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在茂盛的葱绿的山林之间蜿蜒而上。尽管这时候在北方已经是隆冬的季节,但是,在这里,在山里,每一棵树每一棵草都是绿色的,没有一片黄叶,地上也没有掉落的黄叶。显然,这在北方,这无疑不是冬天的季节,更不用说有温暖的阳光。但是,这是在南国,距离冰天雪地的北方超过三千公里,正处于北回归线之类。显然,它没有四季。没有四季,不仅竺凯这样认为,雍娟也这样认为,几乎所有的从北方来到南方的人们都这样认为。
因为温暖,因为阳光,因为爬山,很多人都觉得热起来。上午十一点中,气温已经高达二十一度,于是有人脱掉外套,露出单薄的长袖秋衣。有人挽起长袖,裸露出黄色的手臂来。特别是那些年轻好美的女人们,也有那些年轻的女子,要么她们本来就不怕冷,要么她们看过今天的天气预报,穿着夏日时节穿着的短裙配短衫,或者黑丝丝袜配长衫,在暖阳下展现她们性感的优美的身姿。
山路上时而有观光电车行驶而过,没有其它车辆。景区的山路禁止机动车辆行驶的,观光车和景区管理公司的车辆除外。上山下山的人群络绎不绝,像两条顺水而游的鱼群,都游走在他们的右侧。每隔一段山路的开阔的可以远望山下城市和明晃晃的远方的城市的边缘的隘口,或者休息亭,那里的路边,亭子里都坐满了和站满了数不清的游人。有人在脱外套,有人在擦汗,有人靠在亭子的柱子上打盹,有人在远望,有人在喝水,有人在吃面包,有人在给婴儿喂奶。那些兴奋的活跃的小孩子们,似乎永远都不怕累,没有停息过片刻,不停的喊叫和说话。山路上,不仅充满小孩们的喊叫声,也充满了大人们的说话声。
弯弯拐拐,有时候走大路,有时候走山林中的石阶小路,走了六公里之后,竺凯和雍娟终于走到了山的次高点,山顶公园。用绿化小树拼成的山顶公园四个字,在暖阳下,翠绿,鲜红。很多人都站在这四个字前面拍照,想留下纪念。
在一片空旷的场地的另一边,走上二十多步石阶,就是宽敞的站满了游人的观景台。站在视野开阔的观景台上,在明亮的一览无遗的阳光下,可以看见前方远方在灰白色的阳光下面,由近而远的时隐时现的那片望不到尽头的巨大的城市的轮廓。城市的尽头和灰色的天空连在一起,分别不出天际线。矗立在冬日的灰色雾霭中的那些高低不一的千奇百怪的成千上万的建筑构成的城市完全就是一副海市蜃楼的景象,犹如仙境。一百八十度的视野,也无法看到整个城市的全貌。因为这片郁郁葱葱的林区就被这座城市包围,而观景台的后面是千万棵茂盛的树木。
数不清的游人不断从观景台下的小路上冒上来,从另一侧的台阶上涌上来,又有无数的游人从观景台上离开。同样,有人在观景台上踢毽,有人在树下的长石凳上休息,有人站在围栏前观景,有人在拍照,有人在说笑,有人在走动。因为阳光毫无遮拦的照在游人的身上,几乎所有的游人都觉得燥热起来。于是,有人脱掉外套,有人拿着外套,有人挽起衣袖。
在观景台的另一侧,在树林中,有一堆人围在一起,他们在合唱。这堆人的前面,在两三棵树之间,悬挂着好几张陈旧的有些破损的大白纸,第一张白纸的上面是手抄写的歌词和曲谱。显然,这是一本大型的手抄曲目。那些合唱的人(主要是老年人),都面向曲谱放声高唱。不断的有游人加入他们一起合唱,也不断的有游人离开合唱团。这些曲目主要都是上个世纪中期,甚至早期的歌曲,也有晚期的歌曲。总体看来,都是非常古老的歌曲。一般中年人,老年人都能唱上几句,也曾听过一些曲目。但是,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十多岁,二十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之所以在经过这里的时候要望望这些唱歌的人,或者停下来十秒钟,仅仅因为他们觉得好奇,觉得奇怪。当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这一情景的时候,更不能理解歌词的意思也没有听过这些歌曲的时候,他们转身就走开了。
竺凯和雍娟,也在一旁停下来,听这些游人唱歌,主要是看他们唱歌。一些歌曲,竺凯也会唱,一些歌曲曾经听过。在他的印象中,这些歌曲,而且几乎所有的歌曲都是他在山里从大人那里听过的。即使在他看来,这些歌曲都显得那么遥远古老。雍娟挽住他手臂,微笑着看着那些中年老年男女,似乎被他们响亮的包含感情的歌声打动。
这些古老的歌曲,很容易让人回想起过去的年代,回想起岁月的痕迹,让人不得不产生回忆。那些随岁月而去的往事一幕幕在竺凯的脑海里闪现。他不能不去回想,也不想去回想。他拉起雍娟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