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血溅宫廷的“及瓜而代”(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春秋第三十七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0章血溅宫廷的“及瓜而代”(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春秋第三十七年)

我们还要继续说齐襄公的乱事。

这里,我们还是先从《诗经,豳风,七月》这首很长的诗里摘录几句读一下,以明白我们下面故事的来龙去脉: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

这一段说的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农桑时节的工作,用现在大白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七月好瓜吃在口,八月葫芦摘在手,九月苎麻种子留。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

以上《诗经》的内容,就是关于农时季节出产各种作物的介绍,尤其是七月份,是生产瓜的季节,因此在七月就多吃瓜。

为什么我们说着《春秋》,怎么突然联系上了农时作物的事情了,因为下面的故事与“七月食瓜”有一定关系,因此要首先介绍一下,否则你也许不明白为何是“及瓜而代”的意思。

齐国的“连称和管治父”这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

他们正好轮上在齐国首都的东边,也就是现山东淄博市周围一个叫“葵丘”的地方戌边镇守。按照当时那个年代的戌边军制,一般来说在外驻守的将士,都是一年一轮换,也就是“一岁而代”。否则,超过一年,就容易造成士兵的逃亡。你想想,在那个年代里面,既没有温暖的驻兵营房,也没有丰富营养的食品,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远离城镇一年,真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一般都按照时节轮换。

当年,齐国大夫连称和管治父前往戌边的时间,正好是在这年瓜熟的时节而去的,也就是《诗经》说的:七月食瓜季节。

齐襄公自然知道这些规矩,于是在派遣连称和管治父戌边的时候,就说:

“俩位大夫辛苦了,你们好好驻守边疆,等到明年瓜熟的时候,我就派人去替代你们。”

连称和管治父,虽然也不愿意到边远的地区镇守,但是也轮到他们尽责任了,这是不能推辞的,好在大王已经承诺了“及瓜而代”,也就走马上任,带着自己部下的人马去镇守“葵丘”了。

我们已经知道了齐襄公很忙,光是妹妹文姜就够他忙活的了,还要搞拆迁,还要帮助外甥复国等等,转眼间一年就到了,齐襄公早忘了这回事儿了,换防的军事命令一直没有下达,这让苦苦等了一年的两个贵族,急的抓耳挠腮,急不可待,家里面那些美姬和美食无法享受,真是受不了了,就派人回首都请求齐襄公赶快派人替代。

齐襄公现在手里没有兵,这年刚和鲁国一起出兵征伐了郕国,部队也没有修整,找不出替换的部队和人员,于是齐襄公就回绝连称和管治父的替换请求。

用现在的话说:国君食言了。

这让两个大夫十分的生气,心里想:你当大王的说话不算话,整天花天酒地,哥哥长、妹妹短的过着舒服的日子,可是我们也没有犯错误,竟然为你受苦戌边,看这个架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派替换的人来,这不跟流放是一个道理吗。

两人思来想去,怨恨渐渐的增加,怒火越来越盛,就开始产生了叛乱齐侯的意思。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两个人开始惦记这个事情了,两个人反复研究了很长时间,就慢慢的找到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齐襄公的叔伯兄弟“无知”,一个边缘化的皇室公子。

无知的父亲叫夷仲年,是齐襄公的爸爸齐禧公的兄弟,鲁隐公七年的时候,夷仲年代表齐国出使鲁国进行结盟外交活动。鲁桓公三年,文姜嫁到到鲁国时,也是这个夷仲年亲自送聘礼到鲁国慰问,他也是齐国公子系列的里面的重要人物,夷仲年生了儿子无知后,这个大侄子就深得齐襄公爸爸齐禧公的喜爱,于是无知就在《左传》中被称为“公孙无知”,因为他爸爸夷仲年是公子,按照齐僖公的排辈,他当然就是公孙了。

当年,齐禧公因为特别喜欢这个侄子,就在他在位的年代里,对公孙无知的衣服、礼仪、配给等等待遇,都与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这让当年还是太子的齐襄公十分不爽。

无知的父亲虽然是皇亲,但是自己的父亲是国君,他们两人的待遇怎么能够一样,年轻人本身就是爱比较和攀比。

所以齐襄公上位后,就马上降低了公孙无知的这些待遇。

从小就受到宠爱的公孙无知,当然心里非常的愤恨,从小父亲惯着自己,大爷宠着自己,提高一点待遇,无非就是花两个钱罢了,怎么回事儿,你这个叔伯哥哥诸儿,一当上国君就把我的待遇给取消了,这不是看着我不顺眼吗。

慢慢的公孙无知就存下了不满的心态。

正好,现在连称和管治父也碰上了延期驻防的事情,他们本身都是朝廷中的贵族,之间的事情非常明白,一来二去,两股势力就联系到了一起,成了齐襄公身边的定时炸弹。

所以说:成大事者,不是要不拘小节,而是要注意小节,否则,谁知道那个地方就出事了,别太自信了。

齐襄公可能是这一阵子顺风顺水,玩的太浪漫了,就没注意这些事情,终于酿成大祸。

这还不算,齐襄公的错误继续不断的在潜移默化中延续着。

俗话说:“姬不如妾,妾不如偷”,所以齐襄公和妹妹一直在快乐的“偷”着,这样一来当然也就没有精力去搞雨露均沾的游戏了。因此齐襄公的后宫妃子们,也是怨言很多,痴情旷女,一旦醋坛子打翻了,是很厉害的。

前面的说的派往边境戌边的连称大人,他有个叔伯堂妹也在齐襄公的后宫当妃子。你想,为什么公孙无知能和连称联手,除了连称有一定的军权外,还有内宫的接应,因此才能双方一拍即合,大家都对国君有意见,也就都是同道中人了。

公孙无知和连称接上关系后,就在后宫找到了连称的堂妹,并让她开始侦查齐襄公的活动情况,事先打下了埋伏,并且承诺:如果事情成功了,等公孙无知篡位成功,就把她立为夫人。这可是一步登天的许诺,女人的热情被打动了。

此时,齐襄公身边风云涌动,看似平静,却不平静。

可是齐襄公却完全不知道这些情况。

鲁庄公八年,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旅游度假,顺便再到“贝秋”原始大森林去打猎,大致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山东博兴县周围,那时候的生态环境十分好,什么野兽也都有,不像现在想打只兔子都很难。

齐襄公打猎期间,兴致很高,突然遇到一只巨大的野猪。野猪是很厉害的,究其野性实力来说,也是“一猪二熊三老虎”,一般的猎人都躲着它。大野猪突然碰到齐襄公的马车,也是一惊,盯着齐襄公发威,旁边的随从说:“这是公子彭生吧!”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随从把野猪和彭生联系起来了,估计当年的彭生也是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和这个大野猪有的一比,也就随口说了一句。

但是齐襄公心中有鬼,八年前,是他让公子彭声借着酒宴将鲁桓公给抱死了,然后再鲁国的要求下,又把彭生给灭口杀了,这是齐襄公愧对彭生的心结。当随从们一喊,就勾起齐襄公心里的这段往事,要知道过去的人是很迷信的,这样乱喊,自然的让齐襄公真的以为:是彭生转世为野猪,来找自己报仇。于是也就大怒说:

“你彭生是个什么东西,敢化作野猪来和我相见,看我一箭。”

说完,齐襄公“嗖——”的一箭射向大野猪。

野猪这个野兽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受到攻击后,他不会逃跑,而是奋勇冲击,当时没有现在的猎枪,也就是一根箭而已,无论插在野猪的那个部位,都不会造成野猪突然死亡,所以野猪受到齐襄公的攻击后,看看身上插的这根箭,也是心里大怒,马上“嗷——”的一声就站立起来了,并发出了嚎叫,开始发动攻击。

齐襄公和随从们一看,都蒙了,赶快调转马车就准备逃跑,慌乱中,齐襄公从马车上掉了下来,摔伤了脚,连鞋子都丟了,十分的狼狈,抱头鼠窜,一溜烟的跑回了都成。

回到王宫宫室后,齐襄公越想越生气,看着自己一瘸一拐的狼狈样子,更是生气,就责怪跟随的贴身侍从一个叫“费”的內侍,埋怨他没有照顾好自己,还丢了鞋子,那是名牌,于是就让费去寻找。

你想,大王打猎回来,衣裳不整,还瘸着脚,一来二去,肯定搞的整个王宫内外,都知道齐襄公打猎受伤了。连称的堂妹一看,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马上派人告诉了公孙无知,继续做着让他们暴乱后,能让自己上位为第一夫人的美梦。

早已经蛰伏了很长时间的公孙无知,也终于看到了这个天赐良机,接到了潜伏的美女间谍的报告后,马上就开始组织人马、集合队伍前往王宫叛乱。

此时,齐襄公的贴身侍从费正在犯愁,他怎么能找回齐襄公的鞋子,还不知道丢在了那个沟坎之中了,原始大森林中找一只鞋子,这不是胡闹吗。好在他很聪明,就象征性的出了宫门溜达了一圈后,就灰溜溜的又回来给齐襄公汇报:

大王,鞋子确实丢了,真找不到了,不如再从国外定一双更好的名牌吧!

齐襄公还没解气,一听更生气了:名牌,俺不喜欢,这双鞋是俺妹妹文姜送的,里面有柔情蜜意,什么名牌,我打死你这个不懂爱情的狗东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