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晋文公助周勤王(上)(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春秋第八十七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3章晋文公助周勤王(上)(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春秋第八十七年)

晋文公登基了。

重耳在国内如何亲民爱政,善待大臣,恢复生产,免除徭役,救济孤寡,尤其是对原来晋国的十一个的大家族贵族,重新在朝廷中进行安排,牢牢的掌握了晋国的基础政权的手段和办法,我们就不详细叙述了。

他让姬姓中贤良的人,担任朝廷的公职,让公室中异姓而又贤良的人,担任各县的要职。国君的费用从国家税赋中开支;大夫费用从自己的采邑中列支;士从自己的食田中开支,庶人就依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百工及官员食用自己的俸禄等等,自是不必罗嗦了,晋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晋文公重耳是亲眼见到过,那个时代的各位霸主的风采的,比如——

齐国齐桓公的白发和沧桑,虽然已经垂暮,但是齐国雄霸天下的霸主身影,让齐桓公这个老人留给重耳的印象,还是那样的睿智和博大,那种胸怀天下的凌云壮志,令他这个晚辈,至今还是唏嘘不止;

宋国宋襄公的雄心,对重耳的尊重和礼遇,留给重耳是宋襄公如何实现图霸,以及对这个革命梦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和鼓舞;

楚国楚成王的狡诈,北上中原的勃勃雄心,以及他对权利和利益的直接态度,更是留给重耳体会大国之间,雄主之间,的那种智慧和外露的霸气;

秦国秦穆公的宽厚,留给重耳的是一个成熟诸侯的潜在实力和对政治局面运筹帷幄的高超技术。

这是一个精彩的时期,也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年代。

重耳,当然也想成为这样的人,也想将晋国从这几年的低迷中带出来,也想让自己的身影活跃在中原大地的政坛上,这才是他的目的和最终的思想归宿。

此时,晋文公在经历了前半生的流浪生活,饱尝人间辛酸之后,开始变得顺风顺水,似乎一个个的天赐机遇都向他垂青,苦尽甘来,生活对于重耳完全实现了大反转。

这不,重耳刚稳定了晋国政权,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原诸侯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国际上的大事件,给重耳,也给晋国带来了又一个难得的机遇。

(1)周王室的两次动乱

周王室发生动乱了,这年的冬天,周襄王因为逃避昭叔王子带的祸难,逃出了周王室的首都到郑国的汜地避难。这是以蠢蠢欲动的楚国为首的南方实力派,和郑国掺和而发生的祸乱。

周天子向各位诸侯求助,当然也包括晋国。

晋国的大臣狐偃对晋文公说:

“大王,现在你刚继承君位,做了很多的努力工作,现在的晋国臣民也都知道大王的贤明,很愿意亲近大王你,沾点小便宜,获取点奖赏之类的。

但是,晋国的老百姓并不知道君臣的大义,所以你要告诉他们这个道理,大王为什么不帮助和护送周天子回国,以此来教育民众懂得尊上的道理。如果你不护送,那么秦国就会护送,这样我们就会失去周天子的支持,那样我们再用什么来获得诸侯的支持呢。

如果大王想求霸于诸侯,不如起兵救援周天子,勤王立威,才是图霸的正道,这样就能得到周后的信任,符合道义,现在这个机会就是上天赐给你的机遇,我们一起努力吧。”

晋文公听后非常的高兴,马上就按照这个意见执行了,从而一步步的成就了霸业。

我们还是从这个事件的开始,郑国身上说起——

郑国,是东周王室的东迁的功臣,也是周王室东迁后所依赖的重要诸侯国家。尤其是在郑庄公寤生的年代里面,郑国就是中原地区的小霸主,纵横中原,运筹帷幄,打的坐地户宋国和卫国丢盔卸甲,虽然说周王室对于郑庄公的骄横有很多的怨言,毕竟也没有真的翻脸,也就是:小摩擦不断,大事情依赖的状态。

郑国郑庄公死后,由于对于继承人的安排不当,造成了因为争夺王位的连年战乱,实力大损。

就在这个历史的空隙中,齐国诞生了一个牛人国君,齐小白,齐桓公。让齐国一举崛起,成为了中原诸侯的绝对大哥国家,郑国从此沦为二流国家。

但是,郑国企图通过扶持周王室以获得重要地位的心思,一直的在心中燃烧,未曾熄灭过。其实,周王室虽然离不开齐国的支持,但也是在拿着郑国,去平衡齐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让郑国和齐国的关系总是别别扭扭的不顺畅,好在齐桓公的高度和胸怀,在那时还没有将这个矛盾体现的十分突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明和暗斗。

由于郑国的独特地理位置,也让楚国成为觊觎的对象,于是在齐桓公称霸时期,郑国竟然变成了双方拉锯争夺的焦点国家。最后,郑国在齐桓公死后,直接投降了南方楚国的集团,对中原诸侯集团也是个很大的打击,于是围绕着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甚至于让宋国的宋襄公,也因为在争霸途中讨伐郑国的叛变,而与楚国的“泓水之战”中的战伤,而丢掉了性命。

郑国和诸侯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个尴尬局面。

但是,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之间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先说之前周王室与郑国有关的一件事情。

(2)周惠王时期王子颓之乱

鲁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也就是楚文王去世的第二年期间,正是周天子周惠王执政的年代,这个周惠王有个弟弟叫子颓,是爸爸周庄王宠爱的妃子王姚生的儿子,非常受到宠爱。

周惠王继承王位执政后,确实有些贪心,就连续的将弟弟子颓的老师蒍国的菜园子霸占了,用来作为自己养马的园囿。不仅如此,周惠王还侵占了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大夫的私人田地,这样一来,造成了这五个人的叛乱,这就是“五大夫之乱”,这五大夫当然不会自己造反,肯定会拥立一个傀儡出来,谁?就是王子子颓,他们以拥立子颓的名义,造了周惠王的反。

失败后,子颓在温地的苏子拥戴下,一起跑到了卫国,这年的冬天,卫国和燕国的军队一起拥护着子颓征伐宗周,郑国的郑厉公从中给予说合,企图调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但是没有成功,于是郑厉公为了保护周惠王,就将周惠王带回了郑国,并住在了郑国的栎邑,就算是被王子颓的势力赶跑了吧,造反的子颓被拥立为周天子。

周王朝一下子有了两个天子。

这样的局面处在一个僵持的期间,诸侯们都在观看事态的发展,其中郑厉公看到了王子颓,整天宴乐不停,不是个好鸟,郑厉公就找到了虢叔,说:“我听说,悲哀或者是快乐,如果不是时候,灾祸一定会降临的。现在王子颓观赏歌舞不停息,不顾他与周惠王之间的祸难,这就是以祸患为快乐吧。篡夺王位,还有比这个更大的罪恶吗?面临罪恶和祸难而忘记它们,祸难就一定会来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让周惠王恢复王位呢?”

虢公说:“这正是我的愿望,哥们,一起行动吧!”

于是,在鲁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3年,春天,郑厉公和虢国在弭地会谈,夏天,一起出兵,郑国就和虢国一起打败了子颓,郑厉公侍奉着周惠王从首都的圉门进入,而虢公带着军队,从国都的北门杀入,直接将王子颓和五个大夫给杀死了,周惠王回到周王室继续当自己的天子。

郑国因此而立下了大功。

就在郑厉公设宴招待周天子的宴会上,也是采用了盛大的礼乐,使用了全套的乐舞,周惠王就将虎牢关东面原郑武公打下的土地(后失守),重新赏赐给了郑国。对此鲁庄公说:郑厉公既然批评王子颓滥用乐舞,现在又学习他,肯定也会遭殃的吧。当年的五月,郑厉公去世。

后来,周惠王在巡视诸侯的时候,继承爸爸王位的郑文公设宴招待周惠王,周惠王赏赐给郑文公一个王后使用的很漂亮的铜镜子,算是王后闺房里面的私密器械,很是够意思了。所以,和郑国一起的虢公,也要求周天子赏赐宝贝,周惠王就赏给虢国爵位。一个赏赐了宝贝,一个赏赐了爵位,按照当时的礼制来说,宝贝当然比爵位等级低了,所以这件事情,就让郑厉公的儿子郑文公开始记恨了。

这就是个历史的根源,是上一辈的事情,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3)周襄王时期王子带之乱

到了现在的鲁僖公二十年期间,齐桓公已经于之前的鲁僖公十七年死亡,郑国背叛的中原诸侯,投靠了楚国,这让郑国一些身边的小弟国家产生了巨大的质疑,大哥就这样不和小弟们商量,就完全的向敌人阵营投降了,这是不是太那个了。

其中,滑国就是郑国的一个小弟,但是他不愿意跟着郑国向楚国投降,就转而投向了卫国,寻找新的大哥了。这让郑国很是恼火,于是就派了公子士、洩堵俞弥两个人率领着军队,去征伐滑国,滑国当然打不过郑国大哥了,好在小国没有实力,但是可以投降,所以便马上又投降了郑国,郑国出征的俩位将领敲着得胜鼓刚返回了郑国境内,谁知道,滑国接着就又重新投降了卫国。

这真是,墙头草,两边倒。

这让郑国很是恼火,前两年因为郑国和宋国的纠纷,连楚国都参加了,没有腾出手来,现在宋襄公也死了,宋国也和楚国郑国讲和了,有了功夫对付这个小国了,于是再次的准备派公子士和洩堵俞弥(洩堵寇)去征伐滑国。

非要干死人家滑国不行。

郑国这样强势,让周天子周襄王有些不爽,你郑国说打谁,就打谁,而且是小国,是不是也太牛气了。于是就派了伯服和游孙伯到了郑国,面见郑文公要求郑国不要攻打滑国了。周王的使臣来拉仗,让郑文公想起了周天子那段赏赐偏心的往事,又愤恨这次周天子继续偏袒卫国和滑国,郑文公心里暗暗的骂道:当年我们郑国扶持你周王,你赏赐的时候就偏向,这次是滑国背叛我们郑国,我们去征伐他,没有毛病,你周王又来拉偏仗。

不行,不能让周王这样欺负我们郑国。

一般来说,象郑国这样反复无常的国家,内心还是比较敏感的,叛徒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整天的心里压力很大,如果稍有风吹草动的事情发生,都会不自觉的向自己的身上考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些“神经过敏”的症状,从而极有可能因此而发生过激行为。

不信,你看看郑国的这次行为,就是典型的神经过敏反应,人家周天子派人是来说和拉仗的,而不是来宣战的,郑国竟然把这两个周王派来的工作人员给扣留了,这是对周天子权威的极度蔑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