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女真汉化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30章女真汉化

金朝灭亡北宋后,女真人对汉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心态。一种心态出于对先进文明向往以及稳定统治需要主张亲善汉人、拉拢汉人。一种心态基于胜利者的优越感而去歧视汉人、欺压汉人。第二种心态,在金朝入主中原之初最为严重。这期间女真人甚至干出强迫金朝控制下河北、河东两地汉人剃发的罪恶行径,并改汉服右衽为胡服左衽。根据《大金吊伐录》记载,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金朝下令“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犯,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错失”。南宋文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亦记载: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

自汉文明形成以来,逐渐演生出蕴含丰富同时也极为严格的礼数制度。在汉人眼中服饰右衽乃华夏礼仪只有死人去世时才可改为左衽,如若在世时改右衽为左衽即意味着沦为了异族奴隶。再者,在汉人伦理信仰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故而汉人自成年后不再剃发,无论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金朝强迫汉人改服饰左衽及剃发,无疑是对汉人莫大侮辱也势必会遭到汉人激烈抗争。很多金朝占领区汉人纷纷逃亡甚至揭竿举义,直接以武力反抗金朝剃发易服的暴行。汉人的英勇反抗一度狠狠动摇金朝统治。

幸好随着金朝统治集团迅速汉化以及金朝统治重心不断向中原内地迁移,女真人强迫中原汉人剃发易服的暴行得以大幅改观。而且上自金朝皇族,下至女真百姓反倒自发性接受了汉人衣冠发饰。史书记载,金熙宗少时“宛如汉家一少年”,“雅歌儒服”,“尽失女真故态”。至于海陵王完颜亮因其长相酷似汉人,当时金朝上下都称完颜亮为“孛烈汉”,意为“貌似汉儿”。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及儒家思想熏陶,金熙宗、海陵王还对守旧女真贵族产生严重抵触心理。金熙宗贱视女真旧贵族为不开化的野蛮人,并公开蔑称那些倡导女真旧俗的开国勋臣为“无知夷狄”(《靖康稗史》记载,“(金朝)宗室大臣目(完颜亶)为汉儿,亶亦鄙宗室大臣若异类”)。海陵王同样非常鄙视那些顽固守旧的女真贵族,完颜亮曾作一首《咏龙诗》“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诗中完颜亮干脆将守旧女真贵族比作令人厌恶憎嫌的“虾蟆”。除了深受汉文化熏染的金熙宗、海陵王,广大女真平民在与汉族百姓错居杂处中同样受到汉文明潜移默化影响。并逐渐放弃本民族所使用的服饰和语言,转而改着汉服,改习汉语,改用汉字甚至改为汉姓。待至连女真人自己都竞相仿效汉人衣冠服饰时,金朝对汉人剃发易服的压迫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金朝及女真人的汉化可不仅仅停留在仿效汉人的衣冠服饰上,金熙宗、海陵王还接连实施一系列政治上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金熙宗自登基始,即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施政纲领,尊称孔子“其道可尊,使万世景仰”。并提出“四海之内,皆朕臣子,若分别待之,岂能致一”,表明他要作一位受汉族士大夫拥护的正统帝王。金熙宗放弃金初照搬辽朝的二元政治体制,废除勃极烈制全面改用汉制,金初原有各项制度除猛安谋克外几乎荡然无存。正是一元化政治体制确立,奠定了日后女真人彻底汉化的政治环境与根基。金熙宗开科取士,为汉族官员开通政治上升通道。金熙宗还将契丹人、女真人徙入中原地区与汉人杂处,按户授予官田使业耕种。海陵王在位时更是疯狂汉化,除继续鼓励女真人南下耕种农田,完颜亮大力发展教育,兴科举,提拔汉族官员。不仅废止让汉人无比憎恶的剃发易服令,他还主动倡导女真人学习汉人风俗习惯。再有为更好驾驭中原地区,适应女真社会进步发展需要以及防范蒙古边患,完颜亮甘冒守旧贵族“弃祖宗兴王之地”的诟病非难,毅然决定迁都燕京,为此不惜严厉打击女真贵族中的守旧势力。完颜亮执意把事作绝下令撤销上京留守司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又命人扒了上京祖坟,迁金朝“始祖以下十帝陵”至燕京大房山。还命会宁府尽毁“旧宫殿、诸大族弟室及储庆寺”并“仍夷其址而耕种之”。彻底断了女真旧贵族留居上京念头,强令上京女真贵族举家迁往中原。与此同时完颜亮又于燕京营建新都,朝廷律法、百官朝服尽皆效仿宋朝。金天德五年(公元1153年)三月,完颜亮率满朝文武及全套中央机构迁入燕京,并改燕京为中都。迁都时所用仪仗、銮驾、衮冕悉从宋制,史书称其礼仪之威严“俨然汉之天子”。经过完颜亮一番鼎力革新,他所治理下的金朝民族矛盾缓和统治秩序稳定,整个北方社会一度呈现出盛世景象。非常遗憾的是,海陵王完颜亮虽胸怀天下素有大志,但他荒淫无度还大肆残杀宗室,不觉之间便为自己埋下统治隐患。在错误地发动灭宋战争后,罹遭失败的完颜亮终为部下弑杀并在金朝历史上留下书无不尽的秽声骂名。

不管怎样单就金熙宗、海陵王的汉化改革而言,笔者认为二人不仅极具远见卓识,做得也非常到位成功。如果没有二人不懈努力和付出,金朝断难从东北边陲的落后地方奴隶制割据政权,一跃成为雄踞中原的强大封建王朝。毕竟天道浩荡,顺之则兴,逆之则亡。如若不与汉人相融,不与汉法相合,别说难以长期维继在中原的统治,只怕金朝灭亡也会很快便至。

起先金朝出于“虑中国怀二三之心”的考量,为巩固对中原地区统治。金朝采取军事部落移民方式,数次大规模将东北地区女真人迁至中原各地,迁移女真人数达到几百万之众。史称,“徙内地女真人散居汉地,令下之日比屋连村皆迁”。而汉人与女真人交错杂居的局面,客观上又促进两族人民在经济文化上不断交融,当时社会风气女真人学效汉文化成为一种流行风尚。正如前文所言在金熙宗、海陵王的示范导向下,内迁女真人纷纷改汉姓“学南人衣装”,效仿汉人饮食及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女真人与汉人通婚情况也逐渐增多起来。

其实金朝灭北宋之初,就已有汉族女子嫁给女真人的先例,只不过这些汉族女子都是可怜的靖康俘虏罢了。不管怎样相比于任人蹂躏嫁给女真人也不算太坏,可这强掠为妻的婚姻能有几许郎情妾意又能有几丝情深意浓哪?带给女方更多的,是挥之不去的辛酸悲戚和屈辱而已。值得一提的是,金熙宗先后迎娶过九位被俘的宋朝皇族帝姬(即公主或郡主)。自打这些帝姬入宫侍寝伊始,她们便整日给金熙宗吹枕边风。金熙宗早就对一帮老臣看不顺眼,再加上心怀亡国之痛的帝姬们不断怂恿。短短几年间,金熙宗就将完颜宗翰、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完颜希尹等一大批位高权重的开国老臣逐个干掉。不计已经病逝的完颜银术可、完颜娄室、完颜宗望、完颜阇母、完颜斜也等,当年积极主张灭亡北宋的主战派全死了。沦落敌手的赵宋帝姬们也算是用自己的方式,向曾经灭亡家国的仇人报了昔日一箭之仇。

随着汉人、女真人之间相互交流加深,彼此密切交往增进,真正构建于平等自愿基础上的两族友好通婚开始出现。《金史·兵志》对此记有明载:“猛安谋克(即女真人)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婚姻以相固结”。在汉人、女真人之间的平等通婚中汉女嫁女真男有之,女真女嫁汉男亦有之。根据《靖康稗史笺证》记载,战功赫赫的金初名将,金太祖次子完颜宗望曾先后迎娶靖康之变中掳来的庆福、华福两帝姬,玉嫱、飞燕两宗姬以及宋高宗生母韦后的侍女张氏。张氏还为完颜宗望生下一女,只是此女不从父姓完颜,改从母姓张。完颜宗望死后其女张氏继续活跃在金朝政治舞台上,并积极撮合宋金双方的停战与议和。宋徽宗梓宫能够顺利返归南宋,全赖完颜宗望之女张氏于金朝勉力运作。作为金朝宗室女,张氏后来嫁给山东东路益都府的一位张姓汉族官员。这支完颜皇族的旁系血脉也由此改姓为张,扎根在山东生活于此。另据对北京通县金墓的考古发现,墓主石宗壁为汉人生于辽末,死于金朝大定年间,而石宗壁妻子纥石烈氏就是女真人。事实上不管是汉女嫁女真男,还是女真女嫁汉男都在加速着女真人不断汉化。南宋方面也注意到女真人在与汉人通婚后愈发汉化的情况,南宋官员蔡戡就曾明确指出,“后来生于中原者,父虽虏种,母实华人……非复昔日女真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