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人生算法
第8章人生算法
8.1按钮测试
这一年的跨年演讲,我讲了这代人的焦虑、问题、答案和脑洞,从中看到了很多中国式的机会。但是,说实话,不管机会有多少,能抓住的还是少数人。什么样的人呢?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啊。别人放纵,你自律。别人空想,你实干。别人娱乐,你读书。别人看演唱会,你看跨年演讲。别人在12月31日这天看其他卫视,你看深圳卫视。你要是抓不住机会,谁能抓住机会?
下面我要说的话,只能是说给你们这样少数人的。它只跟少数人有关,也只对少数人有用。
这是2017年我感受很深的一个词——人生算法。
过去,我们对于人生策略有一种误解,以为最成功的人生,一定是因为寻找到了某种规律。我们总觉得,这规律应该是客观的,是不能改变的,是躺在那儿等着你发现的。但是,只要找到了,就可以一把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在人生算法看来,成功策略不该是这样的。
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只有可以不断增大的概率。
为了说清楚什么是“人生算法”,我的朋友喻颖正考过我一个很好的问题。今天也考考你。
假设你现在面对两个按钮——按下第一个按钮,直接给你100万美元;按下第二个按钮,你有一半的机会拿到1亿美元,当然还有一半机会就什么都没有。
这两个按钮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
有人会选第一个,因为落袋为安。100万美元也不是个小数。有人会冒个险,选第二个,因为万一成功,从此就成了人生赢家。
但是,不管选哪一个,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这是因为选择者的风险偏好不同。有人想要实地,有人想要外势,有人想要现金,有人想要机会。
但是,出这道题的喻颖正告诉我,这道题的本质,不是考这个。
这道题目,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那就是要选第二个按钮,有一半机会拿到1亿美元。
你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一定正确呢?因为按下去之后,是有一半机会什么都拿不到的啊?万一拿不到,我根本承受不了这个损失。
对,如果你选了,然后真的就上去按了这个按钮,确实是这样。
但是,你还可以在选了之后,冷静想一想,我怎么按这个按钮?
有很多方案。
第一个方案,我找一个人,说,我有一半机会能拿到1亿美元。咱俩关系不错,如果你给我100万美元,我就愿意把这个机会分享给你。咱俩一起去按,什么也没有,你认倒霉;如果拿到了1亿美元,咱俩平分。
你看,这就是一个两全的方案,先有100万美元落袋为安,然后再邀请一个合作伙伴去博一个机会。你看,是不是比直接拿100万要强得多?
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案?
找个有钱人,对他说,现在我有一个选择权,有50%的机会能拿到1亿美元。这个选择权,在概率上就值5000万美元对吧?我愿意打个折,比如2000万美元卖给你。你看,你拿到手的,是确定的2000万,而不是100万。
你可能会说,有这样傻的有钱人,会被你这么忽悠吗?有的。不仅有钱人,其实,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一半概率能拿到1亿美元,这个选择权对他们来说,估值就是5000万,只要低于这个价格,都有机会跟他们成交。所以,刚才讲的这个例子,是真实金融世界里的操作手法。所以,如果你是金融高手,你还可以把这个机会不断地包装,用不同的销售策略,卖出更高的价格。
刚才我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对人人都公平的机会,那为什么结果不同呢?因为算法不同。
有的算法,只看到眼前的实地和确定性,是最初级的算法。有的算法,虽然引入了风险,但是没有风险的控制机制,所以也不怎么样。有的算法,引入了风险共担者,有的算法引入了市场。算法越迭代,成功的概率就不断地提高。
这就是“人生算法”的力量。
所以,结论来了,为什么要用“算法思维”?因为它会引导你不断提高达到目标的概率。
8.2人生算法的力量
其实,我们再深想一层。在真实的人生中,哪有那第一种选择?100万美元就那么确定性地放在那里,等着你拿?就算你是个100万美元遗产的唯一继承人,你也得表现好到你爹愿意遗嘱上写你才行。
所有真实的人生场景里,我们面对的其实都是第二种选择。任何好事,都只是个可能性。请用你的努力,你的实践,更重要的,你的算法来逐渐逼近它。
我想给你推荐一本书,这里面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美国最著名的投资人之一瑞·达利欧写的,中信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原则》。
我牢牢地记住了达利欧的下面这句话:“算法,就是在连续性基础上运行的原则。”
人生算法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发现。除了瑞·达利欧,很多成功人物都说过这样的话。
比如,我们总觉得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憋着什么发财的诀窍,但是查理·芒格说:“当成功概率很高的时刻,下最大的赌注,而其余时间按兵不动。”这就是在说人生算法。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也是在说人生算法。
如果还是觉得费解,喻颖正也写了一个公式:成就=核心算法x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你抓住中国式机会,就是更大概率的事件。
回看过去这三年多,我特别感谢这次创业,它让我的油腻的中年生涯,可以扔掉保温杯,摆脱一场中年危机,找到了我的人生算法。
我的人生算法是什么?就像这场跨年演讲,这是我一年来四处请教的结果。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思想,是来自我的原创。我只是一个思想的转述者、集成者。对知识的转述和再加工,就是我的核心算法。
从罗辑思维,到“时间的朋友”,到得到app,这就是这个核心算法不断重复和迭代的结果。这个核心算法已经迭代了五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2017年是第三场,还有17场,不断迭代,它会成为什么样子?
是算法的力量,带领我们穿越光阴,把一切软肋变成了铠甲。
2018年已经开始,我们这群人即将分头前行,各自启动自己的人生算法。祝各位好运。
下一次,我们聚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现场的时候,希望每个人都会像木心先生所说的那样:“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