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恩将仇报的“韩原之战”(上)(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春秋七十八年) - 捧着左传品春秋 - 逸蝶宿深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6章恩将仇报的“韩原之战”(上)(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春秋七十八年)

鲁僖公十三年,晋国遭受旱灾,向秦国求救后,得到了秦国的帮助,低价卖给晋国大量的粮食,终于帮助晋国渡过了灾荒。

鲁僖公十四年,秦国不幸遭受到了旱灾,粮食歉收,秦国向晋国求救,要求帮助秦国渡过饥荒,但是晋国却想以此削弱秦国的实力,拒绝帮助秦国,引起了秦国人的愤恨,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备战备荒,终于咬牙渡过了这次的灾荒事件,但是秦国上下恨死晋国了,晋国的恩将仇报的行为,让原本有着“秦晋之好”传统的国家,开始走向了对抗和战争。

鲁僖公十五年,经过不到一年的恢复,秦国终于熬到了秋收的时节,秦国的粮食秋收完毕后,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也算是顺利的渡过了粮荒,但是复仇的火焰开始熊熊的燃烧起来了,这年的九月,一切准备就绪,秦穆公决定出兵征伐晋国。

在秦军出兵前的誓师大会上,秦穆当场公布了晋国的六条罪状:

1,罪责之一:晋惠公烝于兄嫂,做人淫荡无理。

当初,晋君在秦国的帮助下启程回国继位的时候,曾受到姐姐秦穆夫人的托付,让其回国照顾前太子申生的遗孀贾君。但是,晋惠公继位后,却垂涎与贾君的美色,烝报了自己的小嫂子,可谓是淫荡无理。

2,罪责之二:晋惠公刻薄寡恩,排斥兄弟。

当初,晋惠公回国继位的时候,受姐姐秦穆夫人的托付,让他在继位后,一定要好好的照顾自己那些因为晋国内乱,而流亡在外的诸位公子。晋惠公当场就答应了,但是晋惠公上位后,却不接纳流亡的公子回国,直接辜负了姐姐的嘱托,忘掉了兄弟的情义,实属寡情少义之人。

3,罪责之三:晋惠公对下背弃诺言,忘恩负义。

当初,晋惠公为了能顺利的回国继承王位,为了能取得国内政治势力的接纳,暗地里向大臣里克、丕郑等大夫许诺给予贿赂,但是回国后,竟然背弃了自己的许诺,根本没有任何的做人信誉和道德水准。

4,罪责之四:残杀大臣,血腥清洗,手段残酷。

晋惠公回国继位后,背弃了自己对大臣的贿赂后,竟然对里克和丕郑等大臣,进行了疯狂的血腥清洗暴力行动,还残杀了七舆大夫等军中将领,刻意扩大打击对象,导致晋国国内政治恐怖气氛散布,晋国的老百姓时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5,罪责之五:撕毁条约,背弃承诺,制造国际对抗局面。

晋惠公为了取得秦国的帮助,在继承王位之前,向秦国许诺如果秦国能够帮助他回国登基,晋国就将河东的五座城池割让给秦国。但是晋惠公上位后,竟然马上就背弃了自己的诺言,撕毁条约,背信弃义,其行为十分的恶劣,导致两国的关系极度的恶化。

6,罪责之六:内心自私,道德败坏。

晋国遇到灾荒的时候,秦国无私的进行援助和赈灾,甚至不考虑这种救灾,有可能给秦国老百姓带来粮食储备上的不足,充分的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并顺利的帮助晋国渡过了饥荒。而秦国遭受灾荒的时候,晋国竟然至秦国的求救于不顾,拒绝向秦国进行救灾赈灾,让秦国老百姓饿死很多,晋国不仅如此,还趁着秦国的灾荒时节,晋军陈兵晋楚边境地区,意图在秦国最危险的时候进攻秦国,这真是让人不可以忍受的邪恶之徒。

因此,秦国为了复仇,为了保卫国家,为了打击这种没有道德理念的,没有人性的邪恶国君,秦国决定出兵征伐晋国,为我秦国老百姓出气。

秦穆公的话刚落地,三军将士同仇敌忾的一起怒吼到:杀——,杀——,杀——。

周围的秦国老百姓也纷纷的跟着高声的赞扬,消息传开,秦国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憋了一肚子气的秦国大臣和官兵,摩拳擦掌,咬牙切齿,准备报仇雪恨。

秦国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秦穆公看着三军高涨的士气,长出了一口气,微微的点着头。

为了能够证明秦国出兵有理,老天爷保佑,当场在出兵誓师大会的仪式上,秦穆公让秦国的大师级占卜师,进行祭祀和算卦占卜。在秦国著名算卦大师徒父的掐指神算下,得到了“涉河,侯车败”的大吉的卦象,秦穆公有些疑问便进行询问,徒父说:“这是大吉的卦象啊,候车,按照爵位来说,晋国是侯爵国家,我们是伯爵国家,因此候车就是指晋君。而且我们得到了“蠱”卦,巽下艮上,卦词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所以这个蠱卦中的雄狐,就是指晋国的国君,看来上天都是要帮助秦国的。”

秦穆公非常的高兴,本身就是师出有名,而且还得到了上天的护佑,这真是开局大吉啊。

(1)外强中干

秦国三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晋军相逢对阵了。

秦、晋两国军队一接触,秦军士兵就呈现出疯狂的状态,他们心里头都埋藏着对晋国的仇恨,晋军没想到秦国士兵这样的疯狂,就连连的被秦军战败,秦国军队士气高昂的三战三胜,将闻讯迎面而来的对阵的晋军,一步步的推到了韩原地带,晋军才扎住了后退的阵脚,双方再次的列阵,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战报很快就送到了后方,此时,还没有赶到前线指挥军队的晋惠公,心中十分的忧虑,看来秦军真不是好惹的,战斗力很强啊,于是就询问庆郑意见:

“秦国的军队,看来士气很旺,现在已经深入了我们的国境了,你看怎么办?”

庆郑之前是坚决主张对秦国饥荒进行救助的大臣,性格比较直率,说话也很直接,因为秦国征伐晋国的局面,他早就看到了,但是晋君却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现在事到临头又来请教于他,所以庆郑故意堵着气回答:

“这还说什么,这个局面我早就预料到了,这是大王你加深了两国的仇怨,难道你还指望着秦军能浅入我们的国境吗?再说:国家大事,也不是我庆郑所能知道的事情啊(故意讽刺去年关于是否给秦国卖粮时,晋君不听庆郑的劝阻后,而说的“这些国家大事不是你所能知道”的话)

大王还是去询问虢射吧(虢射就是建议不卖粮给秦国的大臣)。”

晋惠公脸红了,内心十分的不满,就冷冷的说:

“舅氏,你这是对我去年说的话还有意见啊,故意的讽刺我吗”。

庆郑也不回答,瞪着眼看着晋惠公不说话了。

晋惠公准备亲临一线带兵征战,马上安排了晋国的算卦大师进行占卜,尤其是关于晋惠公乘坐的兵车战斗人员的构成。

晋国大师掐指一算,告诉晋惠公说:“根据卦象来看,大王的车右,保护大王的人选,最吉利的是庆郑,所以还是让庆郑当你的车右保镖吧。”

晋惠公摇头说:“庆郑刚才对我出言不逊,连讽带刺、阴阳怪语的十分无理,所以不能让他当车右,还是让大臣家仆徒当我的车右吧,让步杨担任驾车的驭手”。

于是晋惠公的战车人员由晋惠公(车左,主将),步杨(车右,副将),家仆徒(驭手,司机)组成。

为了保险,晋惠公还让梁由靡驾驶着韩简为主将的,虢射为车右副将的战车,担任晋惠公战车的跟随,担任他的保卫僚车,这样一来,按照晋惠公的分析就万无一失了。

出发前,庆郑看着晋惠公的战车上的战马,是之前郑国敬献给晋国的叫做“小驷”名字的马,庆郑十分的惊讶,连忙和晋惠公说:

“大王,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游戏,自古以来,遇到战争必定都是用本国产的战马,因为本国产的战马熟悉水土,和主将驾驭的习惯,听从驭手的驾驭,运用灵活,所以怎样使用都可以。

现在,大王用别的国家产的战马,本身就配合生疏,水土不服,一旦遇到紧急的情况,肯定会因为恐惧和害怕而改变常态,不听驭手的驾驭,并且会因为受到刺激而呼吸紧张,血脉贲张,从表面上看起来很是强壮,其实已经是内部虚弱,气力衰竭,进退不能自如,转体并不灵活,到那时,国君一定会遇到危险而后悔的。”

《左传》记载:乱气交愤、阴血周做、张脉贲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这就是“外强中干”的典故来源,意思是:外有强形,内中干竭。泛指外表强大,内实空虚。

晋惠公现在已经对庆郑完全失去了信任,根本听不进去他的劝言,白了庆郑一眼,一声也不说话,就上车出发了。

九月,晋惠公带领的“御林军”,终于与晋国前线一直抵御秦军的“野战军”汇合了,合兵迎战秦穆公带领的秦军于韩原地区,一场血战开始了。

晋惠公首先派大将韩简,带领侦查小分队去探查秦军的情况,韩简回来后,晋惠公向他询问具体的侦查的军情。

韩简说:“根据我们侦查的情况发现,秦国的军队人数比我们的晋军人数要少,但是秦军士兵的战斗士气非常的高,非常的凶悍”。

晋惠公有些纳闷,就问:“这是为什么?”

韩简说:

“很好理解:1,这是因为大王你当年流亡的时候依靠秦国,秦国人从心理上占有优势;2,大王返回晋国为君的时候,又烦劳的秦国,秦国人认为君王不守承诺,心理上十分的恼怒;3,晋国遇到灾荒的时候,吃的是秦国的粮食,而秦国灾荒需要救助的时候,却被我们拒绝,心理上充满着怒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