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枢纽脑洞
第7章枢纽脑洞
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要关心的问题是,中国能不能赢得一个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直在讲中国机会很多,中国增长还没遇上天花板,中国的优势很独特,但如果你一家独大,别人怎么办?别人过不好,我们也好不了。所以最后的问题来了,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能不能和世界建立良性关系?换句话说,我们未来的全球角色是什么?
7.1中国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
在《枢纽》这本书中,施展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中国一直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请注意,不仅现在是,历史上一直都是。
什么是“自变量”?就是它一变化,系统就变化,它的变化是参与到系统的生成和演化中的,这种大块头的因素,就是自变量。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就是世界系统的自变量。
还记得吗?总有人说,中国很倒霉啊,我们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这似乎是中国的一个软肋。但是你一旦把思考角度转过来一看的话,这恰恰是我们的力量。
我们买什么什么贵,意味着我们不买什么,什么就便宜了;看那些卖东西的咋办?
我们卖什么什么便宜,意味着我们不卖什么,什么就贵了;看那些买东西的咋办?
世界缺不了中国。这就是自变量的地位。
但是,自变量只是说明你的重要性,还不能说明你在全球结构中的准确位置。这个位置不是争来的,是世界格局演化逐渐形成的对中国的一种需求。
7.2世界格局演化和中国的枢纽角色
这个需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来看看二战之后,世界格局的一个局部演化。
非洲国家在二战后纷纷独立,经历了一个先甜后苦的过程。开始时,非洲经济发展不错。原因是西方的带动。西方要资源,要经济腹地,非洲正好有这些好东西,所以非洲的日子就好过。
但是一转眼到了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石油危机,西方经济突然之间遭遇了一个巨大的停顿,对原材料的需求急剧下降,非洲国家于是陷入到了非常艰难的经济困境当中。
随后,西方经济危机很快过去了,里根和撒切尔通过一系列改革,让西方经济继续爬起来,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迎来一个繁荣的周期。但是,在西方的这一轮繁荣的同时,恰恰是非洲现代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十年。我们所知道的大屠杀、大饥荒、内战、政变大多都发生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这会儿西方国家的发展没有办法有效拉动非洲的发展了呢?
原因是,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他们已经进入了创新经济的时代,超过70%都是第三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这和以原材料出口为主的欠发达国家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
这个裂缝谁来填?
上个世纪90年代,答案揭晓,是中国。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就理解中国的全球角色了。
看一眼中国人最喜欢的数字——8。中国在哪儿?就在这个销魂的小蛮腰的部位。
世界经济体系正在形成这样一个双循环结构。
8的下半部分,欠发达国家的穷兄弟、穷哥们,出口原材料到中国,经过中国这个高效率、强弹性、大规模的制造中心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商品,出口到全世界。这是第一个循环。
8的上半部分,西方的创新经济、资本、第三产业反过来促进中国的制造业能力和各种基础设施能力。中国的这种能力,再输出到欠发达国家。这是第二个循环。
西方国家已经没有办法和欠发达国家直接形成经贸循环了,中国是全球经贸循环有效运转的必需节点。这不是什么推演,这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正在变成全球经济体系的十字路口,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也是施展老师这本书的名字——枢纽。
作为枢纽,我们向原材料产地国家输出资本、制成品、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
作为枢纽,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形形色色的工业品和创新落地的机会。
但是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中国的枢纽地位还体现在参与塑造全球秩序。
毕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西方国家无法独享繁荣。疾病、贫穷、动乱、战争、非法移民、恐怖主义,是可以穿越国界的。
2017年,我们已经看到,当大规模难民涌向欧洲的时候,欧洲既无法抵挡,也很难让他们融入。下面列举的,仅仅是2015年难民危机以来,发生在欧洲的一部分事件。
【《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文森门人质危机、哥本哈根连环枪击案、圣屈昂坦法拉维耶恐怖攻击事件、巴黎袭击事件、伦敦地铁攻击事件、巴黎警局攻击事件、伊斯坦布尔爆炸案、布鲁塞尔爆炸案、慕尼黑持刀攻击案、米迪亚特汽车炸弹爆炸案、马尼亚维勒刺警案、尼斯袭击事件、维尔茨堡火车袭击事件、慕尼黑枪击案、安斯巴赫自杀炸弹爆炸案、诺曼底教堂袭击案、沙勒罗瓦攻击事件、加济安泰普爆炸案、布鲁塞尔刺警案、苏黎世伊斯兰中心枪击事件、安德烈·卡尔洛夫遇刺案、柏林圣诞市场卡车冲撞事件、伊斯坦布尔夜店袭击事件、法国巴黎砍刀攻击事件、英国西敏袭击、安特卫普攻击事件、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案、斯德哥尔摩袭击、曼彻斯特恐怖袭击、伦敦恐怖袭击事件、慕尼黑奥林匹亚购物中心枪击事件、巴塞罗那汽车撞人事件、伦敦地铁绿线爆炸案】
就像《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戴蒙德说:“历史上的国家和社会衰败,更多的只是影响到自己。而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衰落,都可能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地方。”
穷困地区过不好,发达地区也难以独善其身。西方不输出繁荣和秩序,就要被输入贫穷和动乱。而这是绕不开中国的。
7.3为什么必须经过中国这个枢纽
有没有办法,绕过中国这个枢纽,通过西方的直接经济援助来解决问题呢?
还是以非洲为例。这个尝试西方国家早就在做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对非洲进行援助。
一开始,他们认为资本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向非洲提供低息贷款;
后来发现,教育落后是经济落后的原因,所以转向提高非洲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再后来,又认为制度是灵丹妙药,所以帮助非洲国家建立西方式的政治体系。结果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各国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际援助进入非洲。这些援助没有换来一个更好的非洲,换来的是腐败丛生和战火不断。
同样,那些绕过政府,直接给到非洲人民手中的援助也没有作用。
某西方歌星的一次演唱会义卖,就可以无偿地向非洲提供10万顶蚊帐。
但是这些善良的人不知道,这个行动彻底搞垮了非洲某个小镇上的蚊帐制造商。这家小作坊,本来雇用了10名工人,可以每周生产500顶蚊帐。这500顶蚊帐可以养活这10名工人和他们的150名亲属产业没有了,当地就会更加贫穷,非洲人就需要更多的援助。
粮食援助也是如此。每年有数百万美元的粮食从美国运到非洲。这些粮食是免费的,当地的农民怎么和它竞争?所以,农民破产,只能更加依赖西方的援助。
这就是西方援助的结果,它渴望着帮助非洲,其效果却是摧毁了非洲的经济。
帮助任何地方建立秩序,都必须把简单的金钱援助转化为具体的经贸过程。这个经贸秩序,必须能够在当地自我演化、自我迭代、自我繁衍,最终才能可持续。
这件事谁能做到?只有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作为新世界体系枢纽的中国,可以做到。
中国2016年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总额为361亿美元,占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9%,是世界第一。这不是简单的投资,而是在非洲建设铁路、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把非洲的矿山、农田、村镇和全球连接起来。
站在西方的角度看,他们通过中国投放秩序。站在欠发达国家的角度看,他们通过中国在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繁荣。这就是中国的枢纽作用。
7.4中国在历史上的枢纽地位
我们还可以继续把视野放大。
其实,中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国家,历史上一直在发挥这样的作用——即使是在中国最为脆弱的时刻。来举一个例子:左宗棠收复新疆。
19世纪中期,中国的新疆和中亚很大的一块地方,被一个叫阿古柏的人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