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女真汉化 - 图腾海东青 - 折冲万里01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图腾海东青 >

第27章女真汉化

靖康之变期间金军迅速占据北宋大片疆土,但非常奇怪的是,金朝并没有将占领区全都纳入版图中。除了金朝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而被占领的原北宋故土业已发展至封建社会巅峰,两者社会形态差异太过显著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那就是北宋民间风起云涌的抗金运动。

北宋民间历来有结社传统,乡社武装更是遍布全国,金军南下期间各地民间抗金武装迅速发展起来。靖康之变时老将宗泽仅率弱卒十几人赴任磁州,正是凭借当地义军鼎力支持,宗泽缮城壁、治器械、募义勇,硬是打退金军猛攻歼敌数百。取得宋金战争以来首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河朔各地宋朝爱国军民的抗金斗志。靖康之变后宗泽临危受命镇守开封,他很快招募来百万义军,其中仅河东义军首领王善就拥众几十万。当时著名的抗金武装还有很多,王彦领导的八字军就是源自民间义军。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更在朝廷拨隶兵马基础上,大量吸收杨幺起义部众及山东两河忠义社义军,组建了令金人闻风胆寒的岳家军。正是广大民众积极发动,令原本岌岌可危的抗金形势逐渐转危为安。***说过,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坚信倘若北宋朝廷能以善用,民间百万抗金义军足以让南侵金军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鉴于民间抗金武装此起彼伏,金朝既担忧自身军力有限鞭长莫及,更深恐会重蹈辽太宗耶律德光入寇汴京,最后却落得返旆北归途中殂逝的惨痛覆辙。基于此金朝不敢贸然对占领的北宋故土实施直接统治,转而效仿耶律德光拥立后晋先例扶持傀儡政权以收遥制之效。靖康二年三月七日,金朝册立一向主和的太宰张邦昌为帝,国号楚,与金朝以黄河故道为界。谁知张邦昌忒不争气主动放弃伪楚帝号,将国权归还给侥幸逃脱被掳的康王赵构。五月一日,赵构于应天府(商丘)登基为帝,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南宋政权正式建立。金朝得知赵构重建赵氏皇统消息勃然大怒旋即对南宋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宋金战争也由此进入新阶段。

起初金军进展十分顺利,这都要怪宋高宗宠信用奸佞不肯听取忠臣谏言。老将军宗泽积愤病逝,临终前宗泽仍念念不忘北伐收复失地,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而后溘然辞世。宗泽死后原本稳固的开封形势重又迅速恶化,金军轻易夺占故都开封与此同时又大举攻掠山东、陕西等地。此外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金朝名将完颜宗弼(俗称兀术)率领一支金军深入南宋腹地穷追猛打,直把宋高宗撵得鸡飞狗跳仓皇奔逃入海,史称“搜山检海捉赵构”,经此一战金兀术赫赫威名声震天下。然而随着以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为代表一大批抗金名将,在血与火磨练中逐渐成长起来,宋金战争态势逐渐转为对金朝不利。

完颜宗弼追击宋高宗完毕,在撤军北归时遭到南宋名将韩世忠截击。完颜宗弼所部金军被南宋水军死死困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几乎不能北返。此战虽未能一举歼灭被困金军,但也沉重打击金军南侵以来的嚣张气焰,同时大大鼓舞南宋爱国军民士气。史载,狼狈逃归的完颜宗弼“自江南回,初至江北,每遇亲识,必相持泣下,诉以过江艰危,几不免”。后来完颜昌(挞懒)约他再征江南,完颜宗弼“惶恐推避,不肯从之”。完颜宗翰(粘罕)主张继续伐宋时吓得完颜宗弼连忙反对,并劝说道“江南卑湿,今士马困惫,粮储未丰足,恐无成功”。可见黄天荡之战带给完颜宗弼的教训有多么深刻,让他对渡江攻宋深感畏惧艰难。完颜昌不明就里还对完颜宗弼的怯懦十分不屑嘲讽,但志骄气傲慢的完颜昌很快就被南宋军民狠狠教训一顿。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完颜昌亡宋之心不死率部渡淮河大举进犯楚州、泰州。完颜昌引军进至泰州缩头湖时,被张荣率领的抗金义军以少胜多打得大败。金军“溺水而死或陷于泥淖者,不可计”,金军将领完颜忒及完颜昌之婿、万户蒲察鹘拔鲁等被俘,完颜昌率残部仓皇逃回。缩头湖之战中南宋军民前后共计剿杀金军万余人,自此后完颜昌“锐气沮丧”只求能守住山东为久驻之基,沦为和完颜宗弼一样德行再也不愿与南宋对阵交战了。

屡屡为宋军水师击败,让金军不敢再渡江作战转而用兵于川陕方向,试图由陕入川继而沿长江东下迂回灭宋。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九月,宋金双方集结重兵于陕西富平并展开激烈厮杀,战况一度胶着难分胜负。关键时刻,金军统帅完颜娄室抓住宋军各部互不协调的致命漏洞,集中兵力猛攻宋军薄弱环节。最终宋军由一点失利迅速演变为全线溃败,金朝乘胜进击夺占大半陕西。然而别看金军此战获胜但也同样损失惨重,战况最激烈时参战的完颜宗弼一度陷入宋军重围,金军勇将韩常被箭矢射中一目忍着剧痛仍奋力苦战,若非完颜娄室临危不乱绝地反击金军是很难取胜的。于富平之战获胜的金军又意图染指川蜀,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秋,完颜宗弼率金军十万自陕西向川蜀进兵,侵入和尚原,和尚原之战爆发。仅拥兵三万的南宋名将吴玠设伏兵邀击,打得金军大败。完颜宗弼身中两箭几乎为吴玠所杀只身狼狈逃遁,众多金军兵将被俘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和尚原之战是金朝南侵以来最大一次败仗,史称,“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兀术之众,自是不振”。而后吴玠又在饶凤关、仙人关接连两次击败完颜宗弼。经过几番殊死大战完颜宗弼军队死伤惨重,史称,“十存三四,往往扶舁呻吟而归”。遭受沉重打击的金军自始再不敢进窥蜀地,南宋川陕一线防务也趋于稳固。见东守西攻战略彻底破灭金朝又将主攻矛头指向襄汉地区,欲从长江中游突破灭亡南宋。结果金军又遭到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迎头痛击。继伪楚政权后,金朝重又拥立的伪齐政权同样被南宋打得丧魂落魄,伪齐占据的大片失地也被南宋收复。金朝深感伪齐无用,不能为金宋之间缓冲和藩屏,反成金朝甩不掉的累赘包袱。天会十三年(1135年)正月,金太宗吴乞买病逝,金太祖阿骨打嫡长孙完颜亶继位,是为金熙宗。金太宗死后,金朝内部发生权利斗争,支持伪齐的完颜宗翰失势垮台不久病死。兼之此时金朝也摸索出统治中原的管理模式无须再“以汉制汉”。于是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金朝废黜伪齐政权。

历经多年鏖战至金熙宗继位时,宋金战争态势由起初金强宋弱逐渐转变为宋强金弱。曾经势穷力蹙处处被动挨打的南宋现已政权稳固方兴日盛,史称,“(南宋)国势既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固已万万”。反观屡遭挫败而且损失较大的金朝,军队士气低落不说厌战情绪也愈发弥增。史载,“自立刘豫(即伪齐政权)后,(金军)南犯淮,西犯蜀,生还者少,而得不偿费”。金军应伪齐之邀与南宋军队作战时,金军大将韩常曾对完颜宗弼这样说,“今士无斗志,过江不叛者,独常尔,他未可保也”,并建议立即退兵。在论及宋金态势时韩常更与他人直言不讳道:“今之南军(宋军),其勇锐乃昔之我军;今之我军,其怯懦乃昔之南军”。此时金朝上下亦达成共识,当前情势金无力灭宋。在已经转变为主和派的完颜昌倾力主导下金朝决意与南宋议和,此举得到南宋赵构、秦桧君臣积极响应。金天眷二年、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南宋与金朝达成第一次议和,史称天眷和议。和议主要内容包括:一、南宋对金朝称臣;二、南宋每年向金朝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三、金将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宋朝。宋金双方暂时罢兵停战,这份来之不易的议和让宋高宗欣喜若狂。为竭力表达己方对和平的由衷诚意,宋金议和后南宋尽撤淮南守备以示无害于金。可天眷和议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完颜宗弼晋升为都元帅进而执掌金朝实权,完颜宗弼相继清除掉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对宋主和的政敌。其实,完颜宗弼也是一心主和的但他坚决反对将河南、陕西交还南宋。完颜宗弼认为必须要为金朝长远发展着想,即便议和也应在有利于金朝的前提下谈,且要尽可能为金朝索取更多利益。金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完颜宗弼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大举攻宋,宋金战争再度爆发。

完颜宗弼很快收复了先前割予南宋的河南、陕西之地,而后完颜宗弼继续挥师南下企图趁胜夺取淮北。但大举南侵的十万金军在顺昌(今安徽阜阳)遭到宋将刘琦顽强抵抗。双方激烈交锋十二天,金军出动最为精锐的铁浮屠(重装铁甲骑兵)、拐子马(轻装机动骑兵),但仍为刘琦打得大败而归,史载,“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金军)弃尸毙马,血肉枕藉,车旗器甲,积如山阜”。完颜宗弼哪肯善罢甘休,他重整旗鼓继续再战。七月,金军又相继于郾城、颍昌被南宋名将岳飞杀得溃不成军,尤其金军引以为重的铁浮屠、拐子马再为岳家军所破,几乎全军覆没。自宋金开战以来,金军取胜皆仰仗铁浮屠、拐子马这两件制胜法宝。然而在亲眼目睹铁浮屠、拐子马被岳家军杀得片甲不留后,完颜宗弼不无悲哀地说:“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其实何止完颜宗弼,整个金军莫不闻岳家军威名而丧胆,以致金人发出此等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颍昌大捷后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岳飞接连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距离旧都东京仅四十里。据守开封的完颜宗弼自度不敌也准备放弃开封渡黄河北撤,金军大将韩常暗地里遣使表示愿以其众五万归降。面对大好形势,岳飞喜不自胜并与诸将相约,“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正当岳飞准备一鼓作气恢复中原时,宋高宗在奸相秦桧怂恿下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仰天长叹,悲愤道,“十年之功,废於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在朝廷一再催促下岳家军被迫退兵南归,颖昌、淮宁、蔡、郑诸州“复为金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