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齐襄公的浪漫生活(鲁庄公元年,公元前693年,春秋第三十年)
鲁桓公死在齐国。
鲁桓公夫人文姜,算是解除了一个和哥哥幽会的羁绊,情欲冲毁了一切。
但是,对于文姜在自己丈夫死后的去向,却有个历史的小迷雾。
先说第一种:文姜的丈夫死在齐国,按照常理自然要跟着一起扶陵回鲁国送葬。回国后,还要安排一系列的儿子继位的事情。
在公元前694年4月10日,鲁桓公被齐君杀死,到当年5月朔日鲁桓公灵柩返回鲁国,12月27日安葬了鲁桓公为止。
第二年,公元前693年的3月《左传》记载:夫人又奔回齐国了。夫人文姜奔齐国干什么?当然肯定不会是旅游,丈夫刚死,儿子刚继位,有很多的大事要办,此时出奔肯定是不正常的,所以文姜而是再次的找齐襄公去私会了。
可是,有个问题,在《左传》中并没有关于文姜开始扶鲁桓公灵回鲁国的记载,只是简单的提了一句:三月,夫人孙于齐。孙,同逊,出奔的意思,如果没有回来鲁国,就何谈出奔,所以这就是一种观点了。
第二种说法:夫人文姜根本就没有回过鲁国。
因为,文姜参与害死自己的丈夫活动,不敢回国,《春秋》之所以用“三月,夫人孙于齐”的这样方式记载,是因为爸爸死了后,跟着继位的鲁庄公思念母亲的意思。根据当时丧葬制度,在国君死亡后的第十一个月告祭于家庙的活动中,需要母亲主持为父亲举行练祭大典,如果母亲没有回来,这就是对母亲的羞辱。因此,就只能在鲁国国史中这样记载这个事情了,这也算是替母亲遮羞吧。
之所以称为:夫人,就是贬称的意思。因为文姜有杀夫的罪过,鲁庄公伤心父亲被杀而与母亲断绝了母子关系的意思,这个观点是在《公羊传》和《毂梁传》中体现的主流观点。
我们认为,既然《左传》在后续中,多次记载文姜出奔到齐国的事情,那就还是按照《左传》的理解来进行吧。
无论如何,这段期间,文姜和哥哥都处在火热之中,回不回来,都是礼法的问题,实质上妹妹和哥哥的私会并没有停止下来。
文姜和死鬼丈夫鲁桓公的儿子“同”,于十五岁时继承爸爸的鲁国大统,史称:鲁庄公。
但是,由于妈妈并没有等到自己的儿子正式举行登基大礼,就忍不住对哥哥的爱恋,自己私下偷跑到了齐国,儿子鲁庄公也只将错就错的稀里糊涂当上鲁君了。鲁庄公的爸爸是非正常死亡,在《左传》里面也不称他继位。不过,形式问题在目前已经并不重要了,我们只要知道,这就是开启了新的鲁庄公时代就完全可以了。
鲁庄公元年,公元前693年,齐国齐襄公的浪漫生活继续进行,他和妹妹的桃花事件,并没有影响到其正常的迎娶周王室公主的行动,齐襄公要做周王的妹夫了,又要当新郎官了。
根据当时的诸侯和王室的婚嫁规矩。
周王室下嫁公主,不能自己搞,按照“周朝礼治”,是可以安排同姓的诸侯大国帮助送亲和办理的,鲁国是绝对的周王室嫡亲诸侯,身份高贵,出嫁方向和合适,于是周王室就安排鲁国代表周王室,办理公主婚嫁迎送的手续和事情,这也是给鲁国极大的荣誉。
周王室的公主必须先到了鲁国,然后再从鲁国吹吹打打的坐着花轿前往齐国,可是公主是王室的人,总不能随便的找个宾馆或招待所居住,这就是不礼貌了,公主如果住在鲁君王宫也算是可以的,但是此时鲁国的上任国君刚死,新任的鲁君身上还有父亲的孝丧在身,俗话说:丧事和婚事不能冲突,这样就不能安排公主到王宫居住了。
说实话,鲁国现在正在国丧期间,并且和齐国还因为鲁桓公的死亡产生了龌龊,一心一意的处理丧事中,不太适合办理婚礼的事情,但这又是周王安排的必须干的活动,所以如何处理好丧事和婚事的关系,也是摆在鲁国面前的一个纠结的事情。
好在,都是国君之间的婚事,大户人家唯一的条件就是有钱,既然不能安排周王室公主进入王宫暂住,又不好随便找个宾馆安置。干脆,就直接在鲁国国都的郊外,为公主特意修建了一个别墅用于休息算了,这也算是一种折中的办法,可见周王嫁女的场面也是很宏大的,《诗经》是这样记载的:
《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
何彼穠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穠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花坛锦簇多漂亮,犹如棠棣花盛开。
为何没有肃雍象,王姬嫁车真雍容。
花坛锦簇多华丽,桃李花开散芬芳。
平王孙女貌姣好,齐侯公子赛倜傥。
渔人钓竿用何线,柔丝红线两人牵。
齐侯公子风度翩,平王孙女容娇艳。
当时老百姓看到了一个送亲的队伍,就这样的规模和气概,都傻眼了,从娘胎里面出来也没见过这种美好的景象,所以,就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王姬和齐侯的赞叹。
谁想到好景不长,这个王姬原本嫁给齐侯也算是门当户对,一个王室美女,一个是诸侯大国,豺狼虎豹,比翼双飞。
齐襄公是“豺狼”一点也没问题,而且还是“豺狼中的战狼”,可是周王室的公主却不是“虎豹”,轰轰烈烈的嫁给齐侯的第二年,就死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估计可能是周王室的公主冰晶玉洁,高贵气质,温文尔雅,等到了齐国后,才知道了齐侯和妹妹的的那些淫乱事。而且,这个妹妹竟然三番两头的来找哥哥幽会,这就是什么事儿,明明自己一个王室公主,竟然嫁入了魔窟,思来想去,郁郁寡欢,终于给活活的气死了吧!
你想想,这时候的齐襄公正玩的热闹和高兴:又是杀国君,又是迎娶公主,还和妹妹私会,期间顺便还搞了一次违法拆迁的活动,将纪国的郱(ping,山东安丘)、鄑(zi,山东昌邑)、郚(wu,山东安丘西)地的老百姓强行迁走,霸占了人家的土地。
妹妹文姜也没闲着,现在已经没有阻挡她的障碍了,丈夫死了,文姜就是寡妇了,似乎就更放肆了一些,周王公主刚嫁到齐国于第二年的七月死了后,于当年的十二月,文姜又跑到了禚(zhuo)地,大约在现在济南长清县境内,和齐襄公哥哥相会,巫山云雨,兄妹情长,一片乱云飞渡,偷情的滋味就像是一坛美酒,让他们兄妹欲罢不能,欲火焚身。
从此之后,两人基本上都每年搞一次兄妹相会的快乐活动,乐此不疲,当儿子的鲁庄公哪能管教妈妈这些事儿,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的妈妈和舅舅的事,自己真的不太好插嘴。
齐襄公,真是一个快乐而又幸福的人。
鲁庄公二年,十二月初四,宋国的宋庄公去世了,但是齐国的齐襄公却很活跃。
齐襄公对纪国的拆迁行动还没有结束,继续努力,压迫纪国,明摆着要吞并人家的意思。
为什么齐国这样的对付身边的这个纪国?其实两家还是有仇恨的根源的:国君也是姜姓国家,至于和齐国的姜子牙有没有关系,也不知道,但是都姓姜,估计应该有点关系吧。纪国的国都“纪”,位于现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的今寿光市。周夷王(西周年代,周王朝第九代周王,继位年限已不可考)年间,周夷王曾听信纪国国君纪炀侯(公元前880年-前865年)的谗言,将齐国国君齐哀公烹杀(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并改立其弟齐胡公为君,从此齐国和纪国两国结仇。
《史记,周本纪》记载:哀公时,纪侯譖之周,周烹哀公。古本《竹书记年》记载: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这样就知道了吧,当年纪国国君向周王进谗言把人家齐国国君给用大鼎煮了。所以这就是世仇,齐国慢慢的强大了,就一直伺机吞并纪国,报仇是一个原因,其实灭纪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
鲁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纪国的纪裂繻从鲁国代表纪君迎娶了鲁国之女,纪国和鲁国建立了姻亲关系。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纪伯姬死了。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
现在,纪国国君纪哀侯姜叔姬的弟弟姜季,一看大势已去,原本都是一家人,现在是人家齐国姜老大说的算,自己的小国家紧靠着齐国的国都,也就是以后的齐国经济开发区的地盘,挡是挡不住了。思来想去,为了保命,就带着自己驻扎的酅(xi),现在的临淄东,直接“强烈的要求”加入齐国的行列了,纪国本来就是衰落的小诸侯国家,也就从此分裂了。
鲁国真是看不下眼了,齐国的这个舅舅也太无敌了,弄死自己的爸爸,霸占自己的妈妈,现在还要非法拆迁自己姐夫的国家,齐国转了一圈,都和鲁国有关系。
纪国是鲁庄公姐姐出嫁的国家,现在姐夫家被舅舅家强行拆迁了,当然纪国姐夫就多次的找鲁国求援,这怎么也要管管,否则被齐国骑在头上拉屎,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呢。
但是,鲁国自己单独是对付不了齐国的,此时鲁国和齐国的军事实力相比较,顶多也是半斤八两,谁想直接灭掉谁,想打垮谁,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鲁国需要找朋友,找盟邦,联合一起征伐齐国才有战胜了可能性。鲁庄公看了一圈,此时最适合的联盟国家确实有一个,那就是郑国,而且郑国和齐国也有杀君之仇,这就是有利益的共同点。
于是,鲁庄公亲自行军九十里到滑地,与郑国的刚上位三年的郑国国君子仪会见,提出了三年前,你大哥子亹被齐襄公会盟而杀掉的事情,希望两国一起对抗齐国,以目前齐国非法拆迁纪国为借口,新仇旧恨一起解决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