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似水流年
送走了传旨钦差,整个大柳村子都沸腾了起来。
别说一个六品官了,这些年大柳村连一个秀才都没出过,韩得平从一个乡下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了官老爷,这可是韩家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
除了村子里的人纷纷上门贺喜,韩家本家人也都开祠堂上告祖先,以达先人。
二叔公和韩老爷子激动的是老泪纵横,更是跪在祖宗牌位前痛哭不已。
而那些跟韩家有往来的人家,也纷纷上门拜贺,像王掌柜,柳老板,游四爷,和镇上的一些乡绅,包括县里的齐贡生,孙夫子,县衙里的大小官吏这些人都是有送礼上门的。
二叔公和韩老爷子,柳里正等人的意思是大柳村子摆上三天三夜的流水席,热闹庆祝一下。
被光光和韩得平拒绝了,因为到了年底,韩家也忙碌,加上孝正得了封赐却还在府城读书,说明他有考量,韩家得了个农官,也不是正经科考出来的,还是低调一点。
盘完了账,韩福又给韩家各路亲戚准备了年礼,光光更是给远在贺州府的贾御医送去了不少吃食和衣物,还给他写信说了自家老爹得官的事情。
过了年,韩得平就得去府城报备,要听从上司的安排,着手教授旱稻的育秧苗和插秧的事情了,光光就加派了人手在他身边,毛子更是带了好几个好手日夜不离左右。
府城的宅子里平时有韩老头和孝正居住,育苗和插秧期间韩得平有时也会过去,有时他得跟着司农局的官吏们一起在府城辖下的各地跑,在城里住的时间少,泡在农田里的时间多。
孝正虽然得了个特封,赐同进士出身,但是年龄尚幼,他还只在十五岁,窦知府就留他在身边悉心教导为官之道,过两年再让他补缺。
而孝延除了开始的时候在淮上县开了铺子工坊,慢慢的又把生意做到了其他地方去了,铺子也越来越多,韩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到了第二年,淮阳府的旱稻种植取得了比较好的收成,很多老百姓都改种了稻子,一亩旱稻比种一亩小麦的产量要高出三倍,只要会算账的人都会选择种植旱稻。
其他周围几个府的的府官知道了以后都是纷纷邀请韩得平各处去教授农业知识。
韩得平在插秧期间都是最忙的,往往会遭受几个府的府官争抢。
经其他府城的知府通判向朝廷启奏,他们的府县也需要有专业知识的韩农官来指导教授工作,当今陛下下旨进封韩得平为司农少卿,统管三府授业农事。
别说韩得平,就连光光都懵逼了,这才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老爹竟然升官了,还统管三府授业农事,他这一个只会种庄稼的泥腿子竟然手底下管着不少正经的科举考上去的农官,让人大跌眼镜。
还好只在开春到五六月这段时间忙碌,其他时间韩得平还是有时间回到村子里跟林氏和闺女们团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