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动车组脑洞 - 时间的朋友2017 - 罗振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时间的朋友2017 >

第2章动车组脑洞

第2章动车组脑洞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时代,还有没有新玩家的舞台?

冤有头、债有主,这个焦虑是沈南鹏给我的,他自己给解答了。

2.1聚光灯外,商业舞台正在变大

沈南鹏告诉我,你看到的舞台虽然更单调,但是你没有注意到,舞台本身正在变得更大。虽然聚光灯下的主角在膨胀,但是聚光灯外,在更大的舞台上,有更多的角色在登场。

举个例子,我们过去几年看到了中国手机行业的逆袭,崛起了华为、小米、vivo、oppo这样的全球巨头。但是你想过手机行业里的这种盛况,也会在汽车行业里重现吗?

其实这个行业早就暗流涌动,从传统的汽车公司,像一汽、上汽、吉利和比亚迪,到新一代造车公司,像蔚来、威马、零跑、小鹏、车和家……甚至还有一个你想不到的名字,滴滴。这个名单正在越来越长,在它们成为著名公司之前,人才在加入,资本在汇聚。

你可能会说,中国企业还差得远。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对环境治理的需求,对减少石油依赖的需求,中国的人口密度更大,建充电桩系统效率更高,等等这些因素,那么中国做电动汽车就比美国更适合、更有机会。

一部手机的平均价格是2000块人民币,而一辆汽车的平均价格至少能达到十几万人民币,所以智能汽车行业比智能手机行业大很多,这将会是一个几十万亿的市场。这个领域一定会产生一批巨头。和手机一样,其中,必有中国公司的身影。

再放眼那些新领域,人工智能热不热?从alphago到alphazero,好像都在讲述一个西方科技打败东方智慧的故事。但同时呢?世界上最多的人工智能论文出于中国人之手。你说还有没有机会?

还有生物制药,听起来也很高大上的领域。从现状看,中国的制药企业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很远。但是再往前看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生命科学的人才储备就在中国。你说还有没有机会?

我们再看其他行业,机器人、虚拟现实、智慧农业、新材料,等等,所有这些领域都在发生类似的事,你说还有没有机会?

2.2二、三线城市品牌的升级与逆袭

你可能会说,这些机会听上去都高精尖,像是大城市科技精英才能进入的。好,那我们接下来就看那些好像很传统的机会。

“得到”作者刘润老师今年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一些热门公司,来历有点奇怪?它们都出身在二、三线城市。

喜茶,今年火啊。北京开业那天,下着暴雨,顾客排队三个小时以上,就是为了买喜茶。但这家公司不是出身于一线城市,而是在广东江门。

三只松鼠起家于安徽芜湖,周黑鸭起家于武汉,永辉超市起家于福州,海底捞起家于四川的简阳,韩都衣舍起家于济南,等等,等等。

你会发现,这些公司都不是从一线城市发展出来的,是二、三线城市的成功逆袭。

奇怪。按说,一线城市人口聚集多,信息传播快,示范作用好,为什么这些成功的消费品牌反而诞生在二、三线城市呢?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所有的答案,都和中国独特的国家禀赋有关。尤其是人口的分布结构。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还是聚集在二、三线城市,他们更能代表典型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峰瑞资本的李丰说:“消费品牌的分布状况和人口的分布状况,几乎是完全正相关的。”这一点,现在的中国其实更像美国,而不是日本和韩国。

比如可口可乐就不诞生在纽约,而是亚特兰大;耐克也不起家于洛杉矶,而是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沃尔玛起家于阿肯色州罗杰斯城;宝洁起家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你看,也都是二、三线城市的逆袭。

一种消费品,无论是价格、消费习惯,还是供应链的成熟度,只有在这些城市被检验了,成功了,才有在更大范围内复制的能力。

这些城市,虽然并不像一线城市那么庞大,但本身也有一个不小的人口规模和市场。同时,又不像一线城市那样,选择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于是,天然就成了消费品牌的实验室。还记得吗?史玉柱当年凭借保健品脑白金东山再起,也不是先从大城市打起,而是先挑了一个富裕的小城市,江苏省的江阴市,投放自己的产品。然后,根据销售的结果,不断修改、迭代。

其实,这个效应还不仅于此。不仅是小城市可以逆袭大城市,新崛起的国家也会逆袭全球市场。李丰说:“如果拉长时间范围看,过去100年全世界已经有三次消费升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向全球输出了立顿,还有一些酒类品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输出了沃尔玛、肯德基和麦当劳。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贡献了索尼、松下等品牌。

就像当年的美国,小城市崛起的品牌会成为美国国家品牌,然后进而成为世界品牌。那我们现在就得思考,未来十年,一定会成长为世界品牌的中国企业在哪里?属于中国的可口可乐、星巴克、宝洁、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索尼、松下在哪里?

它很可能是一个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早已存在的品牌,甚至是一个我们今天还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懂的普通消费品牌。

按照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想见,未来全球的大消费品类,都会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

这不是什么浪漫想象。正如创业家的牛文文说的:“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这个重做,就是指在全球版图中,在全新的基础设施上,原地拔高,就地升级。你说,传统企业有没有机会?

你发现没有?前几年,市场中流传的一种担心在消失。在前几年的创业浪潮中,传统行业的人都在担心有人跨界打劫,担心门口的野蛮人,自惭形秽,急需互联网转型。但是,2017年,桩桩件件的事实都在告诉我们:创业不是一个新兴阶层的专有权力。2017年,全中国各个层面的传统生意人,都已经被激活。原来有行业基因的企业,机会来了。

章燎原在做三只松鼠前,有9年干果零食的线下零售经验;陶石泉在做江小白酒之前,做过9年金六福总裁助理,管过市场和销售;徐正在做每日优鲜便利购之前,在联想控股做农业。

那些在行业里深耕多年,了解产业本质,积累了一定资源,能力被证实的人,正在成为新一代创业者。

2.3普通人的商业积累与变现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又会说了,那不还是那些老精英才有机会吗?普通人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2017年,中国的商业版图上,很亮眼的一个板块是快递业。四通一达和顺丰今年全部上市完毕。其中顺丰速运,上市不到半天,11点,市值2310亿,超越万科和美的,成为深圳市场市值最大的公司。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新晋富豪。

根据201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顺丰的王卫身家1476.3亿,富豪榜第5位。

·圆通的喻渭蛟、张小娟夫妇,身家378.7亿,富豪榜33位。

·韵达的聂腾云夫妇,身家374亿,富豪榜36位。

·中通的赖梅松,身家215.2亿,富豪榜86位。

·申通的陈德军,身家121.8亿,富豪榜177位。

·申通的陈小英,身家112.5亿,富豪榜202位。

为什么念得这么细?希望大家记住他们。

我们来看看这些人的出身。除了顺丰之外,其余四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而且都来自钟山乡几个相邻的村庄。他们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发小,要么是同学,要么是亲戚。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包括顺丰的王卫在内,他们都没有读过大学,都是从最底层的工作干起。

这几个人的名字值得我们记住。

敲你们家门的快递小哥,会不会变成富豪?这是说不定的事情。

这几个人的名字,也在提醒我们所谓的“阶层固化”是扯淡。

这几个人的名字,更说明在日常生意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正在变得价值连城。这就是普通人的机会。

就拿快递业来说,怎么一点点地提高速度和效率,怎么一点点地降低损坏率、丢件率、延误率、员工离职率。这些知识,如果你不是干这个行业的,还真不知道。举一个很小的例子,送快递的电瓶车,在什么小区门口,电瓶容易被偷?所以,电瓶要做成那种可拆卸的,可以随身携带上楼。

再举个例子。2017年,很多人都在谈论喜茶。其实,还有一家叫作古茗。7年前,它在浙江台州的一个镇上开了第一家店,今年开到了第1200家店。想不到吧?那他有什么诀窍呢?其实都是这种小知识。比如,他就发现,在小镇上开店,装修不见得要多高大上,但是灯一定要亮,要成为当地的路灯。镇上的灯光通常是很暗的,你的店特别亮,顾客就觉得这家店更好、更干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