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明朝三大都司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46章明朝三大都司

明代,广阔无垠的东北大地尽属明朝疆土,这本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然而近代以后,明朝对东北地区主权的明确领有却遭到一些国外学者的频频无端质疑。质疑声主要来自割占了外东北大片疆土的前苏联学者;九一八事变后一度侵占东北的日本学者;贼心不死始终意淫东北主权归属的韩国学者。这些别有用心之徒刻意将中国人仅等同于汉人,竭力鼓吹女真人、满人既不是中国人那清朝自然也不能算作中国。一番龌龊言谈引申得出一个更为无耻的结论。除了毗邻内地的辽东地区外,广阔的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自古就不是中国领土。既然与中国无关,任何外国势力对东北地区非法割占侵夺和意淫,自可有理有据有恃无恐了。

这些大放厥词的外国杂碎们,可以否定中华自古便是多民族国家的事实,可以质疑唐朝曾对整个东北地区实施羁縻统治。但他们何敢公然否认明朝奴儿干都司、辽东都司对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长期有效的实质管辖哪!貌似杂碎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理由。他们承认奴儿干地区各卫所的确在向明朝朝贡,但朝鲜、越南、日本、暹罗等国也在向明朝朝贡。既然同属朝贡,那奴儿干地区各卫所就应当算作独立的部族政权。只不过这些部族政权屈从于明朝主导的东亚朝贡体系,属于受到明朝控制的藩属政权而已。在笔者看来,这些别有用心的鼓噪既丧心病狂又很荒诞不经。奴儿干各卫所同明朝往来叫朝贡,朝鲜、越南等国同明朝往来也叫朝贡。然而此朝贡非彼朝贡,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须知明代朝贡分作三重:

其一、朝贡可为两国间的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明朝维护其所创立并主导的天朝朝贡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明朝维系以其为中心一元国际关系的重要支撑。别看朝贡贸易也挂着朝贡头衔,但实质上却是非藩属关系的外国同明朝之间的国际贸易。朝贡贸易由“朝贡”和“赏赐”两种交换活动组成。依据“厚往薄来”的外交原则,当海外诸国(主要是东南亚诸国家、中亚国家、日本等)入贡明朝时,明朝会回予朝贡国丰厚赏赐,而朝贡国附载来的货物也由官府给价收买,或允许贡使自行出售。因为在明朝眼中维持天朝朝贡体系和东亚一元国际关系,那是要比施与些财物重要得多。对朝贡国而言朝贡一次便可获利不少自然更是乐此不疲。

明朝对朝贡贸易的管理很是严格但既然是国与国的双边关系,明朝虽以天朝自居也绝不会去干涉朝贡国内政。例如,帖木儿帝国自洪武年间便与明朝确立起朝贡贸易关系。当时帖木儿帝国国势正值强盛,明朝显然无法干涉帖木儿帝国内政。反倒是帖木儿对明朝滋生野心,以至刀兵相向双方一度剑拔弩张。直至帖木儿因病亡故明朝使臣被放归,明帖之间朝贡贸易方才得以恢复。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日本,日本早在洪武年间即与明朝确立朝贡贸易关系。别看日本算明朝近邻但明朝是同样不会去干涉日本内政的。毕竟穷僻岛国实无什么裨益可为明朝所取,明朝也不想重蹈元朝两伐日本皆败覆辙。故而任凭日本国内出现幕府将军揽权架空天皇,乃至独霸国政这样大逆不道之事发生,明朝却总是无动于衷。只要日本愿意派贡使来朝贡磕几个头献上些土特产,明朝就会慷慨地回赐些财物,并允许随行日本商人在明朝贸易。原本明朝对朝贡贸易的关系国是没有规定次数限制的,不来不怪罪,来了也热烈欢迎。哪知日本因贪图赏赐和贸易获利动辄几千人的朝贡使团频频朝贡,吃相着实难看令明朝厌恶,只得下令严格限制日本朝贡次数和规模,人穷志短的小日本也因此成了人们茶闲饭后的笑谈。

其二、朝贡可为藩属国的政治义务。这里的藩属国又称外属,狭义专指臣服于明朝并尊明朝为宗主国,服从明朝管理及政治影响的周边国家。作为藩属国除外交受明朝控制外,本国往往还受到中华文明深刻影响。最为典型的藩属国就是朝鲜、安南(越南)、琉球、暹罗。作为宗主国的明朝与藩属国之间可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明朝不仅尊重保护藩属国的领土完整,原则上也不会干涉藩属国内政。但在藩属国与明朝之间确实存在以小事大的不平等政治关系,又称宗藩关系。要求藩属国国王须以臣子身份接受明朝册封,亦由明朝赐予印玺,其统治方可算为合法。藩属国须定期朝觐献上本国土特产作为贡品,明朝依据“薄来厚往”原则也为昭示“天朝上国”的大度与富有,回予丰厚赏赐,这便是藩属国政治义务范畴的朝贡。在明朝主导的天朝朝贡体系中,藩属国地位要比朝贡贸易国高且其与明朝关系也更密切。

宗藩关系下,明朝同藩属国之间的确存在着地位不平等,尤其在双方交往中处处体现出这种尊卑差别。以侍明最为恭谨的李氏朝鲜为例。奉行“事大主义”的李成桂称王之初恭恭敬敬上书明朝,谦逊地请求明太祖朱元璋赐予新政权“国号”。明太祖取朝日鲜明之意,颁赐国号“朝鲜”。然而明太祖因憎嫌李成桂篡国夺政没有册封其为朝鲜王,李成桂只以权知朝鲜国事为衔。直到明成祖朱棣时方才册封李成桂之子李芳远为朝鲜王,并正式赐予金印、诰命。接受册封意味着朝鲜国君就是明朝名义上的臣子,故而朝鲜国君銮仪服饰须遵从明朝礼制。依照明朝规制,明朝皇帝顶十二梁冠、穿十二章衮服,亲王(又称一字王)和太子为九梁冠、九章服,郡王(又称二字王)七梁冠、七章服。朝鲜、安南、琉球、暹罗等藩属国国王享郡王级别礼遇,其銮仪服饰必须严格恪守明朝礼制不得擅越,如若违制穿戴视同篡逆。

受郡王礼遇限制,起初朝鲜国君袍服上只能秀四爪龙纹。后来朝鲜因侍奉天朝向来恭谨得到明朝嘉奖,特赐其属亲王规格的九梁冠、九章服等銮仪服饰,朝鲜国君袍服上的龙纹这才升级为亲王规格的五爪龙纹。根据《朝鲜实录》记载,即“昔予服四爪龙衣,后闻中朝亲王服五爪龙,予亦服之,以待天使,其后,帝赐五爪龙服”。朝鲜国君袍服可用五爪龙纹,但是袍服上团龙数量还是和明朝皇帝有着很大差别。明朝礼制,皇帝服九龙(配五爪龙纹,取九五至尊之意),太子服五龙,亲王服四龙,另外亲王袍服肩头没有日纹和月纹。享亲王礼遇的朝鲜国君其袍服只可有四条龙,前胸、后背、两肩各一条团龙。袍服颜色也只能是红色、蓝色,绝对不能使用黄色,因为黄色为明朝皇帝所独用。再有朝鲜国君只能称孤、寡人,不能称朕。只能被大臣称大王、殿下,不能称皇上、陛下,否则即为僭越。作为明朝藩属,朝鲜国玺也要相应降格,明朝国玺为龙形,朝鲜国玺只能为龟形。明朝还算厚道允许朝鲜称玺。待至清朝,朝鲜连玺也不能称只许称作印。除了这些銮仪服饰外,作为天朝上国的使臣明朝敕使还会在朝鲜受到极高规格礼遇。为迎接明朝派来宣读谕旨的敕使,朝鲜特意修建慕华馆(取“仰慕中华”之意)为国宾馆。朝鲜国君还要到汉城郊外的迎恩门亲迎“天使”,并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即所谓“郊迎礼”。仪式上朝鲜国君穿翼善冠衮龙袍要向明朝敕使鞠躬致敬,并将敕书置于龙亭中而后再与明朝敕使一同穿过迎恩门,入城前往王宫举行正式大典。

朝鲜对明朝的恭谨侍奉不仅在行还在其思想意识上。受中华文化长期滋养熏染朝鲜向来以“小中华”自居,明朝也被朝鲜君臣尊敬为“父母之邦”,所以才要像儿子那样以父侍之。朝鲜大臣就曾言,“明之于国家,义则君臣,恩犹父子。故列祖之所以事明者,未尝不忠且恪也。况神宗东援之德,没世而难忘者乎?”《朝鲜实录》记载,朝鲜宣祖李昖亦言,“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回想历史上朝鲜是何等谦谨恭顺争抢着做明朝孝子。而今国力有限尚还未完成南北统一的韩国竟敢狂妄恣肆,自诩为与中国对等的世界大国,实属悖逆列祖列宗真是个不孝子孙。

其三、朝贡可为地方对中央的政治义务。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便在有别于内地的边疆地区实行羁縻性质统治。只是在不同边疆地区,羁縻统治力度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相同。而羁縻统治模式的出现,既是内地统治模式无法适用于边疆地区的结果。同时也是边疆地区在地理、经济、民族上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历史必然。明朝同样在边疆地区推行羁縻统治,像在偏远的奴儿干、卫藏等处明朝在当地羁縻统治力度就很宽松。但统治力度宽松不改奴儿干、卫藏等地区接受明朝羁縻统治事实。明朝也从未将这些边疆地区视为域外之地,反而明确将其视作国家内属。内属、外属二者一字之差,刚好揭示了前者同明朝的政治联系要高于后者。

凭借宗主之尊,明朝在主导对朝贡贸易国及藩属国的外交时,确曾有过册封朝贡贸易国、藩属国统治者为其国家合法君主的行为。但明朝同这些朝贡贸易国、藩属国毕竟是彼此不同国家。所以抛开两国交往中的尊卑有别,明朝既不会委任该国君主为自己治下地方官员(名誉官职除外),也不会在其国土上设置实质性的行政管理机构。但奴儿干、卫藏等边疆地区则不然,明朝在奴儿干、卫藏等地方设置有都司、卫所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册封当地部族首领为朝廷官员、颁布法令、裁决司法。这一系列明确行使国家主权的行为,足以证明奴儿干、卫藏等地区实为明朝无可争辩的国土,绝非什么与朝贡贸易国、藩属国等同的域外国家。

至于边疆地方向朝廷的朝贡,实际上是地方对中央履行必尽的政治义务,也是明朝对其领有统治主权的合法象征。正因如此明朝极为看重边疆地方朝贡,对治下内属的朝贡规制和要求也远比朝贡贸易国、藩属国严苛得多。例如:明朝所委任的奴儿干各羁縻卫所官员必须携带诰敕、印信,穿戴朝廷授予的冠带袭衣定期到京城朝贡,等同于向中央政府缴纳贡赋和汇报述职。朝廷所任命的卫藏各级官员,无论任命、请职、袭职、封职、谢恩等都需向朝廷纳贡。而且边疆地方必须依制朝贡,如若不来即视同叛逆造反,朝廷不仅要治罪甚至会派兵讨逆平叛。很显而易见,明代边疆地方向朝廷朝贡在政治本质上完全属于国家内部统治范畴。

综合以上种种,朝贡贸易国、藩属国、边疆地方都有向明朝朝贡的行为。但三者同明朝的政治关系在本质上却有着根本性不同,决不可以一概而论混为一谈。然而无论事实是多么明确无误无可辩驳,总会有那么一群人故意在那儿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质疑中国自古以来对西藏、东北还有新疆等地领有主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绝不能被这些别有用心的惑众妖言所搅扰。更要看清无耻造谣者的丑陋面目,就是要为其分裂中国的罪恶行径遮掩洗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