货币是铜钱。
所以四川人到外地去,要把铁钱兑换成铜钱。外地人到了四川,又要把铜钱兑换成铁钱。
“比如说铜钱和铁钱的兑换。在建康和安庆,大、小铁钱能以7文、4文换铜钱1文。可是在重庆各大钱铺,大、小铁钱9文7文才能换铜钱1文。”
王汝斌说完,看向杜岳,目中微感诧异。
据他所知,眼前这位小官人素来喜好武艺,并不曾管理过家中商事商务,如何今日却和自己谈及此事?
王汝斌一时心里有些发憷,以为杜岳奉了夫人之命,前来考校自己的。
若是来考校,那就坐实了李长庚透露给自己的消息。夫人真的要撤销安庆金银铺了。
最要命的是,夫人因此事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
“小官人的意思,在下明白。小官人是打算利用钱种在各地的不同兑换率,赚取差价。”
见杜岳笑而不语,看向自己,王汝斌深吸一口气,小心说道。
“明面上看,这里面的确有很大的赚头,可是真的操作起来,却不是那样。”
“就拿四川来说,四川有一半的地方都被鞑子占领,沿江的大城,只剩重庆一地。”
“但是江南和重庆距离遥远,铜铁钱又十分沉重,难以携带,光是路上的人工和车马费用,就花费颇大。”
“而且运钱的车马,沿途经过的无数州府,如遇到一两地官府刁难,甚至寻个由头,问罪查封,就那是血本无归……若是遭遇山贼湖匪,定然是人财两失。”
王汝斌所言不假。
宋代,铜钱每贯重约6斤。小铁钱每贯重约7斤,大铁钱每贯重达15斤。
数千贯,甚至数万贯的铜铁钱,数吨数十吨的分量,若要一次性千里运送,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年代,显然是不容易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再加上蒙宋战争,地方不靖,各州府以各种名头肆意拦截,查没过路的商贾财货之事,屡见不鲜。
正是因为各大金钱铺放弃这种看似赚钱,实则赔钱的买卖。市场上才会允许如此大的兑换差存在。
其实,对于金属钱种携带不易的情况,宋代早有应对。
四川山川林立,路途艰难,最先出现了纸币“交子”(后期称为“钱引”、“会子”)。
“交子”的出现,解决了铜铁钱运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