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临近 - 踏沧海 - 夜半微风之老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踏沧海 >

第二百二十章临近

贝加尔湖的星空很美,不似湖水反像海的贝加尔湖,却冻得我直哆嗦。我对着站在湖边张开双臂的彼得按响了喇叭,大声喊道:“大哥,走成吗?这水边太冷了!”“你难道不壮怀激烈吗?”彼得转头对我说着:“哎,就你开车小心,我说了,再快点能白天赶到,现在晚上黑咕隆咚的,咱什么也看不到。这可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最古老的淡水湖。里面有一千多种生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很多都属于海洋生物,这能证明曾经大部分陆地都在水下,我们都来自于海洋。啊,太壮观了!”

我翻了个白眼:“大哥,你是真浪,我越说冷你越抒情,咋了,这是马克附体了,还是巴颂夺舍了?”

彼得摆摆手:“没文化真可怕。”

“那你走不走?”我说道:“你这破车啥情况你不知道吗?还敢哐哐一顿造,你就不怕把咱俩扔半道上啊,我要是和你开的一样猛,别说白天到,就是后天你也到不了。我说,你不走我走了啊。”

我说着就关上车门发动了汽车,这次车子很给力,一把就着了,我挂挡就走。彼得迈开长腿叫着狂赶,真把他扔在这里,大晚上的气温这么低,就算他毛长也撑不到附近的渔场。

他追上了车,爬上来拉开车门,挥拳就想揍我,估计想了想怕一拳下去把我脑袋打掉,到底是放下了沙包大的拳头。

一路的风餐露宿,一路的马不停蹄,不过好在没碰到什么危险,毕竟对于那些怀揣坏心的恶人来说,彼得才是最大的危险。大部分恶人都对危险有着敏锐的察觉,可我们还是碰到了一些劫匪,在这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或许只有枪和拳头才是硬道理。

显然他们没硬过彼得,我都没下车帮忙,因为好像我要是参战纯属帮倒忙。我们的车厢里现在装着各种武器,全是一路上缴获的。那些不开眼的匪徒自己送上门来,他们通常就三五成群,因为人多了自有军警两方收拾他们,人数少了才能在这里存活藏匿,可真的人少了,就没有彼得的枪又快又准了。

至于那些连枪械都没有,全靠着一腔热血和鲁莽行事,往往穿行这里的不是有大量带着武器的押车人员,就是组成车队,鲜有我们这样一辆车两个人就敢横穿的。所以他们来了,反倒是留下了更多的物资,肉干淡水奶酪伏特加,我们基本没怎么采购过,而对付他们,彼得倒是公平,连枪都不用。

比起人类的愚钝,动物反而更加敏感。那灰色白色成群结队的野狼袭来时,彼得兴奋地大叫着,抽出刀奔向了狼群,仿佛下山的猛虎,当然也是真有点虎。狼群一点犹豫也没有,调头就跑,彼得开着卡车追都没追上,还险些再次让卡车失去动力,被我一顿埋怨。

彼得说他自从干掉两只黑瞎子之后,可能是身上沾染了动物才能查觉得气味和杀气,就再也没有动物敢靠近他了。所以当时才这么纵容李观棋的猴子,全然是因为只有猴子这种贱兮兮的动物才敢亲近他。

彼得说的轻描淡写,而我却听得心惊胆战,干掉黑瞎子?那可是熊啊,就算小一点的,成年后也得有胸口高矮。以彼得的性格绝对不会拿着干掉幼熊吹嘘的,而成年的熊皮糙肉厚力大无穷,且有长长的爪子和咬合力很强的嘴巴,鬼知道彼得是怎么干掉的。

除了这些没造成任何危险,只能算是不愉快的插曲外,其实毛子的百姓还是很淳朴热情的。我们路过的那些农村,说实话不比国内好,反而感觉更差,没有大片村落想要互助都难。就这样,他们依然会拿出各种奇怪馅的饺子,大肉肠大肉串,还有对他们来说珍贵的酸黄瓜。

那质朴的“喀秋莎”们倒是没有高歌一曲,也没有热情奔放,只是默默低头干着活不竭余力,凑在一起时,才好似相互提供了勇气,抬眼看着彼得和我,然后窃窃私语。

她们不懂英语,而我也听不懂俄语,虽然学了一些,但就像老外初学汉语一样,只会说是,不是,你好,谢谢,再见等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借宿,也不影响他们对彼得的喜爱,这真的是个战斗民族,从上到下都对巨熊一般的彼得有着无尽的好奇和热情。

而彼得的长相与口音在这里毫无违和感,准确的说哪怕是在海上风吹日晒的,但显然他的皮肤和样貌也要优于大多数人,气质更不属于这异国他乡的乡间,于是便有了又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反正比我是更受欢迎。

有个姑娘给彼得递了张纸条,那一晚他辗转反侧,但始终没离开房门。第二天我们走的时候,姑娘哭红了眼睛,没给彼得好脸色看。而他则开始吹嘘,自己已经是有未婚妻的人了,不能乱来了,标榜的自己好像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也丝毫不记得刚开始跟我赌气的样子了。

作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出来的我们也没有小气,甭管是借宿还是吃饭,只要麻烦人家了便会留下了路上我们“缴获”的各种物资。他们当然欢天喜地,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也很难得,如果恰巧给完了,我们要拿钱时,他们就万般的不肯要,着实是敦厚淳朴。

又过了十日,我们终于停下了脚步,进入一个看起来稍微有些人流热闹一些的普通小镇,而这里离着黑海豚监狱已经不远了。我终于感受到了文明社会的存在,长期的穿行不是荒无人烟,就是极度落后,我一度以为我回到了几十年前。

我很不理解,这并不是穷山恶水,除了冷一些,没啥不好的,有水有绿有平原,又不似往南去的一片大漠戈壁。这么好的地理条件,要是放在华夏早就开发了,也不知道毛子咋想的,入宝山而空回,身怀宝物不自知。

不过或许也只有勤劳的华夏人,才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也可创造出一片家园,也正因为这种坚韧的属性,才让林驷充满信心,觉得华夏一定会再次崛起屹立于世界之巅。

说回小镇,这镇子咋读我是念不利索,看起来不似电视上所见的麦国西部小镇和欧洲情怀乡野,反倒是有点像东北的县城,只是更加荒凉一些,没那么热闹和喧嚣。唯一带着人气的地方就是镇子上的两家紧邻的饭店和酒馆,透过小玻璃窗可以看到,大白天的就有不少人在里面喝上了。

彼得推门进入了酒馆,那里面空气混浊倒是暖和。他点了一瓶看外观就很劣质却够劲儿的酒,跟我一人一杯,那一口进去直往鼻子上顶,得亏我也是酒文化大省熏陶出来的,不然这一口就能把我放倒。

见我们两人都是一口闷了,稍微安静了一些,看着我们喝下的众人一阵笑声,然后酒馆又恢复了喧嚣和交谈。不过彼得到底是比我能喝,不光是体格比我大,更是因为他出生在东北。

论酒量来说,不提什么个例,通常沿海和苦寒地区的人都能喝,多是为了保暖或者杀菌。而齐鲁酒文化很重,这源于孔孟之乡的礼,可以说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最守规矩的还是齐鲁人,喝酒吃饭无一不是规矩。而酒文化就产生于饮食文化中的大席,正所谓无酒不成宴席,有席自然要有酒。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鲁菜作为宫廷菜之首,八大菜系之祖,已经包含了方方面面,故此很难做也很难突破。所以在这个商品化的时代,好做一些却更有特征的川菜,更便利的火锅,还有各种小吃在城市里层出不穷,鲁菜却越开越少越来越落寞。好的鲁菜不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更不是适应这个社会的存在。

在东北鲁菜传承了过去,却又进行了简化,既保留了席的热闹,又同样包含着简约版的酒文化。同时酒也是御寒的必需品,所以通常东北要比齐鲁之地的人多了一层生活饮酒,喝多了就自然练出来了,酒量也大了不少。

我们两个你一杯我一杯的喝完了所有的酒,我脚下虽然不至于踩棉花,却也感觉不太踏实了,喝的更多的彼得却依然健步如飞,我们一并离开了酒馆。我们身后几个醉汉也歪歪斜斜的走了出来,其中一个跟着我们穿大街过小巷,然后快步走到了我们前面,引起了路。

我们三个一句交谈也没有,就这样走到了一栋二层小楼的后门前。醉汉一重一轻的扣门,接着扭动门把手后,才掏出钥匙开了门。我们三人鱼贯而入,我听到了拉拴上膛的声音,紧接着就是被枪管抵住了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