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雅盗(1)
第33章雅盗(1)
我的曾祖父,曾在天津开了半辈子当铺,后来时局动荡,为避兵灾,只好结束营生,回到老家——位于湘鄂之边的绣林城,在绣林山下置了一座宅子,安身养老。打从开当铺的时候起,曾祖父就沾染上了一个雅好,就是爱好收藏文玩古董,不管是名家字画、金银玉器,还是古书碑帖、钱币玺印,都在他收藏之列。曾祖父尤其喜欢收藏瓷器,无论是拙朴大方的古陶,似翠如玉的青瓷,还是类银似雪的白瓷,绚烂夺目的彩瓷,他都有收藏。在他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件镇宅之宝,是一件钴蓝釉白龙纹梅瓶。这件瓷器产自元代,釉色肥润纯正,瓶身硕大粗壮,蓝釉为地,留白装饰,俗称反青花,实为元代青花瓷器中的极品。绣林洋教堂里曾有个传教士要出十万大洋购买,被曾祖父婉言谢绝。
说起这件青花瓷的来历,却并不那么光彩。二十多年前,曾祖父开的当铺里,来了一个名叫邝达的被贬京官。他把这件钴蓝釉白龙纹梅瓶低价当给了当铺。不久后,这个京官得病死了,他妻子拿着当票来赎当。曾祖父欺她一个妇道人家,没有多少眼力见儿,就拿出一件早就准备好的高仿品让她赎了回去。而那件真品,自然就成了曾祖父的私人珍藏。
回到绣林老家后,曾祖父专门在书房里添置了一只带锁的樟木箱子,用来收藏这件钴蓝釉白龙纹梅瓶。
因为开过当铺,见多识广,而且爱好收藏,眼光独到,曾祖父很快就被绣林古玩界推举为收藏协会会长,常有同好请他去鉴赏古玩,辨别真伪。曾祖父觉得这是大家对他的尊重,所以也很乐意做这样的事。
这一天,又有一个叫广尔东的人,差人送来请帖,说自己近日购得两件瓷器,想请曾祖父到他府上帮忙鉴定鉴定,看看是不是真品。并且约定第二天派马车来接。这个广尔东,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生意人,因为爱好收藏,最近加入了收藏协会,与曾祖父也算有过一面之缘。所以,曾祖父很爽快地答应了。
翌日一早,广尔东果然派了一辆马车来接曾祖父。广尔东住在绣林城外的南口镇,距离内城有二十多里路程,马车一路上紧赶慢赶,也走了一个多小时。
等到马车停下来,曾祖父一下车,便看见一座高大的宅院矗立在眼前,青砖黛瓦,萧墙粉壁,广亮大门,飞檐翘角,上额枋嵌镶四块花砖,上面雕着梅兰竹菊,显得富贵雅致。
广尔东早已在门口迎候。他穿着一件华丽织锦长衫,腰间系着汉玉坠子,手里摇着一柄檀香扇,风姿秀逸,神态潇洒。见到曾祖父,他忙一拱手,深深行了一礼。在门口寒暄几句,就把曾祖父往屋里请。
进得门楼,便是一处天井。天井中叠石造景,花木扶疏,丁香、海棠、山桃花争奇斗艳。靠东面有个方形水池,池中悠闲地浮着几条金鱼,周围是石雕栏杆,上面摆着些盆栽花木。小小天井,宛如一个微缩的园林。
待进了书房,曾祖父又不觉眼前一亮。书房里,靠东边是一排书架,上面排满了线装书,西面摆着一个紫檀木雕花文玩架,上面摆着些铜器和瓷器。南北两面墙上,则悬挂着数幅字画,其中竟有一幅文徵明的晚年代表作《古木寒泉图》。曾祖父走近去看了,只见这画构图奇特,设色浓丽,线条遒劲,古香古色,竟是文徵明的真迹,不由得对这位广公子刮目相看。
喝了一阵茶,广尔东就小心翼翼地拿出两件瓷器,放在书桌上,请曾祖父帮忙鉴定。
曾祖父戴上老花镜看了。第一件,是一件青花梅瓶,通高一尺二寸,小口外撇,短颈丰肩,胎白体重,施白釉,以青花纹饰绘“王羲之爱兰图”,底部有“永乐年制”的款识。第二件,则是只青花瑞果纹大碗,碗外壁以青花绘桃子、石榴、柿子、葡萄等六组瑞果纹,外口沿落“大明宣德年制”一行六字楷书款。
曾祖父瞧了半晌,说:“这一件青花梅瓶,胎体轻薄,釉面光润,色彩青翠艳丽,人物形象生动,整体纹饰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倒是一件明永乐青花真品。只是这件青花瑞果纹大碗嘛……”
广尔东问:“如何?”
曾祖父眯着眼睛又看了一会儿,才说:“这只青花瑞果纹大碗,虽然看上去胎质缜密坚硬,白釉微微闪青,釉光莹润如玉,但我观其‘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识周围胎釉有异常变化,显然这六个字是从别的瓷器上挖补过来镶嵌进去的。如果老夫没有看走眼,这应该是一件近代仿制品,收藏价值不大。”
广尔东听后,哈哈一笑说:“这两件瓷器,是我从古玩店里淘来的,虽然各花了五千大洋,但两件之中,总算有一件真品,这一万块大洋,也算花得并不冤枉了。”
曾祖父见这年轻人如此大方,五千大洋买回一件赝品,却如此轻描淡写,一笑置之,不禁心下暗自惊叹。又拿起那只永乐青花梅瓶看了半晌,忽然道:“关于这件永乐青花梅瓶,却还有个说法。”
广尔东不由来了兴趣,说:“哦,什么说法?”
曾祖父侃侃而谈,说道:“据说当年明朝永乐皇帝为了附庸风雅,曾令窑匠烧制一套‘四爱梅瓶’。这套梅瓶共有四只,瓶体上依次用青花绘出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等四种图案。你这只永乐青花王羲之爱兰梅瓶,便是其中之一。单就这一只梅瓶,便已价值不菲,如果能收齐整套‘四爱梅瓶’,那就更是无价之宝了。”
广尔东听得啧啧称奇,忍不住问:“不知其他三件梅瓶,如今在什么地方?”
曾祖父哈哈一笑,说:“实不相瞒,就在老夫府上。”
广尔东一怔,说:“原来老先生已经捷足先登。”想了一下,又说,“一套四件,您已得其三,剩下这一件,在下收藏着,也没什么意义,不如就此送给老先生,正好凑齐这套‘四爱梅瓶’,岂不妙哉?”
曾祖父突然受此大礼,不由得吃了一惊,说:“这如何使得?”
广尔东大方一笑,将那件永乐青花王羲之爱兰梅瓶推到曾祖父面前说:“无妨,就请老先生收下。在下只想交了您这位朋友,往后请教您的时间还多着呢。听说您府上收藏有一只元钴蓝釉白龙纹梅瓶,堪称稀世之珍,在下倒是想开开眼界。”
曾祖父见他是真心相赠,便不再推辞,满心高兴地说:“好说好说,欢迎贤契到寒舍参观指教切磋交流。”
曾祖父回到家后,第二天便给广尔东发了一张帖子,请他到家里来赏宝。
广尔东接到请帖,就坐着马车来了。
曾祖父十分客气地把他请进书房,带他参观自己的藏品,最后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把钥匙,打开樟木箱子,将那件钴蓝釉白龙纹梅瓶拿出来,摆在书桌上,让他欣赏。
广尔东细细一看,只见那梅瓶釉色肥润纯正,瓶身硕大粗壮,正是元代梅瓶的典型式样。所刻白龙方头细颈,利爪长鬣,凶猛灵动,潜藏杀机,观之惊心动魄,美不胜收,果然是元青花中的极品,不由得赞叹不已。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自从有了这次愉快的交往,曾祖父就对这年轻人心生好感,这一老一少,交往就渐渐多起来。广尔东每每购得新的藏品,必派马车来请曾祖父过府帮忙鉴定。而曾祖父有时从古玩店里淘得一两件宝贝,也必请广尔东过来欣赏。这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过往密切的忘年之交。
曾祖父与广尔东交往了半年多时间,一转眼,就到了冬天。
这一天,天气奇冷,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曾祖父正躲在家里烤火吃茶,忽然接到广尔东派人送来的帖子,说自己偶然间购得一件唐三彩,也不知是真是假,特地派马车来请曾祖父过去瞧瞧。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后世瓷器藏家无不以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唐三彩为荣。曾祖父听说广尔东买回一件唐三彩,顿时来了兴趣,也顾不得天寒地冻,当即就坐上了早已候在门口的马车。
车夫倒是侍候得周到,等他钻进车厢后,立即将前面的车帘布用夹子夹住,又将两边卷起的小窗帘放下,整个车厢被关得严严实实,透不进一点风儿。一甩鞭子,将马车掉转头,就朝城外驶去。那雪下得正紧,不多时,就将一路留下的车辙痕迹掩盖。
曾祖父坐在车里,感觉到马车驶出了城门,驶上了城外的通衢大道,知道下雪天路不好走,马车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南口,就坐在车里盖着一张毯子,闭目养神,打起盹来。
也不知迷糊了多久,只听得车夫“吁——”的一声,马车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