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明代三大女真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47章明代三大女真

元初,东北地区女真族群分作三大部,分别是:熟女真、生女真、水达达女真。这其中熟女真分布区最为靠南因而受汉文化影响最深,文明程度也最高。生女真分布区位于熟女真东北方受汉文化影响较浅,文明程度要相对落后于熟女真。水达达女真分布于东北地区北部,依旧保持着“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的原始渔猎习俗。在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上,水达达女真要远比熟女真、生女真落后。受农耕经济向北逐渐渗透以及汉文化不断传入的影响,元末时生女真、熟女真已无差别,东北地区女真人也逐渐演变为南北两大族群。待至明朝建立出于对女真人的轻蔑和优越感,明朝在称呼女真人时常与“野人”一词相联。如:“女真野人”或干脆以“野人”代称女真人。等到明成祖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将整个东北地区都纳入明朝版图后,明朝口中的“野人”一词不再泛指女真人,转而特指分布在“极东”或“远甚”之地,即现今东北地区北部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女真族群。这是因为在明朝看来,与东北地区南部的女真族群相比,东北地区北部的女真族群在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上要更为落后,故此称其为野人女真。东北地区南部社会发展及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女真族群,因太过靠近明朝核心区域而被牢牢控制于辽东一带,同时为辽东都司纳入直接统治之下。

元明交替之际东北大地经历着翻天覆地般剧变。特别是东北地区南部,各方势力激烈交锋杀得昏天暗地。曾经繁华兴盛的一片沃土饱受战火荼毒,满眼望去尽是残垣断壁哀鸿遍野。倒是东北地区北部因为远离纷飞战火,使得居于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野人女真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金山之役后,盘踞东北地区的纳哈出集团被明朝一举消灭,故元势力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彻底土崩瓦解,同时明朝势力又尚未进入东北地区北部。一时之间生活于东北地区北部,曾经备受苛剥和压迫的野人女真彻底摆脱来自各方的束缚和桎梏。“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的广阔区域,全都成为野人女真尽情繁衍生息的天堂。短短不过几十年时间,野人女真族群规模迅速发展起来。然而随着野人女真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人口与资源矛盾再度尖锐起来。野人女真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不足以维持支撑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而原本有限的社会资源又严重分配不均,更为要命的是野人女真还不存在一个统一政权,不能通过政权内部有序调度和合理分配来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为争夺水源、食物和牧场,野人女真各部之间展开激烈争竞和火拼,再加上被明朝击溃的故元残余势力骚扰,东北地区北部也陷入到动荡和纷争之中。几经混战,竞争失败的野人女真部落被迫选择向外迁徙。于是不堪负荷的东北地区北部再一次向外界倾泄其过剩的人口。

元朝在统治松花江下游以渔猎为生的水达达女真(又称水鞑靼)时,于其地设立了桃温、胡里改、斡朵里、脱斡岭、孛苦江五个女真万户府。明初,上述五个女真万户府中的胡里改、斡朵里两部女真,遭到同属野人女真的兀狄哈部和故元残余势力不断袭击。胡里改、斡朵里两部女真遭受到惨重损失痛不堪忍。《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了两部受袭后的惨状,兀狄哈“突入作贼,侵夺家产,因而部落人民离散,不能自存”。部分学者甚至怀疑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的生父,原斡朵里万户(童)挥厚之死即与兀狄哈部有关。本着“树挪死,人挪活”的理念明初约在洪武年间,胡里改、斡朵里两部相继离开已成是非之地的原居住区(黑龙江依兰一带),不得不向外迁徙。从东北地区往北是严寒的西伯利亚,往东则是浩瀚的大海,两个方向都不宜移民迁居。因此历史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外迁大都是西向进入蒙古高原,或向温暖的南方迁移。虽说往外兴安岭一带迁徙也能算是个去处,但对胡里改、斡朵里两部女真而言,死敌兀狄哈部正好横亘于北方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各部也在激烈火拼,双重阻隔下断绝了往北、往东迁徙的可能。强大的蒙元帝国早已崩溃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漠北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实力仍要远强于女真。蒙古人是容不下女真人去草原分一杯羹的,所以西迁蒙古也绝非明智之举。反倒是东北地区南部逐渐由乱转治,人口也不多且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农耕经济还很发达。若能迁居于此,就能获得部族繁衍必需的各种物资以及宝贵的部族生存空间。经过仔细斟酌,胡里改、斡朵里两部女真相继沿着牡丹江(时称胡里改江)向南方迁移。

胡里改部女真在首领阿哈出的统领下率先南迁。胡里改部先是移至黑龙江宁安县,后又调转向东越过今老爷岭和穆棱河,进入绥芬河流域并定居于此。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归附明朝,明成祖朱棣于胡里改部设置卫所委任阿哈出为指挥使,赐其汉姓李诚善。又因绥芬河原为唐代渤海国的建州,明朝沿袭该地故名,命胡里改部卫所为建州卫,建州女真遂由此得名。胡里改部女真南下后,斡朵里部女真也离开了世代居住的黑龙江依兰一带,在首领猛哥帖木儿(清文献作孟特穆)的率领下,最初沿着胡里改部相同路线往南迁徙。至少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以前,斡朵里部女真进入至图们江下游的珲春一带。几经变徙,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斡朵里部主体又迁至以阿木河(亦作斡木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流域。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在阿哈出大力引荐下斡朵里部归附明朝。明成祖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赐姓童,并在斡朵里部设置建州左卫,而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归属建州卫管辖。须知明清历史上,斡朵里部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可是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倒不是他有什么过人功绩。只因他全名为爱新觉罗·猛哥帖木儿,清太祖努儿哈赤的六世祖,爱新觉罗皇族直系祖先,清朝建立后尊奉其为为肇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