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女真汉化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31章女真汉化

金世宗完颜雍继位内平诸患外与南宋止战议和,积极修理国政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经过一番励精图治,金朝政权稳固、国库充盈、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进入到全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根据《金史》记载,大定年间,金朝人口由三百多万户近两千万人,增长至六百七十余万户四千四百万人,而且百姓康定“家给人足,仓廪有余”。此外金世宗继续提倡儒学,册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以示对孔圣尊崇。当时金朝上下充分意识到中原地区的重要性,达成了“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之临潢,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的政治共识。在此基础上金世宗正式确定以农为本,以汉地为本的基本国策。在民族关系上,汉人、女真人之间的民族矛盾虽未完全消弭但业已大幅缓解。金朝汉臣的政治地位也继续得到提升,悬挂于衍庆宫中的二十一位功臣画像里就有两位汉族重臣,分别是:官至枢密院知事的兖国公刘彦宗,和官至尚书右丞相的齐国公韩企先。很多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女真族官员,甚至主动提出女真人、汉人理应同等对待各族之间不宜有别。史载,金右丞相兼申国公唐括安礼就曾向金世宗进谏,“猛安人(即女真人)与汉户,今皆一家,彼耕此种,皆是国人”。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随着金朝社会日益安定以及民族关系趋于缓和,中原汉人民心也开始倒向金朝。除了少部份激进人士外,大多数中原汉人不再对女真人抱有深深敌视和排斥心态了。即使民间尚存抵制情绪亦无法动摇金朝统治,金朝汉臣党怀英就是当时民心向背的典型例子。党怀英是辛弃疾师兄,与辛弃疾同出于大儒刘瞻门下。党怀英、辛弃疾二人不仅是同窗挚友,也俱都才华横溢被时人并称为“辛、党”。海陵王南侵失败致使中原大乱,持有激进反金思想的辛弃疾认为,逢此良机正可驱逐鞑虏为大宋赵官家分忧!而党怀英却认为,金朝虽是异族所建但其向慕汉化、仿效汉制、重用儒生,算得典型的“以夷变夏”何来“华夷之辨”!而且为千万百姓福祉着想,中原儒生仕子理应出仕金朝为官以求造福黎民苍生。二人因政见不同又难以说服对方,从此分道扬镳各行其路。党怀英如愿仕金,官拜翰林学士、泰宁军节度使还成为金朝文坛领袖。辛弃疾则在抗金起义失败后转投了南宋,此后辛弃疾矢志不忘驱鞭鞑虏恢复宋室中原故土。只可惜,辛弃疾毕生致力的北伐中原伟业最终未能如愿。临终之际,满头白发苍苍但却壮志未酬的辛弃疾躺卧在病榻上,凄凉而又悲愤地吟诵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笔者非常同情辛弃疾,但北伐中原终未能成功除了宋室暗弱无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原民心大都已归向金朝,不复靖康、建炎时百姓恨女真人入骨,中原义军遍地自发抗金之势。所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只是辛弃疾的一厢情愿罢了。在没有北方广大民众积极支持,金朝内部又未发生重大变故情况下,南宋最多只能做到自保有余何谈什么去收复北方失地哪!

笔者对金世宗评价极高,假若没有金世宗完颜雍,那中原地区很有可能真就被南宋恢复了,而金朝亦会提前灭亡哪还能有百年国祚。事实上金世宗完颜雍也确实获得时人、后人高度赞誉。史载,时人称颂金世宗为“小尧舜”。甚至就连灭亡金朝的死敌蒙元也由衷赞许金世宗的卓越政绩。元朝编纂的《金史》即称,“非大定之仁政,不足以固(金朝)百年之基”。

女真人通过高度汉化,换来了中原汉人对金朝统治的认同和拥护,但与此同时女真人也在为此付出代价自身民族特征开始逐渐消失。经过半个世纪不断汉化,到金世宗在位时女真人只会说汉语、用汉字,不懂女真语、不识女真字成为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女真人还喜好“学南人衣装”皆以儒雅为尚文风大盛,很多世袭的猛安谋克也都弃武修文学着做起“雅士”来。文献《归潜志》有如下记载,“南渡后,诸女真世袭猛安谋克往往好文学,喜与士大夫游”。崇尚汉化风气愈演愈烈不仅内地,远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故地也受到波及,像会宁府的饮食习惯都改成汉式风格。金世宗因之发出感叹,“会宁乃国家兴王之地,……女真人寝忘旧风,……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更有甚者,在春意暖暖的吟风弄月和莺歌燕舞中,女真人悄然染上“骄纵奢侈”、“沉溺宴安”的腐化习气,同时很多女真人开始陷于生计困顿。原来随着女真人不断汉化,原有落后奴隶制生产关系被逐渐抛弃,新型经济生产关系逐步得到确认。大批迁入中原的女真人不再热衷掳掠汉人为奴婢部曲,转而把分得田地租赁给汉人佃农耕作,女真人改以收租营生。但随着女真人越发腐化,迁入中原的女真人既不肯事农耕稼也不善于经营只知追逐享乐,很快大批女真人纷纷破产,家财田产亦被典卖一空。

金世宗完颜雍确实是儒学及汉文化的坚定倡导者,然而当他看到女真人“不习骑射”、“不任军旅”,反倒“专务游惰”直至无以为生时。忧心忡忡的金世宗再也坐不住了,深恐国家有事时女真人会变得不堪一击,即出现“一旦有警,军不习用,顾不败事也”的境况。他不能坐视女真人丧掉骁勇善战的精神,失去精于弓马骑射的技能,这可是关系到金朝生死存亡的大事。为纠正“寝忘旧风”的腐化习气,也为恢复女真民族尚武精神,重振女真人骁勇善战品性,金世宗大力提倡恢复女真民族的淳朴风俗。笔者并不认为金世宗是在有意抵制女真人汉化,他依然想让女真人继续学习先进优秀的汉文化,但同时他期望女真人能保留住本民族优良传统和品性。说白了金世宗希望女真人学习汉人,可他真心不愿女真人变成汉人。

为防止女真人被汉人同化掉,金世宗多次下令禁止女真人改汉姓、穿汉服,违者抵罪,杖八十,并鼓励女真人使用当时大体生疏的本民族语言和文字。金熙宗在位时曾命人在完颜希尹创建的女真文字外,再创一种女真文字,即后世所称的女真小字,而完颜希尹所创旧字也被称为女真大字。为挽救岌岌可危的女真语和女真文字,金世宗命人用女真文翻译汉文经典,专门供女真人学习使用;开设女真国学,以女真语和女真文进行教学;开设女真进士科,扩大女真语和女真文使用范围。为弘扬女真民族传统文化并恢复女真淳朴旧俗,金世宗还特意移銮上京,导演了一场女真部曲的千人演唱会。并谆谆告诫皇太子完颜允恭和诸皇子说:“汝辈自幼惟习汉人风俗,不知女直纯实之风,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此外金世宗还禁止猛安谋克户与州县汉人通婚,甚至试图隔离女真人同毗邻汉人的交往(《金史》记载,“初,猛安谋克屯田山东,各随所受地土,散处州县。世宗不欲猛安谋克与民户杂处,欲使相聚居之,……其后遂以猛安谋克自为保聚,其田土与民田犬牙相入者,互易之”)。

为恢复女真民族的优良传统习俗,金世宗真可谓是煞费苦心也绞尽了脑汁。可怎奈事与愿违,他的种种努力终未能阻止女真人全盘汉化,反倒是金代女真人汉化之风愈演愈烈。熟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女真人依旧凤毛麟角,大多数女真人仍是唯晓汉语只识汉字。而女真人改汉姓穿汉服频与汉人互相通婚的风气也依然如故。以上情况在当时社会有很多典型例子!

金世宗倡导女真人不能忘本更要复古效祖,可就连金世宗的皇太子完颜允恭都不以为然。完颜允恭平生醉心汉文化,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字十分生疏,不仅身边侍从只用汉人,还整日和书生儒臣为伍相伴(《金史》记载,完颜允恭“专心学问,与诸儒臣讲义于承华殿。燕闲观书,乙夜忘倦,翼日辄以疑字付儒臣校正”)。见太子和皇帝公然唱反调,太子太保完颜爽急得连忙劝谏太子,“殿下颇未熟本朝语,何不屏去左右汉人,皆用女直人?”可完颜允恭人生志向就是要作金朝的魏孝文帝,即“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既是如此完颜允恭又哪能听得进完颜爽的劝谏哪!不仅太子跟金世宗公然唱反调,很多女真重臣也在以实际行动抵制着皇帝倡议。尚书右丞唐括安礼就是个典型,他不顾金世宗屡屡禁令入朝只以汉人礼节参拜,惹得金世宗大为光火。有一次金世宗忍不住斥责唐括安礼,爱卿也是通达事理的人,为何每事必效仿汉人。宰臣们皆用女真礼节参拜,唯独爱卿非用汉人礼节(《金史》记载,“上责安礼曰:‘朕谓卿有知识,每事专效汉人……前日宰臣皆女直拜,卿独汉人拜,是邪非邪?’”)。可甭管金世宗如何怪罪,唐括安礼就是我行我素死守汉人礼仪。金世宗念其忠心耿耿赤诚为国,也只能对这个顽固不化的女真宰执无可奈何!再说改汉姓,到金朝后期,几乎所有女真姓氏都有相对应的汉姓。学者陈述统计,金代女真人译改汉姓多达五十九个。至于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通婚那更是无法止禁,任凭金世宗三令五申,两族之间仍旧照常婚嫁,禁婚令实质上形同废纸一张。仅以皇族为例,金章宗就生于两族禁婚令时期,其生母乃汉人刘氏。金宣宗有载可寻的四个妻妾也都是汉人,其中包括金哀宗生母王氏。由上种种可知金代女真汉化确是大势所趋,金世宗倡导本民族传统的种种努力根本无济于事。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初二,在留下一片繁华荣盛的大定治世后,有着“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完颜雍带着对家国前途命运的满心忡忧,病逝于中都皇城福安殿,享年六十七岁。由于太子完颜允恭业已早逝,完颜允恭之子,皇太孙完颜璟继皇帝位,是为金章宗。金世宗去世仅两年,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尚书省即以“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国家长久安宁之计”为由,奏请废止金世宗颁布的禁婚令。又到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十一月,金章宗下诏,“诏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由此在法律层面上金朝再次允许女真人与汉人自由通婚,而学术界也多以金章宗废止禁婚令作为女真民族彻底汉化的标志。此时金朝经过近百年华风熏染,除了少数远居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外,大多数女真人在民族习性上与汉人趋同,尤其那些迁居中原的女真人实际上更与汉人融为一体。只因在金朝统治下女真人尚具有一定社会地位,这才使得两族间界限痕迹未能完全消除。

金章宗接过祖父留下的江山登基继位,在其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采用汉制,重用汉族士人使得金朝国力达至巅峰,史称“明昌之治”。受益于经济繁荣金朝人口继续增长,达至八百四十万户约五千六百万人口。然而诚如金世宗所担心的那样,过度汉化最终致使女真人丧失了骁勇善战的民族天性。金朝诸帝中金章宗完颜璟汉化最深造诣也最卓著。金章宗喜好书法、擅长诗词、精于绘画,其对宋徽宗瘦金体的描摹惟妙惟肖就连后人也难分彼此。皇帝附庸风雅,女真百姓更是喜文厌武,即便远在东北故地的女真人也强不到哪去。有一次金章宗询问女真故土胡里改地风俗如何?大臣夹谷清臣回答:“视旧则稍知礼貌,而勇劲不能及矣”。此种变化很多南宋有识之士都有察觉。南宋人陈亮在《中兴论》中即深刻指出:“今虏酋庸懦,政令日弛,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风”。虽然凭借前期积攒的国力底子,金朝再度打败了南宋发动的开禧北伐,并迫使南宋杀掉权臣韩侂胄复与金朝屈辱议和。但此次胜利只能算作金朝回光返照的最后华彩,因为此时一个远比南宋可怕的敌人已经悄然崛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