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进封
到了年底,整个韩家也进入了忙碌的阶段,收账盘账,清点存货,包括给工人分发红利。
一大堆账本账册,堆满了书房的书桌,几个账房里的管事把一项项账目仔细的说给光光和韩得平听,韩福拿着账目副本打着算盘核对。
一年当中所有的账光光都会仔细的盘查清点,对于管事们的报账和有无纰漏是一清二楚的。有些项目也会出现对不上的情况,如果是主管那个部门的管事平时还算兢兢业业,只贪一点小钱,光光就会让韩福造册记录下来。
下一次再盘账的时候,如果贪墨的银钱持续增多,光光就不会再给他机会,会从重处理。
韩福把算盘打的噼啪做响,几个账房先生对账对得口甘舌燥。
这时外面来了小厮通报“老爷,姑娘,外面来了县衙的差役,要见你们。”
韩得平就带着光光出来了,果然院中来了一个县衙里的官差。
“韩二老爷,韩二姑娘,我们县太爷差我来说一声,京城来的钦差马上就到大柳村来传旨了,县太爷让您快做准备。”
韩得平一脸的懵逼“传旨?给我们家?”
光光心里有了计较“爹,肯定是为了旱稻的事情来的。”
衙役笑的谄媚“姑娘说的不错,听县太爷说已经去过府城您家的宅子了,韩三公子已经接过一道封赏的圣旨了。”
父女两惊喜无比“啥封赏?”
“具体的我不知道,听说赐了个同进士的功名。”
同进士?那不就是连科举都不用参加了?这功名已经有了,而且还是来的这么突然这么快。
光光就让家里的下人拿来了几两银子的赏钱给这位衙役,并问了接旨的步骤。
等人走了,韩家就忙了起来,打扫庭院,更是把门口的大路打扫得干干净净,里正和二叔公一众人等得到消息都早早的换了新衣,到村口站立等待。
因为孝延孝正不在家,韩得平就只带着林氏和光光,唐城小棉,都换了整齐的衣服,让小厮备好了香案香炉抬到了村子口。
不多会儿,大路上果然来了黑压压的马队车队,旗帆招展掀起了好大的灰尘。
到了近前,先出来的是窦知府和县太爷等人,他就命韩得平点了香案面朝京城的方向叩拜,然后马车里的官员才头顶着圣旨下来,一众村民就都跪了下来。
光光偷眼瞟了一下这位传旨的钦差,四十上下的年纪,矮胖矮胖的,穿一身绯红色的圆领官服,最主要有特色的是他把明黄色的圣旨是顶在头上的,并不是电视里演得那样手捧或者拖着出来的,很是奇怪。
等他从头上拿下来圣旨后,众官员官兵也都跪了,钦差这才宣读“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积善醇朴,可尚其风。勤国济民,世之大义,据尔地方官属淮阳府知府奏,讫地方草民,独醇朴良士得平,家道丰富,周济乡民,大义可嘉,潜德宜表。……
光光听的云里雾里的,一大通骈文念下来,没听懂两句,只在最后几句听懂了一点。
“因惠民生,献计有功,特进封韩氏得平为淮阳府农司事后稷少丞使,赐帛百匹,白银千两。特此封告,永冠殊荣。个宜知息,耳宜钦哉。”
到这里就读完了,大家都还在懵逼呢,窦知府拉了拉韩得平的衣服“快谢恩呐。”
“啊?哦,谢吾皇万岁,万万岁。”韩得平就叩头行礼,其他人也跟着告喊万岁。
光光无语,这也不像电视里演得那样结尾来一句钦此,接旨啥的,果然电视剧害死人啊。
韩得平接完了旨,就恭敬的请钦差官到自己家里去歇脚,矮胖的钦差官笑起来很是和善,也没啥大的架子就跟着韩得平一起往韩家宅子来了。
到了宅子里,交接了皇帝的赏赐。请众人都坐了,韩家备上了不少自家的吃食,韩得平有些不好意思的跟钦差官聊着天“上差大人,我就是一个种地得,那啥少丞使俺也不会做啊,我也不识字。”
钦差官呵呵的笑了“是农司事,就是一个虚衔罢了,陛下的意思是让你在淮阳府内和周边府郡负责推广和教授旱稻的耕种,插秧育苗各种事宜,其他的公事文件你不用受理的。”
韩得平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个农司事是个专门教人种地的官。”
钦差官一口茶水给喷了出来“额,也可以这么理解吧!”
窦知府笑的前仰后翻的“韩司事真是会说笑。”
原来这个司事也是属于农官的官称,同属司农部门的,大司农就是农业部门最高的长官是正二品官员。司事少丞使是个正六品官衔,上面还有个司农使少卿,是地方上的农官为正五品。
通过了解才知道,这位钦差姓蒋,就是府城里蒋参将的五叔父,官职是巡查都御使,就是负责替皇帝纠察百官的监察官,是个正经的二品京官。
因为韩家跟蒋参将有些来往,这位都御使大人对待韩家还算和善,最后韩得平塞了一沓银票给他,走的时候还给他送了一车葡萄酒和各种吃食糕点,才算是送走了传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