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伟大的流浪者(登基)(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春秋第八十六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1章伟大的流浪者(登基)(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春秋第八十六年)

(8)晋文公重耳登基

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

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九月,晋国现任国君晋惠公死了。

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继位,史称为:晋怀公。他就是那位从秦国抛妻逃回的太子。

晋怀公登位后,马上下达命令,令所有在外面跟随流亡公子的侍臣们全部要限期归国,不能再跟随流亡公子。其实,现在晋国的流亡公子,就是特指公子重耳罢了。

晋怀公为了削减重耳的羽翼,慢慢的消除重耳的威胁,就公布了让这些跟随者们,必须离开公子归国的日期,如果到期不归者,杀无赦。

晋怀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则,晋怀公知道:自己的叔叔公子重耳的人气呼声一直很高,对晋国王位,始终是一个威胁,自己的爸爸晋惠公就想要杀死叔叔重耳,没有办到。现在自己登位后,也非常的理解爸爸的感受了,既然目前暂时还不能杀死重耳,削弱他身边的势力还是很有必要的。二则,叔叔重耳身边的这些大臣们,实在是太厉害了,不但贤良,而且他们的身后在晋国,都有一定的政治势力支持,这股巨大的势力不消灭,总是重大的隐患。只有这样的借口,才能找到一个铲除重耳隐藏在朝中的势力,断掉里外沟通的联系借口;三则,自己的老婆,被秦君又嫁给了叔叔,心中灭不了这口气,也知道秦国已经开始支持重耳了,而且现在他就在秦国,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晋国的大臣狐突,知道儿子狐毛和狐偃已经跟着公子重耳到了秦国,但是没有按照晋怀公的要求,召令这两个孩子回国,这就让晋怀公抓到了把柄,于是先拿狐突开刀。

这年的冬天,晋怀公逮捕了狐突。

并派人对狐突说:

“如果你能令两个儿子回国,就马上赦免你。”

狐突冷笑着的回答:

“儿子既然能够做官,我这个当爸爸的就要教育儿子要忠诚,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简册上,并呈给主人,这就是代表要委身与主公,如果有二心的话,这就是大的罪过。

现在,我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已经在重耳那里好多年了,如果现在就是因为一纸命令,就召他们回来,这岂不是当爸爸的教育儿子对主公要有二心吗,如果我教育孩子侍奉主公三心二意的,他即便是回来,又怎么能够再侍奉国君呢?

刑法是不能滥用的,这是国君是本分,如果以滥用刑法来满足国君的快乐,这岂不是欲加之罪吗?来吧,我也活够了,杀了我吧。”

晋怀公上位,屁股还没有坐热龙椅,当场就杀了一个大臣,而且,杀了狐突真是臭棋一着,这是等于断了跟随重耳流亡的狐毛狐偃的后顾之忧,这真是昏庸啊。

消息传到了秦国,狐毛狐偃当场就哭昏过去了,公子重耳咬牙切齿。

秦穆公也认为时机到了,否则,等晋怀公坐稳了龙位,一切都晚了,于是——

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春天的正月(晋国纪年晋惠公十四年的十二月),秦穆公正式的派兵护送重耳回国了,因为当时来不及向鲁国通报,因此《春秋》中没有记载这个过程,目前只能根据《国语》来复原当时的情况了。

当护送重耳的军队到了黄河的时候,重耳的舅舅子犯把自己身边带的一块美玉交给重耳,并且表情凝重的说:“公子,臣下跟随你奔走巡行了中原大地及各个国家,我有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好,尤其是哄骗你离开齐国,离开齐姜,让你非常的生气,并且非要吃我的肉不可,我知道我犯了很多的错误,现在你就要回国了,我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请公子允许我离开吧,我自己会流浪天涯,不会再给公子添麻烦了——”

说完,就要作势离开。

公子重耳开始还不知道为什么,舅舅突然要把他自己的美玉交给自己,听完了舅舅的一番话后,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就“嗖——”的一声,将美玉撇到了黄河里面,然后也很隆重的对舅舅说:

“我如果不是与舅舅一条心,今天就对着黄河发誓,如果违背誓言,就如同此玉。”

你看子犯多么聪明,这就是高手,知道革命就要成功了,马上就为自己先留下一条后路,上了保险,你说他跟着重耳革命了一辈子,临到革命成功,却要高姿态的要退休,这确实有点造作,但是也是一种技巧,俗话说“同患难易,同富贵难”啊!

部队过了黄河,就等于是进了晋国的领土了。

重耳带着秦国的军队,向令狐、桑泉、臼衰三座城池宣告他回来了,当地的人们一听是公子重耳回来了,马上打开城门,敲锣打鼓的迎接公子,这就是人气太旺了。

到了二月份,晋怀公真的害怕了,没想到重耳这样的牛气,人一进入晋国,全国就有了一种蠢蠢欲动的气息,快跑吧,潜逃可是他的强项。于是晋怀公就跑到了现在的山西临汾地区,当时叫做高粱城区避难了,当朝的吕甥、冀芮一看:这样怎么能行,无论怎样也要带兵抵抗一下吧。

晋军在俩位大臣的带领下,迎战重耳的秦国军队,并在庐柳,严阵以待。

秦穆公派公子摯亲自前往晋军大营中谈判,晋军马上就退军到郇(山西临猗县)地,表明了对重耳的谦让。

二月辛丑日,狐偃代表重耳,与秦国公子摯和晋国的吕甥,冀芮等大夫们,一起在“郇”进行了会盟,正式认可了重耳回国并且成为晋国国君的事实。

第二天,公子重耳亲自进入晋军的大营中,一举掌握了晋国的兵权,真正成为了晋国的主人。

这对于重耳来说,即是个快乐的日子,也是个流泪的日子。因为,重耳从今天开始,终于结束了十几年的流浪生活,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再也不用饥餐露宿,再也不用低三下四,再也不用逃避晋国国内对他的追杀。从今天开始,他就是晋国的主人了。

苦尽甘来。

重耳入主晋军后,秦国军队也算是完成了任务,然后就收兵回国了。

两天后,重耳带领晋国军队进入曲沃,这可是晋国的老根据地了。

当年曲沃小宗代大宗的时候,这里就是重耳祖先战斗过的地方,大哥太子申生也是驻防在这里,曲沃城有重耳祖先的祖庙,入城后的第二天,重耳就祭拜了先人的祖庙,这就算是正式的登基上位了,甚至告诉了先人,所有的手续完全办好了。

告祭完祖庙后,重耳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于是下达了第一道命令:派人到高粱杀了晋怀公元太子圉,这样弟弟夷吾这一枝的后代,算是结束了君位的承嗣,改成了重耳这一枝了。

然后又过了两天,重耳带领着大部队进入了绛都,晋国的首都,成为了晋国的新国君,史称晋文公。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的第二位霸主,经过了多年的磨难,曲折的经历,修成真身,成为真佛。

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君王,并不等于就一定会坐稳这个王位。

目前晋国的国内局势动荡,前晋惠公的人布满朝堂,如何做好坐稳君位,是需要一定智慧的,这时重耳办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件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另一件是打开了执政的局面,都非常的优秀。

那两件事情?

先说第一件——

看着威风凛凛的重耳,根本就与前国君不同,于是那些原本是晋惠公夷吾的侍臣们,都开始纷纷的打鼓,尤其是参与这次谈判的吕甥,他一直是晋国在晋惠公期间执掌大权的权臣,加上郤芮,二人就是晋惠公的直接心腹,现在重耳上位了,估计很快重耳就会重用那些跟着他流浪的大臣了。因此,两人害怕被以“权臣”的借口,被重耳除掉。于是就想先下手为强,焚烧了王宫,将重耳直接杀死。

当然,吕甥和郤芮要想完成这个这个计划,必须还要找一些帮手和亲信,当年那个被晋献公和晋惠公派去追杀重耳的寺人披(勃鞮),就是最好的人选了,既然他杀了重耳二次都没有成功,这次再给他第三次机会。

寺人披可不是傻瓜,当年被晋献公派往蒲地追杀重耳的时候,让重耳跳墙逃跑,自己斩断了重耳的衣袖,本身就是噱头。后来又接受晋惠公的命令,让自己去狄国去刺杀重耳的时候,也是自己悄悄的透露了信息,让重耳逃跑了。其实自己并不想杀死重耳,但是君命难违,也就只好采取这样的下策了。新国君重耳是不是知道这些前因后果?是不是领自己的这个人情?都是未可知的事。既然这次又要派他刺杀重耳,而且重耳已经当了国君,何不亲自去面见重耳,看看自己三番五次,留住了性命的这个公子,是不是真的实至名归。

于是寺人披到了王宫请求面见重耳。

重耳一听,寺人披,就是那个整天追杀我的人,不见。

并让人对寺人披说:

“当年的蒲城事件中,我爸爸晋献公让你一夜之后到达蒲城捉拿我,但是你当天就到了蒲城,并斩断了了我的衣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