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法兰西不仅没有拿破仑,还没了戴高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最能编的狗牙根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28章法兰西不仅没有拿破仑,还没了戴高

第528章法兰西不仅没有拿破仑,还没了戴高乐

《奴隶的救赎》在欧洲和北美延长了上映时间,票房又增加了约三千万美元,刘一民的剧本分成最终达到了六百万美元。

听到弗兰克的话,刘一民猛地踩住了刹车:“要缴纳一百万美元的税?”

弗兰克和乔治两人都没有系安全带,急刹车让两人差点飞了出去。

刘一民反应过来之后,急忙又一脚油门,将两人给复位。

弗兰克揉了揉脑袋,抱怨道:“刘,你的反应有点过激了,实际上,我比你还惨,不相信的话你问乔治。”

“刘,你这个税率是弗兰克不敢想象的,如果他纳税如此之少的话,我相信他会激动地跳起来。”乔治冲刘一民解释了一下美国的税率。

“这应该感谢你们的政府,签订了《中美税收协议》吗。”弗兰克羡慕地说道。

美国在80年代以前是一个高税负的国家,最高税率可以达到70%,在更为悠久的年代,为了对抗苏联,富人税达到了90%。

在美国这样一个工业国家,国家税收超过一半来自于个人所得税是难以想象的。

最高税率的收入标准是年收入20万美元,高也就罢了,它的起征点也低,低到起征点就是0。

两千一百美元以下,起步是11%的个人所得税。

1980年之后美国逐渐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在八十年代中期仍然很高,弗兰克要是拿到六百万美元的导演费,自己到手不到一半。

美国有联邦税、州税还有其他名目的税收,这也证明美国税收体系的强大,早在数据不发达的时候,已经将税收弄得明明白白。

国内此时的税收体系还处于逐步健全的阶段,跟各个国家签订税收协议,避免双重征税是税收制度健全的重要一步。

而1984年签订的《中美税收协议》上对于特许权使用费有明确的规定,缔约国向另一国个人征收特许权使用费不得超过10%,也就是刘一民只需要缴纳六十万美元的税。

这笔钱回到国内一般也会收税,但税率也并不会太高。要是双方都收重税,刘一民真的要被吃干榨净了。

“刘,不过这笔钱还不能给你,这份税收协定在11月底才会生效,如果现在结账的话,你的损失就太大了。”弗兰克的脑袋已经不疼了。

“好,你们的税负实在是太重了。关键是起征点为0,这很不友好。弗兰克,你不是法国人吗?你加入美国籍了?”刘一民问道。

弗兰克说道:“没有,我还是法国籍。但我的个人传媒公司是美国企业,另外因为我常驻美国,所以不适用于两国之间的税收协定。对我们还好,至少征完税后还能有相对不错的生活,但普通人很难。

两千美元的年收入,要缴纳两百多美元。”

“是啊,我不在意什么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刘一民遗憾地摇了摇头。

乔治讲了讲自己的情况,《巴黎评论》的盈利能力本身就差,但要缴纳高额的营业税。

刘一民冲他投去了一个同情的眼神:“弗兰克,乔治,你们两个既然来中国了,就多待一阵子再走。燕京有许多中国特色的美景,我们的经济尽管不如你们,但我们的景色不逊于你们美国。”

弗兰克和乔治对视了一眼:“可以,刘,只要你愿意给我投稿(授权),我们可以等。”

轿车进入燕大,不少学生驻足观看,刘一民摇下玻璃,跟学生们打着招呼。

弗兰克和乔治将脑袋伸出去,跟学生们打着招呼,一边参观着燕大的校园。

十月份的燕大,青砖灰瓦、红墙古建和黄叶交映,未名湖的秋光正浓,几分金黄又多了几分萧瑟。

弗兰克忽然想到刚才聊天的时候话题歪了,自己明明是提到了“水门事件和肯尼迪遇刺”上面,怎么话题转着转着就来到了税收上。

跟税收相比,剧本无疑是最重要的。看着刘一民跟学生打着招呼,弗兰克一时没办法插嘴,只能掐着大腿暗暗着急。

弗兰克觉得要是拍出一个《刺杀肯尼迪》一定能够大火,只是里面涉及太多的博弈,并不好写。

想到这里,弗兰克再也没有看燕大的欲望了。乔治看着燕大的秋景,猛吸一口气,空气里都是文学的味道。

“乔治,怎么样?空气是不是比美国的更香甜?”刘一民笑着将车停在了中文系门口。

“新鲜且湿润,应该下过雨没多久,空气并不干燥。”乔治笑着说道。

刘一民带着弗兰克和乔治走进文研所,两人对内部的构造非常好奇。

不少教授看到弗兰克和乔治,还以为是留学生,但这两个留学生也太显老了。

严家炎看到后喊住了刘一民:“一民,你们文研所什么时候还招留学生了?”

“严教授,您说笑了,哪有这么老的留学生啊。这位是弗兰克,美国导演;这位是乔治,美国《巴黎评论》的编辑,也是《巴黎评论》主理人。”

“主理人?”

“就是主编。”刘一民笑着解释道。

“哦!”严家炎伸手跟两人依次握手,欢迎他们来中国,接着问刘一民:“他们来找你?没什么事儿吧?”

“没什么,就是剧本的事儿。”

“那行,那你们去忙吧。”严家炎走到门口,看到刘一民的大皇冠,又忍不住说道:“一民,你让文研所的学生把前面的草和砖收拾下,专门给你的车弄个车位。”

“行,严教授不严谨呐,不是我的车,是公家的、是部里的。”刘一民纠正道。

“你呀,算了,我一会儿找人给你弄。”

“谢了,您嘞!”

刘一民走进办公室,拿上教案准备去上课,文研所几十号培训老师和研究生跟在刘一民身后。

弗兰克和乔治看到气势汹汹的众人,连忙拉近跟刘一民的距离,低声问道:“刘,你们中国大学是这个风俗吗?”

“他们都是老师,只是自愿来听我讲课的。”刘一民解释道。

弗兰克和乔治明白过来后,冲着身后的人打着招呼,这群老师有人会英语,有人不会,不过“哈喽”声此起彼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