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女真汉化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29章女真汉化

随着宋金战争暂且停歇,金世宗完颜雍得以腾出手来专心处理让金朝焦头烂额的诸项内忧与外患。凭借出色理政能力和宽仁处事风格,金世宗很快便整合各方政治势力。在稳固金朝统治集团内部后,出手稳健的金世宗选贤任能遣将派兵,相继剿灭烽火连天的契丹大起义以及燃遍中原的各地义军。笔者始终认为一度窘迫危急的金朝终能绝处逢生,金世宗确实功不可没但也绝对离不开宋高宗的鼎力配合。若不是宋高宗执意议和不肯落井下石,金世宗又岂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采石大战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金朝大恩人宋高宗也因厌倦政务一意“淡泊为心,颐神养志”。金大定二年、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然而赵构对金朝一味讨好却并没有换来金朝睦邻友善。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正月,消弭内外忧患的金世宗发兵攻打南宋。金军名将徒单合喜大败宋将吴璘,金军乘势复占陕西十六州府。四月,金帅纥石烈志宁率兵十万驻河南,向南宋索取海、泗、唐、邓、商诸州及岁币,遭到宋孝宗赵眘断然拒绝。宋孝宗命张浚督师北伐,宋军相继攻克灵壁、虹县等州县但在宿州(旧名符离)被金军击败,故称符离之溃。为金军威势所迫,金大定四年、宋隆庆二年(公元1164年)十二月,宋金再次议和,史称“隆兴和议”。和议规定: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

平心而论宋孝宗赵昚绝对是南宋一朝最有作为的皇帝。自登基伊始孝宗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腐,并大力恢复民生、发展农业及社会经济。在孝宗治理下南宋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进入到一个相对兴盛时期,史称乾淳之治。即便日后灭亡南宋的蒙元也对宋孝宗大为褒誉,赞曰:“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孝宗在位期间锐意收复中原,不仅平反了爱国名将岳飞冤狱,还大力起用主战派人士整军兴武加强武备。既如此孝宗北伐为何竟至落得“仓皇北顾”结局哪?后世学者给出了很多答案,包括:宋孝宗年轻气盛操之过急;主帅张浚志大才疏无力统领全局;前线主将李显忠、邵宏渊失和以致军心浮动等等。但笔者认为,宋孝宗北伐失利最大根结还在于宋高宗。正是宋高宗赵构的庸劣无能使得南宋非常可惜地失去北伐大好时机。彼时金世宗完颜雍是金朝最有作为的皇帝,素有“小尧舜”之称。金世宗在位期间与民休息、用人唯贤、政权稳定、国力强盛。可以说宋孝宗遇到一个与他旗鼓相当的强劲对手。南宋前期最骁勇善战的猛将多出自高宗一朝,怎奈宋高宗既不能善用又极力打击,致使“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随着岳飞、吴玠、韩世忠、刘琦等名将相继辞世,到孝宗朝时已经很难觅得能够压制金军的“谋臣猛将”。此消彼长下北伐中原胜算自然也就所剩无几了,正因如此元初学者刘一清才会有此慨言:“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孝宗之志惜哉!”

金大定二十七年、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赵构病逝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笔者看来赵构一生最大成就,莫过于断送了南宋恢复中原的一切希望,注定南宋偏安南方半壁的历史宿命,同时也为自己赚来后人对他的永世骂名。其实对南宋而言,隆兴和议与绍兴和议一样都是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可不管怎样隆兴和议令南宋与金朝之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未见刀兵,南北双方俱各臻于郅治又都繁盛至极,这一时期中华文明也发展至历史巅峰。

马克思曾说过:“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那些,受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作为中华文明的实质核心,汉文明(或华夏文明)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即便放诸寰宇,汉文明也因博大精深、璀璨辉煌、兼收并蓄、源远流长而著称于世。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以汉文明为精髓主旨的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并传承至当世,汉文明的顽强生命力和卓然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其实汉文明生命力和魅力还有另一种体现,即拥有着极强感染力和可怕同化力。历史上但凡深度接触过汉文明的边疆少数民族,无一例外都会遭到汉文明无情征服、同化、吸收,直至融入到汉民族群体中,进入中原的女真族亦不能摆脱其注定汉化的命运。伴随宋金关系由紧趋和以及金朝同内地联系愈发密切,迁至内地的女真人加速了自身汉化进程。

早在金朝尚未建立以前,汉文明强大吸引力便已辐射到偏远的黑龙江地区。前文提到过,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对汉文化尤为倾心连及对北宋也由衷亲善,正是这种文明辐射的结果。灭辽战争中,以金太祖为首的女真贵族对获取的汉文图书典籍视同珍宝。攻取辽中京时阿骨打曾诏谕:“若克中京,所得礼乐图书文籍,并先次津发赴阙”。出于对汉人悠久璀璨文化的推崇尊重,金太祖阿骨打不仅给自己取了汉式姓名,还给宗室子弟各都取了汉式姓名。而且这名字取得也很讲究,阿骨打及其兄弟这一辈皆从“日”。金太祖阿骨打汉名是完颜旻,而金太宗吴乞买汉名是完颜晟。到了阿骨打子侄这一辈则取双字从“宗”。像阿骨打子侄,如: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宗峻、完颜宗辅、完颜宗弼,都范“宗”字。除了取名字,阿骨打还效仿汉制建立各项金朝规制,并命完颜希尹仿照汉字创建女真文字等等,史称“金之文治日以盛”。金太宗吴乞买继位后轻而易举地灭亡北宋,然而女真贵族对汉文化的痴迷与追求不改依然趋之若鹜。金军统帅完颜宗翰灭北宋时,将东京汴梁的公私图书典籍与玉帛、室玩等大索一空,载之以归。这些宝贵汉文书籍流入,进一步深化了汉文化对女真社会的影响。

除了搜掠汉文书籍汲取营养,新兴的金朝还大量启用原辽宋两朝文人。无论汉人还是汉化辽人待加入金朝统治集团同样不断向金朝传播先进汉文化,加深加速金朝向封建化、汉化改革。其中有很多被金朝扣留的南宋官员和儒士,还成了为女真贵族授业解惑的师长。宋使朱弁被金朝扣留,囚于云中(今山西大同)善化寺“金国名王贵人多遣子弟就学”;南宋词人张邵囚于会宁时“金人多从之学”;宋使洪皓亦遭金朝扣留,期间他忠贞爱国誓死不肯归降并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金朝上下。完颜希尹非常敬重洪皓为人和学识,特命他教授自家孩子。史载,“悟室敬皓,使数其八子”,“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洪皓南归后金人仍对洪皓惦念不已,金使每至南宋必会询问洪皓消息。

被金朝扣留的南宋官员中,笔者格外敬重一位有着胡族血统的南宋大臣。宇文虚中原是徽宗朝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随着战火骤起建炎南渡他又出任黄门侍郎。以血统论宇文虚中系鲜卑宇文部后裔,但胡族血统没有妨碍宇文虚中去对南宋尽忠报效。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宇文虚中毅然奉诏使金随即为金朝软禁。令人诧异的是宇文虚中很快便出仕金朝,还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金紫光禄大夫,加封河内郡开国公。其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宇文虚中并没有叛节,他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来诠释着其对南宋的忠诚。仕金期间宇文虚中每每遣人至南宋密告金朝虚实,但逢金军南侵他又总会想方设法予以劝阻。为消磨金朝上下南侵意识,宇文虚中极力以儒学教化金朝,推动各项制度改革加速金朝汉化。因宇文虚中为金朝出谋献策甚多,金朝特尊其为“国师”。为让宇文虚中安心效命于己,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金朝移文南宋索要宇文虚中家属。宇文虚中得讯后密奏宋高宗,希望以其家眷已在靖康之乱失散为由千万不要送过来。不料宋高宗不仅不予以保护,反而下诏将宇文虚中家属全部押送金朝,老幼无一遗漏。可即便如此宇文虚中依然不改对南宋的赤胆忠心,皇统六年(公元1146年),宇文虚中密谋搭救宋钦宗等一干被囚于上京(会宁府)的靖康俘虏,而后夺兵仗南奔归宋。可恨!宋高宗为阻兄长钦宗回来,竟指使秦桧将宇文虚中的卧底身份及其营救钦宗的计划全都告密金朝。可怜!可叹!宇文虚中及全家百余口尽被活活焚死。为保南宋安宁,宇文虚中牺牲自己宝贵名节潜伏于龙潭虎穴中,最终遭南宋出卖不幸惨死敌手。对于这样一位有着胡族血统却对南宋矢志不渝的爱国忠臣,真不知那些民粹皇汉们看到会作何感想!

向女真人积极灌输汉文化的,可不仅仅是滞留于金朝的南宋文臣儒士。最先进入金朝的原辽朝汉人同样在以儒学深刻影响着金朝统治集团。早自金朝初年,金朝皇室子弟便开始接受系统全面的儒家教育了。为精心培养幼年的金熙宗,辽王完颜宗干特意聘请故辽状元韩昉等汉人名儒来担任完颜亶的老师。在韩昉等名儒谆谆教导和循循训诲下,金熙宗夜以继日地苦读《尚书》、《论语》等儒学经典。此外完颜宗干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日后的海陵王完颜亮及兄长完颜充拜临潢府汉人名士张用直为师。在张用直尽心授教下,从小就“貌类汉儿”的完颜亮自此“渐染中国之风”,而且还给自己取个字号叫元功,这在当时金朝宗室中是非常罕见的。在老师见闻习染下,完颜亮对汉学华风的喜好甚至到了如痴如醉地步。史称,完颜亮“颇有意于书史”,“好读书,学意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人器”,“嗜习经史,一阅终身不复忘,见江南衣冠文物朝仪位著而慕之”。至长大成人完颜亮更是通晓汉学经史,诗词冠于当时。在金朝前四位皇帝中属海陵王完颜亮的汉学功底最为深厚,这不能不说是汉儒张用直苦心教导的结果。待完颜亮登基继皇帝位,又再聘张用直为太子詹事,令他继续教授太子并意味深长地向恩师张用直致意,“朕父子并受卿学,亦儒者之荣也”。

总而言之金朝汉族士大夫们执着不断地向金朝灌输汉文化,他们的孜孜努力无疑取得显著成功。自金熙宗起,历代金帝宗室及女真贵族集团都是在儒学熏陶下成长。可以说除了金太祖、金太宗兄弟,金朝统治者各个精通汉语,擅长汉辞诗赋,倡导尊孔重儒。还有非常重要一点,金朝统治阶级几乎全盘接收汉文化,儒家思想也被金朝尊奉为根本国策和治国方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