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状元 - 世子很娇软 - 山间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世子很娇软 >

第二十五章状元

第二十五章状元

殿试是科考的最后一关,天下读书人都曾在心中遐想过无数次,如今武科开了,习武之人也总算有了盼头。等待复试结果的那三天,京城中,各家赌坊开了赌局,分别赌文武科的一甲三人,二甲和三甲也开来盘。

文科中,魏祈安有不低的呼声,而武科中,谢宏和陈伯宇呼声最高,魏祈宁因之前会试成绩不错,紧随二人之后。

魏祈宁全不管外头这些事,心情从最初的忐忑紧张,到如今已是顺其自然,反正考试已经结束了,能不能进,便听天由命吧。

待到殿试这日,等候的贡士们穿着青缘赤罗朝服,天微微亮便在奉天殿外等候传召。

奉天殿前是高大而宽阔的汉白玉石阶,从下向上仰视时,巍峨气派,望着黑洞洞的大殿们,众人仿佛能嗅到权力的气息。

不论今日是否能进前十,站在此处的人都有了进入仕途的资格,从此踏入官员阶层,便是与普通百姓全然不同了。

武科这边,众人自觉留出位置,让谢宏和陈伯宇二人站到最前面。这两人看起来都胸有成竹,又互相间能感到微妙的防备和敌意,似乎已经确定自己的成绩不会差,而对方则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魏祈宁站在台阶下,心里飘忽的想法却全是关于前世的父母。踏入官场,对她来说,便意味着离揭开真相更近一步。

不知等了多久,鸿胪寺官员和内侍前来宣前十名入内觐见。

文为先,魏祈宁仔细听着名字,在第五位听到了魏祈安的名字,看来他也考得不错,若殿试表现不错,兴许还能搏一搏一甲的三个名额。

十人在里头待了约两刻,终于被领出。

魏祈宁看一眼魏祈安的脸色,他虽还是面无表情的模样,微微扬起的却能看出比平日都放松高兴些,应当是名次不错。

鸿胪寺官员和内侍终于走到了武科的队伍前,开始宣武科前十名:“宣谢宏,陈伯宇,魏祈宁……木康……十人入奉天殿面圣!”

魏祈宁陡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心中狂跳,愣了两秒,才确定是自己,遂走出队列,与其余九人一同走上台阶,跨入奉天殿。

三跪九叩,大声呼号后,皇帝让平身,开始一一问话。

之前复试太过紧张,不敢多看。魏祈宁此刻才是头一次有机会近距离见到皇帝的样貌。

皇帝穿着明黄的袍子高高在上,微微发福,蓄着胡须的脸上有微微的笑意,看来温和儒雅,与晋王的冷厉萧瑟和楚王的恣意俊朗都不同,倒是和太子的宽厚和煦十分相像。

他先说谢宏和陈伯宇二人,皆是年近三十,从乡试起便一直是名列前茅,非常难能可贵。

那两人在皇帝面前收敛了不少对对方的敌意,各自谦虚。

谢宏多说了两句家境的影响,从小立志从武,皇帝辨不出喜怒,只夸他有心。

轮到陈伯宇时,皇帝稍稍亲切了些,还点了楚王的名:“老四,这是你的人啊。”

楚王应声出列,笑着朗声道:“父皇说的是,伯宇从小同我一处长大,情同手足,不过他愿来应考,还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让儿臣刮目相看。”

皇帝笑着点头,陈伯宇赶紧谦虚两句,感谢圣恩,表表忠心。

如此一来,对谢宏和陈伯宇之间亲疏有别,大家都隐隐觉得状元十有八九便是陈伯宇了。

轮到魏祈宁时,皇帝多看了几眼:“朕看你文武两科都考得不错,还如此年少,实属难得。你父亲是魏襄?”

魏祈宁拱手道:“蒙陛下夸赞,学生愧不敢当。家父确是安阳侯魏襄。”皇帝捋着胡须道:“将门世家,不错。听说你从前在国子监就学,读圣贤书,为何突然投笔从戎?”

魏祈宁赶紧道:“学生不才,于读书上无太大进益,因生在武将之家,空有一腔热血,多亏陛下英明,重开武举,才有机会一展抱负。”

皇帝又翻了她的卷子,点头道:“说得不错,同你答卷上说得一样。方才见过你弟弟了,点了他为探花,你们魏家一文一武,传出去也是今科一段佳话。”

问完她,皇帝又特意点了排在第六的木康,饶有兴味道:“你是南境木氏土司家的嫡长子,将来是要当土司的,如何也来凑这武举的热闹?”

众人这才注意到木康此人,原来只当他是蛮夷出身,不放在眼里,想不到是土官世家的继承人。连魏祈宁也没料到,她原本只当木康是木氏家族的旁系子弟,须靠着科举才能有官职。

木康笑道:“我木家世代受皇恩,也当思报效。只是我在京中读书两年,写文章实在不在行,倒有一身力气,只好在武举上碰碰运气,家父说,我木氏在一日,必会拼尽全力,替大延守卫一方平安。”

皇帝听了自然是高兴,大大的夸奖起木氏自大延开国到现在的各种功绩。

接下来数人,皇帝多问了一个排在第七,来自山东的王开诚几句话,在众人都以为殿试将要结束时,外头却突然有人抬着圆形箭靶放到殿外。

皇帝道:“既然是武科的殿试,自然要考一考武。朕知道,诸位能通过层层选拔,武艺上定然是出色的,今日只是随意一试,给诸位臣工看一看,不必拘谨。”

众人簇拥着皇帝移驾殿外,皇帝仍站在汉白玉石阶高处,贡士们则沿台阶而下,依次射箭。

弓与考试时一样,箭每人三支。

这十人便心思各异,方才受皇帝青睐的人,如陈伯宇等,生怕箭术展示不佳,将方才的好印象抹煞,而未得另眼相看着,则绞尽脑汁想抓住这最后的环节,让皇帝改观。众人展现水平,都尝试三箭齐发,有两三个却因今日风大而有一两支脱靶,出了洋相。

轮到魏祈宁时,她想起从前在校场向晋王学到的技巧,先射出一箭,正中靶心,第二箭从中穿过,将箭劈成两半,第三支再将第二支劈成两半,最后三支箭重叠在一起。

皇帝看多了三箭齐发的把式,偶然见到她这样的箭法,只觉新奇:“英雄出少年,魏卿箭法精妙,不错,不错!”

晋王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冲魏祈宁不动声色眨眨眼。

太子和楚王似乎都晓得这是谁的绝技,看一眼晋王,没再说话。

待十人都射完三箭,皇帝沉吟片刻,似乎在考虑选那三个人为一甲。

方才看皇帝的态度,似乎对陈伯宇最为喜爱,此时他期待不已,似乎认为得状元已是十拿九稳。

然而皇帝最终出口的却是:“便赐……魏祈宁为状元,榜眼,就王开诚吧,木康为探花。”

此话一出,众人震惊不已,不但谢宏和陈伯宇大惊失色,就连被点到的三人,都一时没反应过来。太子和楚王两个似乎对结果都不满意,然而片刻后,心里又隐约能明白皇帝的心思。

今上对太子和楚王的明争暗斗心知肚明,平日在朝堂上,便十分注重两方制衡,今日谢宏和陈伯宇,无论点谁为前三名,名次前后都不好安排,反倒是魏祈宁,身在勋贵之家,却未牵扯入党派之争,是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而木康,是木氏家族用来表忠心的,自然要给面子;而王开诚是寒门出身,点为探花,可安普通考生的心。

如此安排,当真教人赞叹帝王心术。

魏祈宁惊喜异常,原来的希望仅仅是得进士头衔,进入前三甲,如今竟然是状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