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浣洋诀2.11.13十里八家湾---文莱河的入海口
2.11.13十里八家湾---文莱河的入海口
八角微笑道:“事实上,相对于国家规模来说,新加坡的军费支出极高。不过好在跟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早期一样,在这方面是不用公布任何具体账目的。”
小武大为奇怪,道:“可是这么大的一个支出项目,又如何可能从政府收支上隐藏起来?”
八角捻髯笑道:“这是因为新加坡政府还有一项特殊的收入,即石油化工方面的收入,也是从来不对外公布的!即使新加坡政府会公布每年的gdp增长,也是只公布‘非石油生产gdp’的有关信息,从不包括石油项目的收入。”
小武讶道:“这么说来,石油化工项目的收入,变成了新加坡国家或领导人的小金库,也可以充作军费,所以外人无法知晓?”
八角点头笑道:“可以这样说。因为这部分的收入同军费支出密切相关,所以对内、对外都是一切保密。”
“而在新加坡本岛的西南面,本来有8个小岛,后来政府向印尼买土,将其合并填成了1个岛---新加坡所有的炼油企业均在这个岛上。”
“该岛名叫裕廊岛(jurongisland),很多知名国际石化大公司都在这里设有生产分部,比如埃克松美孚、壳牌、杜邦、中石化等等。不过闲杂人等可上不了裕廊岛,因为必须通过一条由荷枪实弹的军人把守的长堤,必须得有通行证才进得去。”
图表32裕廊岛(石化炼油)及航运俯瞰图(油轮为主)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有些明白了,道:“原来是这样!可是为什么把石化企业全部放在一起呢?不怕污染太大吗?”
八角笑道:“那些世界级的石化企业还是比较先进的,如果实在有些大气污染难以避免---反正是在外海岛上,强劲的海风一吹,废气消失得也很快。”
“再者,如此集中的布置比较容易防范恐怖分子的袭击。迄今为止、没有极端分子可以渗入到裕廊岛上来搞破坏。”
小武叹道:“新加坡政府真是考虑极其周全啊!不过,新加坡好像不产石油吧,那么大的炼油场面,炼的都是哪里运来的石油呢?”
八角微笑道:“文莱!当然是文莱的石油。”
小武恍然道:“啊,文莱距离新加坡可不怎么远呢!”
八角道:“文莱(brunei,渤泥)紧邻着东马的沙捞越,古时候称为渤泥国。”
小武欣然道:“渤泥国我知道!在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那里就是袁承志等人最终归隐的地方。”
八角笑道:“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该小说中金蛇剑的原型---就是马来剑的形状。”说罢,八角一扬手,从袖中甩出一张马来剑(kris)的图片。
图表33马来剑(kris)样品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看了之后,大为惊讶道:“这就是金蛇郎君的‘金蛇剑’呀!”
八角哂道:“本来就是!马来、印尼、菲律宾的土著,都是用这种剑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中剑的人会被放血不止。对了,你对文莱还了解些什么?”
小武想了想,道:“好像就认识一个明星,名叫吴尊的、是文莱华人。还有就是那里的人是信***教的,并且盛产石油。”
八角点头笑道:“呵呵,你倒还知道一些。其实文莱在古时候建国很早,要早到1500年前。在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就曾接见过渤泥国来的使者。”
“隋朝、唐朝、宋朝时,渤泥国与中国皆有来往。元末明初的时候,文莱苏丹又和华人黄森屏的势力联合组建了新的文莱国,并奉黄森屏为两位始祖之一。”
小武大惊道:“文莱的苏丹竟然是汉人黄氏之后?”
八角呵呵笑道:“南岛民族建国后,常有供奉两系祖先的传统---父母两系世代通婚、均可为王---可分开两国为王,又可并一国而轮流为王。而文莱的两系祖先恰好一为黄姓华人、一为马来人。说他们是汉人黄氏的后裔,此话至少对了一半。”
小武这才明白了一些,又有点奇怪道:“渤泥国和文莱国完全是一回事情吗?”
八角微笑道:“是的。而之所以有两个中文名字,又是不同时期的翻译所造成的结果。事实上其英文名brunei一直都没有变过,所以叫它文莱或是渤泥都可以。”
小武惊讶道:“brunei?若按照汉语拼音的发音来说,似乎还是‘渤泥’比较接近一些呀,为什么后来又改称‘文莱’了?”
八角大笑道:“可要是使用福建拼音的话,brunei发音就比较接近‘文莱’(boonlai)了!毕竟在近代,大规模的福建人、广东人下南洋之后,华人使用福建拼音、广东拼音、或海南拼音等进行音译就变成了主流。”
小武这才明白道:“哦,原来是这样。”
八角又道:“明朝永乐年间,文莱国王带着皇室和陪臣150余人来到南京拜见大明皇帝。然而国王却在同年去世(1406年),年仅28岁。”
“因其遗愿要留葬于中国,朱棣便批准在南京雨花台修建了渤泥国王墓(民间亦称马回回坟)。2008年时,文莱王室及外交大使曾来到南京,举行了苏丹先祖600年大祭。”
图表34南京渤泥国王墓(马吉德•哈桑)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讶道:“这位文莱国王居然如此向往中华文化?”
八角捋须微笑道:“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华人国王黄森屏(ongsumping)的历史了。他是元末明初携家从泉州去渤泥国的华人。当时华人在登陆的河口周围建立了一个政权,黄森屏也被当地人尊称为罗阇(rajah)。”
“后来,黄森屏与附近的另一个马来政权结为姻亲---娶了苏丹马合谟沙的女儿,其后得到尊号---全称为maharajalela(摩柯罗阇那),这是印度教对国王的称呼。从此,两国之间同进同退、时分时合,共抗苏禄国的进袭。”
“到了后世,文莱王室的两系传承(马合谟沙与黄森屏)最终并成了一系---因而同时尊这两位明朝初年的祖先为王室始祖。到了1988年,文莱启用新国旗之时,苏丹特别要求加上两条黑白色的长条,以示不忘两系先祖的合力。”
图表35文莱国旗(黑白条文指两系祖先)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惊叹了一声,道:“那么葬在南京的渤泥国王是黄森屏本人么?”
八角摇头微笑道:“不是的。黄森屏是渤泥老国王的女婿,同时黄森屏的妹妹也嫁给了国王之弟。而在老国王死后,其子马吉德•哈桑(majidhasan)即位,同时由黄森屏及另一位亲王(老国王之兄)摄政。”
“但渤泥新国王马吉德•哈桑在位仅仅4年,便在去明朝朝贡时、因水土不服而暴毙,于是被赐葬南京郊外(此时朱棣尚未迁都北京)。随后,黄森屏迅速击败了另一位摄政王,并于1408年拥立刚从南京归来的、自己的妹夫艾哈迈德(ahmad)为渤泥国的新王。”
小武这才恍然,道:“原来在南京埋葬的是马吉德•哈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森屏的汉人政权和渤泥政权终于合并了,是吗?两者融合以后形成了如今的文莱!可见文莱从明朝起,就是很向往中华文化的!”
八角笑道:“向往中华文化是一方面,但是北婆罗洲最早还受过印度文化的洗礼,黄森屏的称号就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明朝初年的中国与回教文化也相当兼容。而由于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强烈影响,文莱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开始***化了。”
“在黄森屏的主持下,渤泥新国王艾哈迈德与黄元丽(黄森屏之妹)所生之女又招了海上漂泊过来的阿拉伯王子沙里夫•阿里为婿,后来还传位于他。于是文莱国王后裔又兼有了麦加圣裔(穆罕穆德直系后代)的血统。”
小武‘哗’了一声,大笑道:“我原以为他们只是马来人,原来古代的文莱国是兼具中华、印度、回教、阿拉伯等各大古文明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