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夜中冲突(一) - 重回北魏 - 黄皇室主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重回北魏 >

第183章夜中冲突(一)

处理好刘文远的事后,拓跋慎找来了李彪,于忠等人,将谢梵境的密笺拿给他们看了一下,将在乌衣巷得到这个密笺的前后说了一遍。

这个密笺是标准的隶书,写法中规中矩,根本没有什么女性特色。也不知道是谢梵境亲笔还是他人代写的。

李彪等人看完密笺后,将密笺交还拓跋慎,拓跋慎将密笺收好,说道:“以谢氏汝阴王太妃之尊,当无写假信,行离间之事的道理。许是刘文远威胁到了她的名位,这才有意借我等之手除掉刘文远。我已经让于麟将刘文远监囚在房中,严加看管,等到了徐州,就将他囚送京城。卿等看如何?”

“殿下,不即刻审讯刘文远吗?”于忠问道

“先不审讯了。刘文远叛情我们都清楚了,何须再急着审讯他。还是等回到徐州,再慢慢拷讯不迟。再说,我们此刻身在建康,远离国境,又回京在即,也不方便再多生事端,便是拿了刘文远的口供去找萧赜理论,他能认吗?也不过只是多番口舌之争罢了。”

两国外交,不能像个人与人交往时,还能说什么眼睛不揉沙子之类的,有时候也要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让一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不然还不小事变大事,导致冲突频发啊!

商议完毕,拓跋慎与陆光出了前厅,正要回后院,却见一个守门的门卫手持一个帖子走过来,说外是面来了人,自称是南朝东宫来人,送了一个帖子。

萧长懋······上次见到他的时候,还是在广莫门吧!

想起谢梵境笺中所言,拓跋慎接过帖子,快速浏览了一遍。原来这是张请帖,是请拓跋慎和李彪,蒋少游和于忠四人去东宫赴宴的,至于原因嘛!说是皇帝已经对以马换书之事做了决定,所以请他们去东宫说一下。

回想自来建康,除了初见时萧长懋表现的还算好客,后面因为萧子卿的关系而频频作梗,现在还发生了诱刘文远叛反的事,桩桩件件都说明了自己与他是敌非友。

若是寻常的理由,还可以推拒,但是萧长懋既然是以公事为理由,就不能拒绝了。

不过为什么都这个时间了才派人来?谁家的帖子是提前一两个时辰才发的?

“殿下,帖子中说了什么?”李彪在后问道

“是换书的的事,萧长懋要在东宫与我们商议此事。”拓跋慎边答边合上帖子,递给李彪。然后转身走进前厅,展开张方纸,提笔在帖上作起回帖,边道:“我上次去见南主,南主曾说会予以答复,没想到这么快。”

“看来南主许是同意了,不然只需派主客曹郎来告知我等就行了,也不用如此多费周折。”郑道昭看着帖子上内容,笑道。

将回帖给蒋少游,拓跋慎道:“蒋卿且持这回帖去东宫,就说我等会如期前往,只是于卿尚要守馆,不宜轻出,就不去了。”

现在多了刘文远这个需要监控好的囚徒,还是不要让于忠跟着一起去了。他留在馆里,自己也放心。

。。。。。。

萧长懋合上回帖,将之放在案上,环顾分坐在左右的几个人笑道:“我已经请了北使来东宫,庆义馆中只留下一个护将,最多也不过四五十人,卿等有三百人,必能功成而回。”

于忠虽然没有能调开,但是主要三个成了,也算成功达成目的。

建康令袁昱听了,皱眉拱手道:“以臣愚见,还请殿下三思,若是事有不谐,主上处不好交代。”

萧长懋一听,转喜为怒,猛拍了一下几案,震翻了上面茶杯,怒喝道:“卿前说北使在馆,怕他遭不测引出大祸,孤听了你的话,才将其请来东宫,现在北使将来,卿又说三思。哼!孤意已决,有何再思之处?袁卿若是不愿效力,可将公役交给丹阳丞,卿自回县署便可。”

袁昱见萧长懋嗔色,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得说道:“臣唯太子之命是从。”

萧长懋见袁昱低头,面色稍缓,道:“至尊那里,自有孤去分说,诸卿不需多虑。既是已经商定,就按计行事,诸卿都各自去吧。”说着挥挥手示意了下。

丹阳丞陆嵩之和建康令袁昱等人起身,拱手行礼齐声道:“臣等告退!”,倒退几步后,才转身走出殿门。

袁昱刚刚出去,近侍徐信走了进来,说道:“殿下,萧琛和范缜已经到了,要不要现在召见?”

“不用,孤要亲自去见他们。”

萧长懋穿上木屐,往外走去。

。。。。。。

夜色降临时分,拓跋慎与李彪等人走出庆义馆,在馆外嘱咐于忠注意馆中防卫之后,与李彪等人分乘两辆车,在于麟等人的护卫下前往东宫。

护卫拓跋慎的事,于忠本是要自己亲自去,但拓跋慎坚持让他留在馆中,于忠不得已才答应。

走进馆中之后,于忠先让馆中奴婢将各处的灯烛点上,然后又亲自去看了一下刘文远的情况。见刘文远只是靠着柱子坐在地上不动弹,看见他也不求饶,在嘱咐两个看守仔细后就离开了。

回到前厅后,却见到厅外院中站着几个身穿南朝公服的人,其中两人便是馆令与馆丞,另外有两人却不认识。

馆令看见于忠,上前见过礼后,为于忠介绍道:“这位是本朝丹阳尹下东部督邮温谦,建康县左部尉黄回”

馆令和馆丞基本上两三天来庆义馆一次,查看一下馆中内外和询问要补充的粮米之类的,所以对这两人,于忠还是熟悉的,还礼后与两人客气了几句后,拱手道:“未知令丞与温督邮,黄县尉来弊馆何事?可是馆中有人犯了事,特来咨问?”

督邮,县尉都是监察治安的,突然一起来馆,还是由馆令馆丞陪着,让于忠不禁猜测是不是有军士在外面惹了事,人家这是跑来问罪的。

他虽然多次告诫外出的军士不准惹事,遇事戒忍,可是也防不住有人忍不住的情况。

馆令笑道:“于将军多虑了。温督邮和黄县尉来此,是受了丹阳尹和建康县令。只因近几日天干气躁,昨日乐游苑中突起火灾,延烧几近二十间房。是以今日尹丞,县令下了文书,派人巡行建康,丹阳两县,要严断隐患。温督邮,黄县尉来此,正是为了此事。还请于将军行个方便,且让我等陪督邮,县尉四处看看,一来完了公事,二来也去了隐患。”

于忠听馆令的话,心下松了口气,真要是哪个人在外惹了事,他可就难办了。如果只是来查看馆中是否存在灾情隐患,倒不是什么大事。

“原来如此。若是公事,几位尽可随意。防范灾患,我等也身有其责,不如就由我陪几位四处看看吧。”

于忠当然不会让他们几个单独行动,这些人毕竟是外人,自然不能真让他们在馆中自由走动。

馆令张张嘴,正要说什么,便见一直没说什么话的温督邮拱手谢道:“也好,如此,多谢于将军。”

“岂敢!”

这几人在于忠的亲自陪同下,先去了最易失火的厨房,又去了柴房、库房,然后又是拓跋慎的后院和各处住房,连长廊、墙角处也没放过。前后一刻时,于忠才将这些人送出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