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浣洋诀2.7.7“香艳”的流浪---重耳的大满贯之旅
2.7.7“香艳”的流浪---重耳的大满贯之旅
只见晋文公微微一笑,开口道:“你找我有何事?”
小武见对方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便开门见山道:“我想要了解、学习您的制霸天下之道。希望前辈能够不吝赐教!”
“之前,我也曾有机会跟您的兄弟晋惠公姬夷吾聊过一些,对晋国的天下布局也是略有耳闻。然而,真正能完成这关键的临门一脚、真正让晋国成为中原霸主的,并不是你的父亲和兄弟,而是你自己啊!”
看见小武翘起的大拇指,重耳微微一笑,道:“如你所说,我也只不过完成了最后的一些事情。能够称霸天下的关键,还在于大晋国实力原本就已很强,我只是在一些关键事情上点拨点拨,运气也比较好而已。”
小武哈哈大笑道:“不用谦虚啦!当然,我知道你以前流浪了大半生,也曾经屡次放弃了为君的机会,而且最终担任晋国国君亦不过只有区区的8年时间,跟同时代的其它著名君主根本没得比。如齐桓公、楚成王、秦穆公等诸侯,他们可都是在位四五十年哪!”
“唯其如此,您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已经被夷吾父子搞成一片烂摊子的晋国,建设成为天下第一强国,才更是难能可贵啊!”
图表13春秋霸主时间轴在位对比图
晋文公又是微微一笑,道:“正如你所知,我在位时间并不长,所以从头开始建设根本来不及。不过好在我大晋国的根基都在六卿、不在公室,无论国君为何人,众卿家都会自发地强国健军、开疆拓土。”
“所以我也不必一切从头做起,便有可能让晋国迅速制霸天下。而在其它国家,比如说赢任好(秦穆公)的秦国,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重耳顿了一下,又笑道:“而如果说我有何成绩可以稍微骄傲一下的话,那就是在我为君以前、晋国只有四卿;等到我当政三年后,晋国的实力和土地都已增长,所以又加了两卿的编制。”
小武连连点头,笑道:“不错。但首先我也很关心你的流浪生涯,想知道这些经历到底意味着什么?听说你是个‘旅行达人’,壮岁周游列国,历经狄(通翟)、卫、齐、曹、宋、郑、楚、秦八地,前后长达19年,险些回不了故乡!”
图表14重耳19年周游列国大满贯路线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姬重耳呵呵一笑,道:“不用客气。当年只因太子申生为骊姬陷害所杀,我也不得不离国避难。说是周游列国、只是好听而已,实则逃命他乡、苟延残喘。”
“况且出逃的时候我都已41岁了---大多数人还活不到这个年纪(春秋时期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我才开始漂泊各国,还能有多少想头?本想着随遇而安、了此残生,凡人的一辈子亦不过如此;不想终于还能回归故园,实乃天幸!”
小武点了点头,道:“我大致梳理了一下你投奔过的国家,让人有点奇怪的是,凡是异性国(狄、齐、宋、楚、秦)都对你不错;而同姓国(卫、曹、郑)都慢待、甚至羞辱了你,可有此事?”
重耳眼睛一亮,重新打量了一下小武,捋须点头道:“不错,确有此事。”
小武眉毛一挑,道:“那些姬姓国家都与晋国是同宗,而且你贤名在外,何以卫国、曹国、郑国的君主都对你如此无礼?”
姬重耳苦笑道:“你有所不知,先君(晋献公)在世之时功业盖世,曾‘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其中消灭的同宗国家甚多,故姬姓小国大多不喜我晋。再者,我晋公室子弟历来除太子一人外,其它人不但无权、地位和命运甚至不如平民。”
“我大晋君位先属于翼城一系,后转于曲沃一系。但到了先君之时,翼城一系子孙已被屠戮殆尽。等先君再迁都绛城之时,又尽屠了桓庄子孙(曲沃桓叔、曲沃庄伯除晋献公之外的后裔),此事天下各国无不知晓。”
小武大惊道:“原来晋国公室一直有着清除可能继位者的传统?!不要说远亲,就连你的叔叔、伯伯、堂叔、堂伯等人也全被你父亲杀了!”
重耳尴尬道:“所以一听说太子申生自杀,我和兄弟夷吾、便毫不犹豫地开始逃亡。因为得势的骊姬、加上朝中派系众多的卿士,随便一个由头均可取我兄弟的性命。而先君肯定不会佑护我们两个庶子---他明显会立骊姬之子为新太子。”
“故在卫、曹、郑等君看来,我能得保首领已是万幸,怎会有机会归国?后来骊姬母子虽然垮台,但吾弟夷吾(晋惠公)已抢先回国继位;便是别人再请我回去,我也断不肯归国送死。所以曹、郑等国家自然目中无我,反而会担心跟我结交可能得罪了夷吾。”
小武长吸了一口气,点头道:“有理。原来这也是人情之常呀!这样看起来,那些异姓国家肯收留你,却是有些其它原因了?”
姬重耳点了点头,道:“首先,虽然是逃亡,但也不可能无目标地一通乱跑、哪里都去。我选择去哪些异姓国家,肯定是有一些道理的。”
“至于第一次出奔之时,我和夷吾急于逃亡,也来不及多想;故我去狄国、夷吾去梁国---因我母亲本是狄国后族,而他母亲本是梁国公主。既然父族不安全,想必只有娘家安全。狄君乃是我的表兄---他不但收留了我,还赏赐了两位美女,让我在狄国安家。”
小武点头笑道:“不错。早就听说你的流浪之旅十分的香艳和快活,从狄国开始,来到哪里都有美女相伴,此事可否一叙?”
重耳的老脸微微一红,笑道:“这也不必隐瞒,我一生确是内宠颇多---后来在为君甚至规划后事的时候,这也是我的心病之一。不过,女人多也不见得是件坏事,重要的是平衡。有时候还可借力打力,其中微妙颇多,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如今跟你聊聊也是无妨。对于美女,我也非一味求多之人。狄国的二美---季隗、叔隗,本都是狄君送给我的。不过在当时我晋有些贤人、追随我来到了狄国,我却无半分钱财可予报答;于是便分了一美(叔隗),嫁给那一批人中为首的赵衰为妻,以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之意。”
小武赞道:“在逃难之时,你还能为跟随者着想,的确贤明!这样一来,即使苦日子熬不出头,旁人也不会怪你。何况这日子也不见得苦。呵呵。”
“但我有点奇怪,据说你的从人一向是以赵衰、狐偃二人为首---既然你在女色上那么大方,何不将二美分别许配给他们?结果你还留下了一个?”
姬重耳哑然失笑,道:“你有所不知,我母亲姓狐---我本来就是半个姬姓、半个狐氏。我晋国朝堂中的大夫、老臣狐突就是我亲外公,狐毛、狐偃则是我的大舅、二舅,自己人之间就不用这么客气了。”
“况且狐家原本就是狄国的贵胄,为我先君所笼络,这才去大晋为官的。狐偃回到狄国也是半个地主,何用我来操心?再者他早有狄国夫人,生的儿子也很有名---唤做狐射姑,后来也追随于我、是个不错的青年人才。”
小武这才明白其中曲折、小脸微红,耳中却又听见重耳轻声道:“其实在狄国的日子一点儿也不苦---我一口气住了12年,原本也早习以为家;没想到秦晋之间的一场龙门山大战,迫得我53岁了还要重新开始逃亡。”
小武知道龙门山的秦晋大战---在秦穆公和晋惠公的沙场对决中,秦国险胜晋国,于是奇怪道:“在此战之中,晋惠公夷吾被秦军抓去了,是吧?但你又没有参战,哪来的危险?”
重耳苦笑道:“夷吾被嬴任好(秦穆公)押回雍都,此后我晋的几位卿士前去谈判,最终吾弟夷吾仍被放回。但是在谈判期间,由于晋国无君,有一些派系便动起了脑筋、想将我迎回国中。这样的话一举两得---倾向于我的一派人可以就此掌权,另外我晋也不必接受秦国的勒索,就让夷吾一直被关在雍都好了。”
“正因为有这种可能,嬴任好便不敢久拘夷吾,将其迅速放回以换取河西五城。不然的话,以其性格既已得手又怎肯轻易放人?”
“再从另一面看,夷吾在人生中首次堕入牢狱之灾、又被放归以后,死里逃生之余、不得不重新考虑了继承人的安全问题。将来若再有类似的风险发生,则他的太子姬圉不见得能够顺利即位;只要我还活着,他们父子倆的君位就总是不稳当。”
小武恍然大悟,道:“明白了。本来夷吾既当上了晋国之君,就没你的事儿了。所以你在狄国也是安全的。可是龙门山被俘虏的遭遇,又让夷吾想起你的威胁来了。他觉得只有除掉你,大晋国的君位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他们父子所有。”
重耳点了点头,淡淡道:“正是,很快夷吾便派遣了刺客来到狄国。那一次我几乎毫无防备,好险才从刺客的手中脱身;只是袖子在翻墙逃走的时候被刺客斩去,然后就突如其来地又陷入到流浪生涯之中。”
小武讶道:“很多传说都提到你跟季隗夫人约好离家去流浪,怎会竟如此仓促?而如果你是突然开始逃亡的,那么你的随从又如何追得上你?”
姬重耳苦笑道:“是我大意了。平日里朝中自有人与我通气,遇到大事狐突大夫总会派人到狄国通知,毕竟他儿子狐毛、狐偃都跟随着我。只是以前夷吾流亡的时候也是一模一样的做法,所以他对我的日常行为心中有数,于是暗中嘱咐了刺客,将刺杀一事做到尽量保密。”
“再者被派来的刺客是勃鞮---此人虽是寺人(太监),但勇力无双,且善长途隐匿。十二年前,骊姬也曾派他到蒲城来杀我,幸好当时老臣狐突派舅父紧急通知,才令我提前逃生。此次他吸取了当年的教训,接令之后立即出发,三天的路程只用两天即到,外公纵然得知、也是来不及通知我的。”
“不过我岂是束手待毙之人?平日里在狄国的日子过的虽然舒心,但对于随时需要亡命天涯一事、我早有觉悟。故我和赵衰、狐毛他们提前约好,如果事发突然,大伙儿都失散了,那么都去附近的某地再碰头。并且连如何快速翻院墙,同时踢散支撑架也是预先演练过的---不然我如何能从勃鞮的手中逃得性命、只被他割断了袖子?”
小武深吸了一口气,翘大拇指赞道:“我只道你在狄国乐而忘蜀,没想到却是如此高度警觉之人!不错,多一点准备多一条命啊!”
重耳微微点头,道:“赵衰、狐偃他们追上了我以后,大伙儿在逃亡的路上又几次断粮,千辛万苦、终于到了齐国,拜见了著名的霸主姜小白(齐桓公)。”
“姜小白虽比我只大了十岁左右,辈分上却是我的外祖父(齐桓公之女嫁给了晋献公),当即盛情款待了我们一行人。随后蒙他赐予一个庄园,让我和从人将息,又赐宗室女齐姜及另两位美女给我,以示霸主的慷慨更超过狄国---因为狄国赠送了‘二美’,所以齐国要赠送‘三美’。”
小武低头看了一下重耳的履历,微笑道:“此时你都已经54岁了,又在齐国开始了一段新的安逸日子?但是我很好奇---你面对面见过了齐桓公,以及其它的一些霸主级人物,对他们又有什么想法?”
姬重耳的鼻子里长长出了一口气,道:“我投奔他国的主要目的、还是寻找依靠,可以帮我自保甚至有幸归国---所以我自会观察别国的虚实。况且我周游的目的地里包括了齐国、宋国、楚国、秦国等等---都乃当世大国,都有机会称霸天下。能够近距离跟这些优秀的君臣学习切磋,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