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修身篇:命运靠自己主宰(3)
知道何时急流勇退
【家训】
“免入军机被人牵鼻尔。”
【故事】
左宗棠性格颇为自负,想说的话说不出就会憋得难受。在军中,他是主帅,可以随意说话,高兴了说文明语,不高兴了开口就骂,没人敢跟他对着干。但在宫中就不同了,因为平时说话随便惯了,差点惹祸上身。
公元1881年4月7日,慈安太后突然去世。
慈安太后是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古江道穆扬阿之女,事咸丰帝于即帝前。咸丰二年(1852年)封贞嫔,进贞贵妃,立为皇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咸丰帝逃到热河,留恭亲王奕欣在京议和。在热河时,身为内务府大臣和户部尚书的肃顺取得了实权。等到和议告成,圆明园已烧了三日三夜,内外库款,抢掠净尽,咸丰帝得到此消息,更加心灰意懒。咸丰帝不愿看到所有这些现实,特别不愿看到欧洲军队仍在天津留驻,所以他一再推迟返京日期。当时正是秋末冬初,天气渐寒,咸丰帝发起哮喘病来,住在行宫里一步也动不得,只得把回銮的事暂时搁起。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病情突然恶化。急忙把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个人叫到床前,立皇子载淳为皇太子,让他们帮着打理朝政。第二天,咸丰帝在避暑山庄结束了三十一岁的生命。载淳在灵柩前即了皇位,拟定新年号为祺祥。尊二十五岁的咸丰皇后钮祜禄氏慈安皇太后,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同治帝即位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一同垂帘听政。
话说这天晚上,左宗棠照例去请安,太监告诉他,慈安太后已经归天了。
听说慈安太后死了,左宗棠说什么也不相信,他看看太监不是开玩笑,摇着头说了一句话,差点没把旁边的人吓死。
“不会吧?今天早上慈安太后的精神头很好,没看出和别的时候有什么两样,怎么说死就死了?奇怪!”左宗棠说着,还歪着头往里看。
这时,恭亲王听说太后死了,也赶了过来,正好听到了左宗棠的这句话。他赶紧拉了左宗棠的袖子一下,小声说:“左中堂不要乱说话。”意思很明白,你这是在说什么呀?活腻歪了?左宗棠这才发现多说话了。
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个小太监低着头溜了。他来到慈禧太后的寝宫,跪倒说道:“老佛爷,外面有人说怪话。”
“噢。”慈禧太后的眉毛就立了起来,“谁这么大胆?”
小太监回头看看门外,见没有人,才说:“是左中堂。”
一听是左宗棠,慈禧太后深深吸了口气。他知道左宗棠的脾气,说话从来无遮无拦。
“左中堂说什么了?”慈禧太后装作若无其事地问。
“回老佛爷,左中棠说‘今天早上慈安太后的精神头很好,没看出和别的时候有什么两样,怎么说死就死了?奇怪!’”
“放肆!”慈禧太后一拍龙案站了起来,小太监吓得差点尿到裤子里。
这边,小太监一走,恭亲王就对左中堂说:“俗话说‘屋里说话,墙外有人偷听。’你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左宗棠固执地说:“我说错了吗?我说的可是事实啊!”大家听了都为他捏一把汗。
慈安太后丧事过后的一天早朝,左宗棠一进午门就和其他官员打招呼,但那些人好像避瘟神一样,见到他扭头就走。左宗棠来气了,一把抓住一个文官,大声问道:“你他妈架子够大的,没听见我给你说话吗?”那个官员被左宗棠抓住,挣了几挣没走脱,哭丧着脸说:“左中堂,你饶了我吧,我家可有八十几岁的老母亲要我送丧啊!”左宗棠一听差点气笑了:“我说不让你给你老母亲送丧了?真是无稽之谈!”那个官员哭丧着脸说:“你是没说,但说不准哪天太后就说了。”
一提“太后”二字,左宗棠才明白,原来他们是怕惹祸上身啊。
他松开手,那个官员一溜小跑,离得他远远的,早没有了往日的斯文。
左宗棠苦笑着摇了摇头。不错,慈安太后突然死亡,这事是有点蹊跷,但再蹊跷也是皇帝家的事,你左宗棠这样说可是疑君之罪啊,闹不好要掉脑袋的。别人都不说,你逞什么能啊?可现在木已成舟,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回到家,左宗棠端着仆人沏好的茶水,在屋里来回踱步。他终于明白,因为性格原因不假思索说出的这句话,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女人的心最难琢磨,更何况是掌握天下人生杀大权的女人。以慈禧太后的性格,这件事绝对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左宗棠变成了闲人,也变成了让别人敬而远之的人。谁都知道这个错误的严重性,为了保护自己,以前的很多朋友也都疏远了他。
左宗棠第一次觉得,处理这些事,比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麻烦多了。经过几天几夜的苦苦思索,左宗棠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以退为进。虽然现在慈禧太后好像没事人似的,不知哪天就会找个茬处理这件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抽身出局,待时间一长,这件事可能也就过去了。
第二天早朝,慈禧太后听文武大臣奏完要事,刚要宣布退朝,左宗棠站了出来。
“臣这一段时间常时常感到胸闷,恐是大疾来临的预兆。臣恳请太后老佛爷能恩准微臣回家养病。”
大臣们一听,都长出了一口气,心说:“你再逞能啊?这回自己都感觉到了吧?你走了大家都舒服。”
慈禧太后虽然生左宗棠的气,但她还没有老糊涂,清楚左宗棠对于清朝的分量。权衡再三,慈禧做了一个折中的决定,调任左宗棠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在别人真真假假的惋惜声中,走向了新的战场。
【感悟】
懂得“以退为进”:人无完人,做错事在所难免。而在做错事后能及时调整自己人生的航向,使事态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才是有智慧的人。只有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向披靡。在这里,“退”就是“进”,就像我们平时跑步,只有先把身子往后弓一点,才能在起跑时有爆发力。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家训】
“就该处(哈密)荒芜地亩开垦,以益军食。”
【故事】
1865年初,浩罕军官阿古柏率军入侵新疆,左宗棠说服慈禧太后,率军西征,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征程。
西域幅员辽阔,交通不便,运输军粮代价很高。但自古用兵西域,都把兵精、饷足作为先决条件,兵精则军需少,饷足则军粮丰。所以,军粮的筹备和运输,就成了左宗棠西征时的首要任务。
这天晚上,左宗棠把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叫来,商讨军粮的事。
“现在看来,运输军粮的线路有三条。”左宗棠说着走到地图前,“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从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巴里坤。”
“这三条路都不容易。”张曜摇着头说。
“不容易也要运。这是目前最好的三条运输线路。”左宗棠说。
“收复新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遇上狂风恶雪,说不定就会误事。”张曜忧心忡忡地说。
“所以,我今天才让你来。”左宗棠胸有成竹地说。
“这么说,大帅还有别的方法?”张曜激动地站了起来。
左宗棠示意张曜坐下,说:“这个办法我想了多日,效果好坏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所以,我才要和你商量。”
其实,张曜了解左宗棠的性格,他决定的事,一般不会商量。这次看来确实是碰上难题了。
“大帅有话直说,只要对西征有力,再难的事末将也会万死不辞!”
左宗棠点点头,说:“我想让你带人去修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