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假老虎打败真宋军(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秋第三十九年)
郎地,大约是现在的济宁西南鱼台县东北八十里地区。
《左传》于隐公元年记载:夏四月,费伯率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也就是说,鲁国大臣费伯率领着军队在“郎地”筑城,之所以在《春秋》经中没有书写,是因为费伯的这个筑城的行为,不是奉了鲁隐公的命令,是不符合礼治的。
“郎地之战”与“长勺之战”发生在同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的的正月,发生了齐鲁的“长勺之战”,二月,鲁庄公带兵路过宋国境,六月,齐国和宋国一起在鲁国的郎地再次发生“郎地之战”的战争。
究其根本来源,都是因为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上位纠纷,所导致的一系列的战斗。
第一仗是:鲁国参与齐国的公子争位竞赛,带着公子纠发生的“伐齐纳纠”小军事冲突,鲁国由于准备不足而失败。
第二仗接着就是:齐桓公上位后,报复鲁国的“纳纠伐齐”的军事行动“长勺之战”,由于齐国的大意,齐国败。
第三仗,长勺之战鲁国胜齐后,鲁君有些飘飘然了,为了谴责宋国这次没有帮助鲁国抗齐,竟然未打招呼就带兵进入宋国国境后回国,这在国际上就是入侵的行为,终于导致了鲁国与宋国翻脸。
齐国知道了这个事情后,马上感到这是拆散鲁国和宋国良好关系的机会,就派人联系宋国,宋国正在生鲁国的气,所以宋国和齐国一拍即合,齐国快速的与宋国建立外交友好关系,并约宋国与齐国一起征伐鲁国,宋国本身征伐鲁国就是出师有名,这次又找到了齐国新的伙伴,就同意了齐国的要求。于是齐国和宋国再次征伐鲁国,战于郎地,这就是“郎地之战”的来源。
其实,这是整个“春秋前期”的大环境下,而发生在齐鲁大地上的三个分别不同的战役阶段。
郎地的城池,是在鲁隐公元年建造的(公元前722年),至今(公元前684年)已经是38年了,是一个年轻的新兴城市。
鲁庄公十年,六月。
齐国和宋国军队开进了鲁国的“郎地”,进行军事驻扎和攻前的准备工作,鲁国据城而守,以逸待劳,双方成为了僵持不下的局面。
此时,宋国的主力军队驻扎在乘丘(现在的兖州西北),根据现在的地图显示,“乘丘”和“郎”两地,直接对于鲁国的首都曲阜,形成左、右夹击之势。按照当时的地理概念,宋军和齐军事驻扎的地区都属于“郎”的范围,因此齐国和宋国的驻军是:齐国驻扎在郎城的南门附近,而宋军驻扎在郎城的西门附近,也形成了西、南两个方向的夹角攻击之势。
鲁庄公感到十分的为难,这两个国家都是大国,军事强国,如果与其同时开战,无法两面兼顾。现在只能进行相持状态,据城而守,以逸待劳,等待局面的发展,再寻求战机一举破敌。
但是鲁国的公子偃可不这么认为,他主动的找到鲁庄公说:“大王,这样相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据我看来,宋国的军队纪律涣散,军容不整,可以把打击的重点放在宋军这一边,如果把宋军打败了,齐国军队必然孤立无援,劳师远征,估计就必然的自己回国了,我想请你命令向宋军出击。”
庄公一听,看着公子偃果敢的样子并不敢答应,他怕万一出击不利,那么郎城就没有据守城池的军队了,这样必然会失败,这是一件需要十分谨慎的事情。
单凭敌人军容不整,你就判断一定能够打败人家,似乎理由不够充分。你想想:五个月前的“长勺之战”中曹刿说的话,也许人家的“军容不整”,就是一个诱饵,诱骗我军出城的计策。
所以,鲁庄公就没有答应公子偃的要求,因为按照鲁庄公的稳打稳扎的战术,也不一定就必然会导致鲁国的战败,这也是一种更为稳妥的办法。兵者,国之大事也。国君要考虑的是稳重和把握,可不是战将考虑的勇猛和决绝。
公子偃其实心中也是有作战方案的,但是自己的嘴皮子不利索,没法和人家曹刿相比,先来上一通仁义道德的大道理,然后再故弄玄虚的上窜下跳,来忽悠国君。公子偃更多的是纯正的军人性格,直率和果敢。因此公子偃向大王只是说了自己的要求,而没有分析自己如何取胜的战术问题,当然鲁庄公就不会答应了。
一个成熟的军事计划,最起码要具有:讲道理、摆事实、表决心、担后果的程序,可是公子偃只是摆了事实而已。
公子偃不服,没说话就回营了,但是他回去后,就秘密的安排手下开始准备东西了。
什么东西?
老虎皮!
当年正处于先秦的发展时代,大自然的环境破坏很小,各种动物生活环境也很好。不象现在,人类掌握了绝对的生产工具,脑子又大,嘴巴又馋,把各种动物都基本上给消灭光了,甚至于在动物园才能看到老虎。你想想,到了宋代的时候,已经是一千多年之后了,在山东鲁西南地区还在闹老虎灾,搞的猎户们被官老爷打屁股,幸亏武松出来,拳打脚踢的揍死一个老虎,你说那个时候,老虎是不是很多的。打老虎,也是为了保卫老百姓生存地区的一种活动,是受当时法律保护的。
估计,当时在公子偃为代表政府部门的征集下,很快从当地猎户手中弄几十张老虎皮,也不是件很艰难的事情,所以很快,就征集了几十张老虎皮。
公子偃征集老虎皮可不是为了送礼,或者铺在自己的腚底下当垫子用,这可是战略物资。
公子偃让军中工匠给十几匹战马蒙上老虎皮,从远处一看,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群老虎,不过千万别在跟前看昂,因为这些老虎没有爪子,只有蹄子。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公子偃带着军队和一群“老虎”,悄悄的从西门出城了,消息很快的就传到了鲁庄公那里,鲁庄公刚起身刷牙的功夫,一听公子偃带着军队出城了,接着就傻眼了,心里恨恨的骂:这个公子偃,就是不听话,擅自独行。
但是没有办法,人家公子偃已经出城了,你再传令召回也来不及了。如果不管,他们万一失败了,这部分军队就算是完蛋了,城也就守不住了,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什么计谋,什么策略,已经都没有用了,干脆,玩命吧,也许能取得胜利,拼一下,总比不拼有机会。
鲁庄公马上下令,让所有预备队和大王亲兵卫队,集合,跟随公子偃的出击部队身后,一起攻击。
那些预备队和亲兵也没有准备,早上起来连早饭都没吃,就要出发,他们心里暗骂:这个公子偃,真是个操蛋的东西,要玩死我们啊!但是大王下令了,不去,也不行,跟着拼吧,这倒好,如果在战场上牺牲了,也是个饿死鬼,连顿热乎的胡辣汤都没有捞到,等回来再说吧。于是也就恨恨的跟着鲁庄王出城了。
他们刚跟着走到能看到宋军大营的地方,远远的就看见公子偃的部队开始冲锋了,关键是让他们感到恐怖的是,在公子偃部队的前面竟然有十几只老虎,也在往宋军的大营里面冲锋,这是怎么回事儿?
鲁庄公傻眼了!众将也傻眼了!
在山东鲁西南的大地上,经常由于气候的原因,在清晨出现一种气候现象,叫做“团雾”,就是那种贴着地面形成的一股股的雾气,尤其在公路上开汽车的时候,这种团雾非常的危险,一旦来了,顿时周围什么也看不见了,但是很快,跑一段距离就又消失了,接着就是团雾下一次的来临。
公子偃发动野兽冲锋的时候,正好碰上这种团雾。
四周云山雾罩,隐隐约约,老虎皮那种鲜亮的毛色,在白色的雾气中,时隐时现,十分的惊人。当年那个时代,士兵都非常的迷信,看见解释不了的事情,都认为是上天的降罪,尤其是宋国人都是殷商的后代,更是相信装神弄鬼的东西。那些站岗的宋国士兵,听到有一阵子的动静后,就发现在远处的团雾中,出现了一群的老虎,张牙舞爪的向他们冲了过来。
宋军的小队长虽然非常勇敢,但只是“杀人”非常勇敢,见到这种情况就不勇敢了,一紧张,差点拉裤子,撒腿就跑,那些士兵也跟着狂呼着四散而逃,一群假老虎,竟然攻破了宋军的大营,后面的公子偃部队直接冲进了宋军大营。
后面前来增援的鲁庄公一看,就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哈哈大笑起来,回头给众位士兵们说,赶快发动进攻,赶跑宋军,到宋军大营里面吃早饭。
鲁军一听,战斗力激增,听说宋军的伙食很好,一定要占领他们的食堂,杀——,抢——,吃——。
宋国的带队将领南宫长万,其实和刚才鲁庄公的情况有些类似,他也刚起床,还没来得及刷牙,就听到军营外一阵的大乱,南宫长万可是宋国的第一武士,力大无穷,勇力过人。
一般来说,凡是这样的牛人,都很自负,听到乱声肯定是有变,赶快武装起来,人家南宫长万真是艺高人胆大,出来一听,宋军吵闹是因为营外跑来几只老虎,这可让南宫长万哈哈大笑:几只小猫,竟然把你们吓成这样,看我的,我过去抓几只过来,让你们戏耍。
于是,他让车夫将战车带过来,自己跳上战车就要出营,身边的将士说:南宫大将军,平白无故的出现一些老虎,恐怕是有问题,你也没穿铠甲,身边没有护卫,还是不要出营了——
南宫长万那听这些,顺势就冲了出来。
刚好,南宫长万和这群老虎身后的公子偃,以及赶来的鲁庄公后援部队碰了照面。这下子,南宫长万惊出一身冷汗,心想:这那时什么老虎,这是鲁军的偷袭,自己傻乎乎的还穿着睡衣打老虎,这不是找死吗,快跑吧,于是就调转兵车往大营逃窜。
说时迟,那时快,鲁庄公早已经看到了南宫长万,虽然大雾有些模糊,但是知道这是送宋军大营中出来的将领,管他娘的是谁,先射他一箭再说,于是弯弓搭箭,你别说,这个鲁庄公还真不含糊,手中的“金仆姑”也是宝弓良箭,绝对的高级货,竟然在大雾中,一箭钉在南宫长万的屁股上,只听的:
嗖——,噗——,啊——,噗通,南宫跌伏在自己的战车上。
鲁庄公的车右副将,一看主公射中了那个穿白睡衣的人,也不顾的什么了,猛然跳下战车,几步就赶上了南宫长万慢下来的战车,当场就将南宫长万给俘虏了,翻过其身子,才发现是宋国的主将南宫长万被俘,顿时哈哈大笑。
南宫长万,羞愧的低下头,心里悔恨自己的轻敌。
宋军主将被俘,就基本上丧失斗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