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海峡西岸旖旎风光(十)
第108节
当直升机带着秦朗天一行来到永定客家土楼时,迎面便遇见到了广东省旅游局局长区峰。
“辛苦了。”区峰握着秦朗天的手,用力的甩着,接着又握向了钟意的手道:“辛苦了。”
“大局长您怎么亲自来了?”秦朗天一脸委屈道:“到了人家的地盘,被抓壮丁了,有什么办法?”
“我说,这福建的土楼的城墙壁还不够你这个大局长的脸皮厚呀?”区峰握着蒋仁德的手笑骂道:“你这个讲仁德的名字算是白叫了。”
蒋仁德哈哈大笑道: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咱们不是近邻吗?”
“按你的意思说,那我还得去给江西拍宣传片罗?”区峰反问道。
“这可难说?说不定江西的邀请函现在已经到了你的办公桌上了。”蒋仁德坏坏地笑道。
正在这时,区峰的手机响了。一看号码,是局办公室的电话,于是便接通了。
“区局,您好!我是办公室的小李。”李主任说话很是低调。
“小李,有什么事请讲。”区峰问道。
“刚才,江西旅游局发来了邀请秦朗天去江西访问的邀请函。我感觉这事有点急,所以打电话给您回报一下。”李主任说明的情况。
“好的,知道了。”说完区峰就挂线了。然后紧紧地盯着蒋仁德看。
见区峰盯着自己看,蒋仁德便猜到了结果,便问道:“不会真的被我这乌鸦嘴言中了吧?”
“我现在严重怀疑是你蒋仁德,根本就不讲什么仁德,把我们给卖了,不然,你怎么知道江西的邀请函到了我的办公桌呢?”区峰生气道。
“区大局长,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呀?小秦拍片这么大的动静,江西知道这事没什么疑问吧?江西的卢局长给我打电话,聊聊天这个也没疑问吧?他关心一下秦朗天这个也没疑问吧?他安正常程序给你们发个邀请函,这个也没疑问吧?所以说这不关我的事。同不同意秦朗天去江西,决定权还是在你们手上。”蒋仁德觉得还没把话说清楚,又加了一句道:“你不会认为是我给江西出的主意吧?发个邀请函这主意还用我来出吗?”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其实区峰是想问,我现在该怎么拒绝他们。
“老狐狸,你心里应该有办法了吧?只不过想借我的口说出来罢了。”蒋仁德不爽道。
区峰看了秦朗天一眼,秦朗天马上明白区峰的意思,意思是让他逼蒋仁德开口。
“蒋局长,开始说好只拍两天的,现在倒好,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您还忍心让我去江西拍片吗?”秦朗天一脸委屈道。
“你们就别给我唱双簧了,不就是给江西回个话吗?你们直接答应他们不就成了?”蒋仁德轻描淡写道。
听到蒋仁德的话,秦朗天的心一下沉到了谷底。
不过区峰倒是沉得住气,他知道蒋仁德的话还没说完,便等待着他的下文。
果不其然,蒋仁德接着道:
“现在是十一月了,等你们广东拍完宣传片后,就是十一月中旬了,那时候庐山差不多进入冬季了,拍片是不是不方便呢?这不就拖到了明年吗?”
“好一个拖字诀。”接着,区局长就对秦朗天道:“你们继续拍片,我现在让局里给江西回复。”
于是秦朗天牵着钟意的手,走向镜头,微笑地介绍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我是鹏城旅游形像大使秦朗天,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
钟意接着介绍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我是鹏城旅游形像大使钟意,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
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化般的民居建筑奇葩,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
如果说永定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博物馆,那么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地――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就是浓缩的永定客家土楼博物馆。景区内土楼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五凤楼(府第式土楼)经典――福裕楼、宛如布达拉宫的宫殿式建筑――奎聚楼、“袖珍圆楼”――如升楼以及天后宫、土楼博物馆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它们沿溪而上,气势恢宏,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翠竹、拱桥、水车、农田和谐相处,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
如今,尽管时过境迁,但是闽西客家人依然保留着特有的中原遗风,凝聚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如舞龙、舞狮、擂大鼓、“闹古事”、“迎花灯”、汉剧、木偶、“十番”演奏、民间艺人绝技、迎亲、客家山歌等,民风之古朴异彩纷呈,无不洋溢着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象征着土楼人家对幸福和美好未来的无限追求。景区处处展现出华夏文明的风采,是广大中外游客旅游、休闲、探秘胜地。
当来到富丽堂皇的圆楼:振成楼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振成楼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当来到承启楼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圈数最多、居住人口最多的圆楼:承启楼。承启楼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这里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土楼画卷。承启楼直径73米,外墙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承启楼里保存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题匾数十个,最珍贵的莫过于楠木寿屏了。这件稀世奇珍是乾隆19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雕刻面积达15.03平方米。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当来到永隆昌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最花工日的土楼:永隆昌。永隆昌楼群是永定融方楼与五凤楼为一体的壮观楼群,建于清咸丰年间,历经20余年才竣工。府第式方楼坐东朝西,占地1.1万余平方米,由‘福盛楼’‘福善楼’两座方楼组成,以当年赫赫有名的条丝烟商号‘永隆昌’命名。全楼共92厅624个房间,144道楼梯,7口水井,8处晒谷坪。周围有大、小门16个,院内还有条丝烟加工作坊、‘文馆’学堂、‘敦隅别墅’等附属建筑。整体规模庞大,气势雄伟,临河面山,错落有致。”
当来到遗经楼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高度最高的土楼:遗经楼。位于永定县高陂乡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中间为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当来到奎聚楼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宫殿式土楼:奎聚楼。奎聚楼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形成楼宇参差、错落有致的格局,楼内檐梁雕刻十分精美,如同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一座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体现了客家人独有的匠心和智慧。奎聚楼之美不单单是建筑和文化,而更在于艺术,楼中的雕刻、彩塑和绘画中的花鸟、人物、山水、台阁、故事都显得活灵活现,充满了浓郁的客家历史韵味和乡土气息。楼内有一块牌匾上写着‘儒林第’,可见奎聚楼文风之盛。据资料介绍,一百多年来,奎聚楼主人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土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
当来到福裕楼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府第式土楼:福裕楼。福裕楼被称之为土楼经典之府第式土楼。楼门厅两侧为厢房,厅后向立一堵与一层楼等高的双合三开隔扇,既作为中门,又作为照壁,6块活页福裕楼门扇上半部分镂刻馏金图案。隔扇后向是三合土铺面的长方形天井,隔扇两侧各设一个小门,与中厅(祖堂)前面天井两边的过廊连接,过廊比其他过廊宽敞,可以摆设宴席,加宽部分的前向各开一小门通往横楼。登上过廊后向的2级台阶,便是中厅走廊,其两边各开一个门通往横楼。作为祖堂的中厅,砖木结构,高大宽敞,厅口向着前面的天井开敞,比同一座楼的其他房间高一米多,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厅后两侧向后凹进,正向和侧向分别设一门通往后堂,正向为镂雕木质屏门,侧向为砖砌拱门,屏门后为天井。天井两侧为高2层、3开间的厢房,砖拱门后向的前侧设一个小门进出。厅两边后向为厅后厢房的走廊。厅后壁的背面为通往二楼的楼梯,与厅后向两边的厢房走廊相通。中楼二层中间为观音厅,其楼板比厅后厢房二层的通廊高,左右两边的通廊前向各设一短梯,通过拱门进入位于中间的观音厅。观音厅高大宽敞,供奉观音造像,神阁两旁各有一块镂雕木质隔屏。厅的栋、梁漆红漆,顶部中间饰大幅八卦彩图。厅口设高1.2米、宽1米的平台,平台外沿为琉璃花格护栏,厅口两侧、平台内沿以及与底层祖堂前向立柱对接的柱间也镶嵌琉璃花格屏风,高至屋梁。”
当来到馥馨楼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现存最早的土楼:馥馨楼。该楼坐东朝西,悬山顶,瓦面,占地面积1275.76平方米,高三层。如今前楼(西边)已坍塌,仅余不足两层高的残墙断垣。北侧亦已坍塌一部分。饱经风霜的残墙无奈地傲视着西下的残阳,墙边顽强生长的萋萋野草默默地向游人诉说着自己的衷肠。楼的横向6间,总长34米;进深(含梯位)6间,31.5米;四周檐边宽1.5米。全楼仅一高3,5米、宽2.5米的大门;底层无窗,二、三层楼的窗,外侧高0.8米、宽0.15米,内侧宽0.4米。设五个梯,除后厅一个靠墙外,其余四个分布在大楼的四角,占地宽度约是正间的一半,互相对称。二、三楼层的四边走廊为各姓所建,互不相通。除此以外,该楼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由掺人石灰和红糖的生土夯成的墙身,比现代水泥更坚韧。前几年楼内东侧居民为出入方便,要在后边开一个小门,用钢钎挖掘,一小块一小块地凿,不知不觉竟用了二十多天。另一特点是楼外距墙10米处原有一条环楼壕沟,深3米多,宽5米,与村内水渠相通。既可以像护城河一样用来御敌,又可以养鱼,可谓两全其美,所以过去称之为‘壕塘’。四五十年前,壕沟还在,往后淤泥越积越多没有清除,结果水愈来愈浅便失去原有的功能,后来楼主索性用泥石填掉,但痕迹还能依稀辨出。据村里的老人说,原先楼门前还设有吊桥呢!馥馨楼的后楼,是大约200年前重建的。其顶层的中厅,曾作私塾学堂。右壁有清代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军队留下的墨迹。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两首诗是:‘天朝虎将到来临,伐暴安良义气深。劝民不做痴迷汉,山林藏匿饿慎身。’和‘不烧房屋不杀人,万众思何不义心。四民回头方是岸,要敬天父是好人。’由诗的内容可知,当年太平天国的军队驻扎此楼。”
当来到集庆楼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现存最早的圆形、最多楼梯的土楼:集庆楼。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即公元1419年,距今已经586年,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最久远,结构最特殊的一座圆楼。集庆楼座南朝北,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外环直径有66米,底层墙体厚度1.6米,楼高12.7米,全楼由一个方形楼(祖堂)和两个环圆形楼组成。外环形楼共四层,底层有52间房,二层以上每层48间,一共有206个房间。从一层到四层共有72架上下楼梯,顶层外墙设置了9个瞭望台。集庆楼的房间,楼梯、隔墙全部用杉木材料构建,相邻处全部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与厚达近2米的生土墙一道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霜雪雨,至今仍完整地保留下来供游人观赏,许多外国游客发自内心的赞叹,‘集庆楼是隐藏在深山里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