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决胜萨尔浒
于三月初一歼灭明西路军后,后金军人马不敢有片刻停歇,又连夜杀向明北路军马林部。马林是名将马芳次子,生性“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却唯独不善于统兵打仗。当杨镐任马林为北路军主将时,开元兵备道佥事潘宗颜就曾上书:“林庸懦,不堪一面之寄,乞易别帅当此重任,而以林遥作后应,庶其有济,不然不唯误事,且恐此身实不自保”。怎奈杨镐刚愎自用就是充耳不闻。三月二日夜,马林率北路军进至尚间崖时得知了西路军覆没败报。听闻此讯明北路军将士大为震惊,马林更是吓得胆战心惊。在汇合由龚念遂统领的,原杜松留滞于浑河北岸数千辎重部队后。马林连忙停止进军就地布防并将明军一分为三,分别驻于尚间崖、斡珲鄂漠、斐芬山,摆出一个品字形战阵。其本意是三阵明军互成掎角之势,以此化解后金军来自任何方向的可能进攻。但马林错就错在命令将士,“绕营凿壕三道,壕外列大为炮,炮手皆步立,大炮之外,又密布骑兵一层,前列枪炮,其余众兵皆下马,于三层壕内布阵”。这种布置根本不利主动出击,完全是一种纯粹被动挨打的消极防御阵式。三阵之间何谈什么互相支援、互成犄角。殊不知马林的愚蠢无能正好给了后金军难得可乘之机。
三月三日晨,后金军赶到后立即将明北路军三个方阵分割包围。努尔哈赤依旧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术。先以少数兵力牵制二阵,再集中主力猛攻另一阵。最先遭到攻击的,就是明军三阵中兵力最为薄弱的斡珲鄂漠大营。努尔哈赤瞅准斡珲鄂漠营明军薄弱处,亲率八旗铁骑强攻猛突“攻打进去,推倒楯车”。紧跟着后金军如洪水般从缺口涌入斡珲鄂漠营,肆意冲撞、践踏、砍杀明军士兵。很快斡珲鄂漠营被攻陷,明军参将龚念遂、游击李希泌战死,所部官兵血染沙场。同时马林精心摆下的品字形大阵也被努尔哈赤活生生掰下一支犄角。
歼灭斡珲鄂漠营明军后,后金军主力又转攻马林统领的尚间崖明军。先前马林见到与之对阵的后金军兵力不多,便贸然命本部将士主动出击与当面后金军厮杀在一起。可他没料到明军野战根本不是八旗兵对手。反倒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各率兵马鼓勇急进冲入马林大营。尚间崖营的明军急忙发鸟枪放巨炮试图阻遏敌人进攻。但八旗铁骑冲击速度实在太快“火未及用,刃已加颈”。于是尚间崖明军大营内两军将士展开短兵相接齐拥激战。不止明军,后金军受伤者亦甚多,后金大将扬古利“裹创系腕”仍率牛录额真驰击不止。就在双方胶着之际,从斡珲鄂漠方向驰回的后金军主力赶到。在后金军优势兵力猛攻下,尚间崖明军势不能敌。身为主将的马林见情势不好仅率亲兵数人自行先遁,尚间崖明军随后全面溃败。幸得后金军追杀一阵后便转向奔斐芬山明军而去。这才使得近万明军溃兵能以侥幸逃回张家楼子。
是时二营已破,明北路军仅存斐芬山孤营。当此不利境况下,明将潘宗颜丝毫不为情势所动,据山扎营,楯车为垒,环列火器,督军坚守。后金军三面包围,一面仰山强攻。潘宗颜指挥部下居高临下施发火器猛轰后金军,可依然压制不住冒死冲锋的八旗兵。在后金军猛烈攻势下,斐芬山营被攻破两军展开激烈肉搏。众寡悬殊下斐芬山明军同样不能相敌,终为后金军大败。《明史》记载,即便陷入绝境潘宗颜仍“奋呼冲击,胆气弥厉”冲杀在前,最后英勇中箭倒地。潘宗颜死时“骨糜肢烂,惨不忍睹”。此外游击窦永澄、守备江万春、赞理通判董尔砺等皆战死,至此明北路军又遭后金军歼灭。《明史》描述北路军之败时,称“死者弥山谷,血流尚间崖下,水为之赤”。按原定作战计划,叶赫部须出兵一万协同北路军作战。但叶赫部历来只盼别人替他卖命,自己却从不肯出力。此番出征照旧滋滋妞妞不愿行动。杨镐特派叶赫女真出身的明将王世忠(女真名革把库)持红旗亲临督战。叶赫部万般无奈只好出兵二千向三岔口慢吞吞地进军。叶赫兵行至开原中固城时惊闻明军兵败,吓得连忙撤回。这些叶赫兵真该庆幸,若他们按时同明北路军会和的话,参战叶赫兵也将难逃兵败覆没厄运。
明朝四路大军此时已被后金接连击破两路,但对后金而言形势还是十分严峻。因为另外两路正杀奔赫图阿拉的明军其总兵力仍就要大于后金军。在努尔哈赤看来,战至此时到底鹿死谁手还真尚未可知,容不得后金将士有丝毫懈怠。三日,努尔哈赤歼灭明北路军后收到稍探驰报,明东路军在主将刘綎率领下已由宽甸进至董鄂路,而明将李如柏统领的南路军正由清河进入呼兰路。考虑到两路明军的各自位置和进军速度。努尔哈赤再次集结后金军主力杀向刘綎的东路军,而他本人领兵四千留守都城赫图阿拉坐镇指挥战斗。刘綎出身将门,乃名将刘显之子,是明军中与杜松齐名的一员勇将。史载,刘綎身经大小数百战闻名海内,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他善长使用弓马大刀,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在马上轮转如飞,故而天下称其为“刘大刀”。然而别看刘綎是当世名将,但四路进剿明军中属东路军配备最差。不计一万三千毫无战力只能充数的朝鲜兵。刘綎麾下仅有一万五千抽调于川、湖、浙、福等省的明军,而且所部官兵“器械龃龉,又无大炮火器”。史载,朝鲜军元帅姜弘立因东路军兵力太过薄弱,询问主将刘綎“何不请兵?”刘綎回答让姜弘立大为吃惊,“杨爷(杨镐)与俺自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国厚恩,以死自许,而二子时未食禄,故留置宽奠矣”。笔者倒不认为杨镐故意要致刘綎于死地,不过是想削弱东路军配备好让刘綎抢不到战功罢了。但杨镐挟私废公的卑劣之举以及因之而来的将帅失和,也是明军此战遭至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綎也是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当然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后金军与西路、北路两支明军鏖战了整整近三天。可在此期间明东路军行军速度却非常缓慢,并未能迅速及时杀至赫图阿拉!其实这还真不能怪刘綎,他也想加快行军可就是快不起来。至于原因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其一、恶劣的天气迟滞了东路军进军。刘綎所率领明军多为步兵又都来自南方,并不适应辽东地区严酷天气。而刘綎率东路军于二月二十五日出兵后,即不幸遭遇大风雪,“三军不得开眼,山谷晦冥,咫尺不能辨”,被迫于风雪交加中行进的东路军当然行军迟缓了。其二、道路难行导致补给困难,拖累了东路军进军。东路军进军路线多为峻岭险隘、大川萦纡,山径崎岖不说还丛林密布。后金军又广设路障坚壁清野,焚毁沿途女真村舍埋置米谷。东路军随军粮草很快用尽而后勤补给又难以跟进,这导致军粮短缺问题始终困扰着东路军。史载,随明东路军出击的朝鲜兵甚至到了“(朝鲜)三军不食,今已屡日”的地步。受制于军粮不继,明东路军行进速度自是又遭严重拖累。其三、后金官兵的殊死阻击。当后金军主力转向它处激战时,努尔哈赤在明东路军必经隘口部置了少量八旗兵。别看兵少但这些后金官兵担负着一项艰巨任务,即不惜任何代价阻击迟滞明东路军进发。一日,东路军进至马家寨,小股后金伏兵突然袭击但遭明军杀散。明军斩杀后金军八十五人,俘虏八十八人。二日,明军进至浑河,复遭到后金牛录额真托保、额尔纳、额森三人率领五百守军奋勇抗击。一番激战额尔纳、额森战死,托保率残兵败退。然而后金败兵在与赶来的前哨部队会和后,又于山谷设伏继续迟滞明东路军。正是后金官兵殊死决绝的阻击,明东路军又被迟滞了足足半日行程。正是这宝贵的半日时间让后金主力得以从容歼灭马林所部,并能及时抽身赶回至东线。由于联络不畅,刘綎全然不知杜松和马林败没消息,更不知后金主力正向自己杀来。刘綎依然率领东路军艰难向前进发,沿途焚克女真十余寨“生擒斩获共二百一名颗”。明东路军越战越勇因而“军声大震”,只是明东路军将士们不会想到,仅仅再过两日他们的浩劫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