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浣洋诀2.4.2百年翻译运动---文化异地传承?
2.4.2百年翻译运动---文化异地传承?
小武连连点头,觉得眼前的道路似乎宽广了许多,道:“这十六个字,对于多元文化来说,确实是极佳的完美总结。”
但转念一想,小武又道:“能够多学几种文化,齐头并进、互相印证,当然是很好很好的。但是一来,光中文经典就很多,看起来很花时间;二来外国的文化也实在太多,并且使用了各种语言。要找可以开始着手的地方,也还是千头万绪啊。”
八角微微一笑,道:“文化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至于说外国语言太多,导致阅读别国经典很困难,那么你可以先锁定比较重要的一种,先学起来,比如说---英语。”
小武皱眉道:“为什么呢?虽然说今天英语比较时髦,但那是因为互联网主要使用英语的缘故吧?而在古代的时候,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通用的都是其它各种语言。那么在看待那些古代文化经典的时候,不能光靠英语吧?”
八角呵呵笑道:“你问的是个好问题!没错,在不同的年代,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梵语、巴利语、波斯语、汉语、法语、德语、英语等等都曾经非常重要。但是,相对来说谁更加重要,那就得看翻译的力量了。”
“举个例子,在公元830年到930年这一百年间,可以说阿拉伯语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语言!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在欧亚两端各占据了大量土地,更主要的是由哈里发在当时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百年翻译’运动!”
小武惊讶道:“‘百年翻译’运动?”
八角捋须道:“没错。当时黑衣大食国实施了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国王大力倡导和赞助了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吸取先进文化遗产,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学、星象学、宗教学、哲学、历史、艺术、政治学、法律、数学、医学、天文、自然科学等各门学问。”
“既然有国家出钱,众多的语言翻译人员衣食无忧,于是都能辛勤工作、心无旁骛。实际上,这场‘百年翻译’运动持续了200来年,在此期间,阿拉伯世界能人辈出,大哲大能们纷纷涌现,在科学上、艺术上、文化上等等创造了无数奇迹。这都是跟强大的翻译力量分不开的!”
小武翘起大拇指,赞道:“真是这样的呢!我突然想起了那些所谓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就是在此期间,阿拉伯翻译者从印度抄来的吧。”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正是,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阿拉伯人大约翻译了欧亚大陆上七成的语言文字,但是发现这些印度数字无法翻译,也无需翻译,于是就直接拿过来用了。随后,全世界人民都跟着阿拉伯人学,也逐渐用上了这些数字。不过因为各国人民都是是从阿拉伯书籍上学到的这些数字,所以并不知道它们原来是‘印度数字’,于是都管它们叫‘阿拉伯数字’。”
小武赞道:“这还是因为当时的阿拉伯语非常强大呀,力量远超印度语!”
八角捋须道:“印度一直就有至少26种以上的语言和文字。自身都统一不了,也真实记载不下来,又如何去影响他国?反倒是阿拉伯文翻译和中文翻译等等帮助他们传承了不少古代文化,不然古天竺的很多东西都失传了。”
“而从今天来看,英语具有同当时的阿拉伯语一样强大的力量。这是因为,近代的大英帝国曾经版图极大,又跟全球太多国家有过交集。而且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们又喜欢为世界其它地方做些记录和分析的文书工作。”
小武点了点头,道:“那倒也是。到底曾经是‘日不落帝国’啊!无论何时,太阳总能照到说英语的人身上。”
八角呵呵一笑,道:“另外,英文翻译一般比较重视历史的传承,对于同一个事物,不会说随随便便更换一种译法。这一点中文比不了,因为在不同的朝代或者说时代,对于很多以前曾经翻译过的内容,译法往往不断在改变。”
小武非常诧异,道:“不至于吧?中文的翻译真有这种问题?”
八角咧嘴笑道:“不信是吧?举个例子,有个阿拉伯人,也是恐怖分子的开山祖师爷,***教亦思马因派的领袖人物,叫‘山中老人’霍山,你听说过吧?”
小武笑道:“听说过。在《倚天屠龙记》当中,他是发明圣火令武功的大宗师,他的武功后来被张无忌学了去,相当厉害。”
八角抿嘴道:“其实他的英文名字叫做hussein,在阿拉伯世界是个非常普遍的名字,此外还有无数重名者,英文译法中历来从未变过。但是中文当中的译法就有霍山、哈桑、忽宣、胡申、侯赛因等等各种说法、各不相同。然而这些其实根本就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个名字,但你光看中文的话就被彻底搞糊涂了。“
小武大为惊讶道:“我今天才知道,霍山和侯赛因是同一个名字!难道西亚的人名在中文里一直都是乱翻译的?”
八角捋须笑道:“不光是西亚的名字,欧美的也一样。现在的梵蒂冈教皇叫做方济各(francisco),是吧?要是在以前,就翻译做弗朗西斯科。如果化作美国的地名,圣弗朗西斯科市(sanfrancisco)又可翻译成好几个名字,如圣方济各市、或者三藩市、或者意译为旧金山。它们都还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好吧。同样的东西有这么多中文译名,还差别挺大,我也是醉了。”小武汗道:“不过,那可能也是因为汉语翻译家们各持己见,每人都说自己翻译的最好,没人愿意承认别人翻译的更合适吧?”
八角冷笑道:“‘汉语翻译家’?你可知道,‘汉语’这个词的翻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小武大奇道:“‘汉语’这个词还能有什么问题?难道汉语还需要翻译?”
八角嘿嘿一笑,道:“‘汉语’这个词,在英文里翻做mandarin,其本意是指中国官话,然而按发音却点明是满洲话,也即是指满清所使用的官方语言。也就是说,mandarin本来就不是汉人的标准语言,而是满人的标准语言,然则你为何叫它做汉语?”
小武不禁语塞,半响方才自言自语道:“除了清朝,其它时代的中国‘官话’的确并非满洲语……显然这个英文词只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跟chinese的意思是有点不一样,这一点在中文翻译中反倒是分不清楚的。”
八角又微笑道:“说句题外话,有时候某些少数民族人员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心理上对学习‘汉族语言’有点抵触。但滑稽的是他们学的根本就不是‘汉语’,而是满族人的语言,那你为什么还要称它为汉语以制造隔阂呢?”
小武继续语塞:“这个……”
八角悠然道:“所以,我看还不如将mandarin翻译成‘国语’而不是‘汉语’,以表明它虽来自满族,却已是中国众多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这样,同时也免去了词意源流迁移的错误,岂不是更好?”
小武搔了搔头道:“听你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见小武还有些犹豫,八角又道:“其实中国语言跟西方比照,似乎是个独立的存在,但过往受到欧洲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在北方的方言里面,‘俺’这个称呼听似完全是中国土语,其实则不然。‘俺’的真实根源是来自欧洲语言中的字母‘i’,只不过传来的时候还是在元朝,在民间的流传也过于曲折,所以大家早已经忘记这回事了。”
小武大惊道:“俺来自i(我)?竟有此事?发音倒确实相近,意思也是一样的!”
八角微笑道:“这有什么奇怪?自从丝绸之路打通开始,中国古代与西域胡人、乃至于欧洲的沟通经久不绝。中西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所以中国文化自然也受到了西方传来的一定影响,这是理所当然的。”
“甚至中国古代的一些东西,中国人自己可能早已经忘却,但是欧洲人却一直没有忘怀。他们对于这样的文化遗产,世世代代都有兴趣研究---所以‘丝绸之路’的概念也是他们先提出来的。”
小武想了想,笑着吟道:“‘君住丝路头,我住丝路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只能喝杯水……’欧洲的汉学家数量一直不少,是不是这样一个原因?”
八角捋须微笑道:“欧洲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时期,曾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其各地诸侯不断合纵连横、此消彼长,社会规律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十分相似。所以当欧洲人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他们总喜欢从中国的历史中寻找头绪。”
小武笑道:“你不会是说他们在学习中国春秋战国的经验吧?那欧洲怎么无人统一天下呢?况且依我看封建社会都是差不多的吧,即使中国和欧洲各自独立发展,互相毫不影响,恐怕结果也没什么两样吧?”
八角摇了摇头,说:“别国的文化和历史,就算你了解和学习了,毕竟只是个参考,实践起来结果肯定会不一样,因为国情和人情不同。所以是否参考过不一定会被发现,只是有些蛛丝马迹还是可以证明这种彼此学习的存在。”
“比如说,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封爵一共分五级,称为:公、侯、伯、子、男。而欧洲封建社会的正式封爵也是五级:duke,marquis,count,viscount,baron。横跨丝绸之路,有许许多多的国家都使用过五级封爵法,这绝对不是巧合。”
小武有些惊骇,道:“这倒的确有些巧的。原来在封建社会的时候,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流已经是不少了。”
八角撇了撇嘴,道:“就算是封建社会以前,在奴隶社会时、甚至是原始社会时,亚欧大陆之间的文化和习俗沟通也是一直存在的。”
小武有些不信,灵机一动,提出一个反例,驳道:“那为什么东西方人的姓名相差那么远?东方是前置姓,而西方是后置姓?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
八角摇了摇头,道:“东西方的姓名习俗不可能完全一样,但也有相似之处---至少古时候大家的姓名都是三部分组成的。”
小武讶道:“不会吧?欧洲人在姓和名之外,倒是会有一个中间名字(middlename)存在的。可是,东方人不是只有姓和名吗?这方面哪里能互相印证?”
八角微微一笑,大袖一挥,一张白纸从袖筒中飞出,飘飘摇摇而下。小武连忙上前一把接过,一边耳中听八角说道:“古时候的中国人是姓氏分开的,也就是说,既有姓又有氏。姓和氏就是指家族的第一和第二个名字,然后才是自己的名字。总计一共是三个部分,这点同欧洲人是一样的。”
“到了后世,出于方便,也为了显示家族间的区别,大多数中国人都以氏为姓,少数人依然用原有的姓,但都不再使用三部分的名字,而逐渐转向了两部分的名字。如此一来,中欧之人在姓名上的差距慢慢地大了起来。”
小武看了一会手中的中国古代姓氏样例表,不得不承认八角说的可能有些道理,又道:“原来如此。最先的中西名字都是三部分。后来中国人有些用姓、有些用氏,反正就只有一个姓了。再跟西方人比较,名字就少了一部分,一切都变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