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应酬口才:一张嘴巴赢天下
求人办事,有着八股般起承转合的优美,不仅有风格,而且有结构。其中的第一段便是寒暄和客套;第二段是叙往事、追旧谊;第三段是谈时事、发感慨;最后一段才是提出所求之事。——林语堂,北京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相互引见,要懂礼数
礼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举止粗野,即使学问满腹,也会使人“敬而远之”;相反,如果一个人彬彬有礼,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温文儒雅、落落大方,那么即使他不开口说话,人们也乐意与之相处。可见,只有当优秀的说话技巧和高雅的行为举止相得益彰时,才能使彼此达到理想而完善的交流目的。
生活中,人与人的接触交往就能形成社交往来,这时候,难免会遇到需要给两个不认识的人相互引见的情况,比如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或者是引见新员工;在家中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陪同亲友,前去拜会不相识的友人;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而作为中间人,怎样介绍、引见才能让双方高兴认识一个朋友呢?或者是怎么说才能让双方彼此高兴地认识呢?这其中也有一些学问,首先就是要懂礼数。
一般来说,都是由认识双方的第三者担当起介绍人的重任,来为他人做介绍。首先介绍人态度要友好热情,相互引见时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不要详细介绍一方,但另一方却只是粗略的只言片语就带过。比如介绍之前,先向双方打招呼,让其心理先有思想准备。然后介绍时,说话准确清晰。这时,就要掌握正确的介绍顺序了。必须遵守“尊者优先”的原则,即使在为他人做介绍时,要坚持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有优先了解对方的权利的原则,以显示对尊贵客人的尊重和重视。这个“尊者优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交场合中尤为注意,以免闹出笑话。
姚岚是某大型企业的公关经理,一次,公司举办一个大型的新品展示会,会后安排了大型的酒会,接待从全国各地前来参会的客户。
席间,美丽开朗的姚岚很好地担任了公关人的角色,从容游走于众多客户之间,针对公司的最新产品,与客户们进行了大量细致的交流,获取了众多的反馈。这时,席上的一位李主任要求姚岚帮他引见某知名企业的王董,因为李主任他们单位希望和王董旗下的公司进行业务合作,但双方多次谈判未果,李主任他们公司大为苦恼,却又找不到好的突破口。由于李主任也是姚岚公司的重要客户,姚岚便欣然应允了。
姚岚和李主任来到王董面前,姚岚先和王董打了个招呼,接着对李主任说:“李主任,这是xx公司的王董。”王董脸色一变,李主任也一脸的尴尬,“红灯警报”顿时响起,姚岚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介绍礼仪的大忌,忘记了“尊者优先”的原则。
幸好姚岚脑子反应够快,随后自嘲道:“你看我这个人哦,就是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一见到王董和李主任两位尊贵的大人物,我就太激动了,开始语无伦次起来。来,我自罚三杯,既是惩罚我的语无伦次,也敬王董、李主任,你们就大人不计小人过,多多包涵啊!”
此时,紧急的红灯警报转换为平和的绿灯,一场危机就此解除了。
上面的例子中,在介绍他人时,姚岚忘记了“尊者优先”的原则,造成了场面的尴尬,一时间王董和李主任都不知道如何接下去,使得气氛很尴尬,本是善意的帮忙差一点起到了反作用,幸好姚岚反应及时,用幽默的自嘲话语打圆场,用自罚三杯挽回了错误,解除了红灯警报,化解了一场危机。
可见,在社交场合中为他人做介绍,一定要懂得礼数,遵守礼数,遵循“尊者优先”的原则: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地介绍等。客人应被介绍给主人,迟到者应被介绍给先到者;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等等。
而作为被介绍者,也是要注意相关的礼仪。在被介绍给他人时,一般要面向着对方,并做出礼貌的反应。比如,可以说“久仰大名”、“幸会”、“认识您非常高兴”,或者是致上自己的名片,互相握手等。
遵照社交场合的礼数为他人做介绍,懂得怎么说,这是展现个人魅力、获得双方认同的绝佳机会。因此,一定要识大体,懂礼数,语速不要太快,述说别人身份信息时一定要吐字清晰,自然得体。
掌握说客套话的技巧
社交场合中,人与人交流客套话必不可少。正如培根所说:“得体的客套同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远的艺术。”然而将客套话说得诚恳耐听、得体到位,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恰到好处的客套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打破尴尬的气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并且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得友谊更进一步。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是个很讲客套,很会运用客套的人。他在交托下属去执行某一件事时,会说:“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员工时,他会鞠躬,并说“谢谢你”、“辛苦了”之类的客套话。有时,他还会亲自给员工沏一杯茶,或者送给员工一件小礼物。
客套是社交场合中人与人交流的敲门砖,松下幸之助就是用这种客套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激励员工为公司效力做事的。
客套确实可以拉近双方的关系,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那么,在说客套话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以下几点。
第一,要端正对客套话的态度,客套绝不是言之无物。
对于客套,有人不以为然,会觉得“关键是要双方互惠互利,客套有什么用”,甚至有人把客套、寒暄、应酬当成了庸俗、虚伪、毫无意义的东西,思想上有些排斥说客套话。其实这样的态度是不正确的。客套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一种礼貌,看似平常的几句客套话,却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符合人际交往由浅入深、由表面到内心的规律,促使交际的成功。
虽然说客套话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不是在说话中就漫无目的地夸夸其谈,说上一番虚应之词,而是要找到符合事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地客套一番。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直接赞颂对方的美德,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表扬对方的优点,感谢对方的热情和诚意,表示自己的虚心和谦让,还可以通过曲折迂回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客套。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无中生有的客套话让对方尴尬,甚至是反感。同时要注意客套话仅仅是起到调剂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客套话后边的对话主旨服务的,绝不能让客套话占据了对话的主要内容,却把到访的目的忽略掉。
第二,应当熟悉通用的客套话,注意说客套话的时机。
在社交场合,掌握一些通用的客套话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向人祝贺,要说“恭喜”;赞人有见解,要说“高见”;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请人指教,要说“赐教”;求人解答,要说“请问”;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请人勿送,要说“留步”;送人离开,要说“慢走”;等候客人,要说“恭候”;来不及欢迎,要说“失迎”……虽然这些只是交际的应酬话,却能表示说话者的谦虚、尊重和礼节,在对话中起到调剂的作用。
掌握了一些通用的客套话后,就要注意说客套话的时机。如果在一个正式庄重的场合,从头到尾都讲客套话,会让人感觉是在拍马屁,从而产生厌恶感。那么什么样的时机才是适合说客套话的呢?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双方刚刚见面的时候,必要的客套话是与人交谈的前奏曲,作为即将展开对话的踏脚石。尤其双方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客套话能与对方拉近感情,如果一见面就直奔主题,少了客套话的缓冲,对方会觉得有些突兀,感情上也难以接受的。第二个时机则是在正式的活动和仪式结束的时候,抓住人们紧绷的心理放松下来的时机来说客套话,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经过正式的活动后,人们的身心刚刚得到放松,态度自然比较轻松,也就会很容易和别人展开客套的闲聊,联络感情,自然而然地进行下一步的内容。
第三,说客套话的态度和语气,要自然、真诚,富有艺术性。
客套话原本就让人觉得有一定讨好的意思,而如果过分地客套,就会让人觉得是在拍马屁,会引起对方反感。在社交场合中,如果说话的态度过于谦卑,语气过于阿谀奉承,就会令整个谈话变了味道。因此,说客套话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态度和语气,要真诚、积极,但又不过分谄媚,让人觉得说出来的客套话是真心实意的,而不是虚情假意。晚清名臣张之洞是这样相人的:“客套话说得很多很重,甚至有些阿谀奉承的那些人,第一种是小人,第二种是有求于你的人,这两类人都需要提防。”由此可见,把握好说客套话的态度和语气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要注意说客套话的态度和语气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客套话,不要太机械化,要自然而真诚。
北京知源大酒店的服务员晓玲在灵活运用客套话上表现得非常出色。美籍华裔舞蹈家郭一凡第一次到酒店时,晓玲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欢迎您光临知源大酒店。”第二次来时,晓玲认出他来,边行礼边说:“郭先生,欢迎您再次到来,我们经理有安排,请上楼。”随即陪同郭一凡上了楼。时隔数日,当郭一凡第三次踏入酒店时,晓玲脱口而出:“欢迎您又一次光临。”
虽然晓玲的欢迎致辞很简单,但是3次之间确实采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由第一次说的“欢迎光临”,到第二次说的“欢迎再次到来”,到第三次说的“欢迎您又一次光临”,让郭一凡感受到这位服务员记住了自己,从而倍感亲切,也为酒店赢得了顾客深刻的印象。不是生搬硬套地运用客套话,而是通过自然的方式,真诚地说出客套话,令人耳目一新。
聚会时如何说才能赢得他人好感
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交应酬中,聚会是有效发展人际的绝佳场合,也许就因为你的一句巧妙的话语而使对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许际遇就不一样了。所以在聚会中会不会说话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说才能在聚会中赢得他人好感呢?
首先,要谦和低调,遵守尊重、平等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无论一个人的名气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只有遵守了这一原则,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使得彼此在和谐的气氛中促进融洽的交际。这也是在聚会中赢得他人好感的前提条件。
其次,人们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聆听。有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聆听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就越融洽。也许,这是因为耐心地聆听对方的讲话,就像是在向对方说,“你是一个值得我尊敬的人”,是在给对方的一种褒奖,对方也会因此而对你表示好感。
当然,善于聆听还是不够的,要想在聚会上赢得他人的好感,最重要的还是要投其所好,在聚会上根据不同的人选取不同的话题,言辞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也要因人而异。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受到重视。”不管是名声远扬的大人物,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人,都会有或多或少为之自豪的事情,如果在聚会中想要尽快获得对方的好感,可以先抓住对方的得意之处投其所好,那么对方就有可能因为觉得受到了重视而对你刮目相看。
为了“投其所好”,获得对方的好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说话。对于性格乐观、开朗、外向的说话对象,可以与其开玩笑、斗嘴,相信对方会自然地接受,同时也会因为这种没有距离感的说话方式赢得对方的好感。但对于性格内向而且敏感的说话对象,就要注意开玩笑的尺度。要诚恳地表现出自己的关怀之情,真诚地挖掘出一些对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话题,从而获得对方的好感。
第二,根据对方的知识背景来说话。对于识字不多的人却摆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架子,而且还之乎者也说个没完,这会让对方觉得被轻视,而且也不知所云,这样还怎么获得对方的好感呢?对于文化修养较高的人,却是满口的江湖道义,这要让对方情何以堪呢?
第三,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来说话。
对于男人和女人,同样的话所起到的作用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在聚会上,如果对男人说:“你人胖了。”也许大部分男人会一笑了之;可是跟女人说这样的话,就大不一样了,听到这话的女人可能会很生气,因为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要特别注意性别带来的差异,从而在聚会上针对性别不同的说话对象选取不同的话题,赢得他人的好感。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也要特别注意说话选取的话题。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回想旧事,那么可以和他们说一说当地市政的改革、风俗的演化、民情的变迁等;还可以和他们聊一聊其子孙后代……对于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士,选取的话题可以是事业,或者是房子、车子……对于家庭美满的中年女人,可以夸赞其和美生活或是夸她的孩子聪明伶俐……如果说话的对象是青年小伙子,倒是可以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而大多数青年女子最关心的话题却是衣物、发型、美容和流行趋势等。
无论选取什么样的话题,最关键的是找到的话题要和对方引起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给对方深刻的印象,从而赢得其好感。
一次朋友聚会,小如和小军聊起“花卉”的话题。小如是一个爱花之人,不仅喜欢赏花,自己还在家养了很多花。小如兴致勃勃地对小军说:“前几天,我去了花博会,没想到兰花的种类有这么多,真是大开眼界啊!”
小军:“是吗?有多少种啊?”
小如答道:“几百种呢,听说兰花的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
小军:“没想到兰花的种类还是世界之最呢!”
小如:“洋兰中,新毕吉乌姆兰、蝴蝶兰为大众所熟知,还有斑达兰、密福托尼亚兰,还有一些其他的珍奇品种,五颜六色,漂亮极了。不过,概括起来,兰花是属于热带花卉。”
小军接着说:“你说到热带,我想起来了。我的一个同事前几天刚去斐济玩了,那里的风景非常美,他都想在那里定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