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是进是退,这是一个问题 - 女藏花 - 公子欹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女藏花 >

第22章是进是退,这是一个问题

傅稚游一路疾驰,刚回到河内,正赶上太皇太后的懿旨到。

他匆匆换下行装,着了朝服,稍微梳洗下,这才故作气定神闲,从府内踱步出来接旨。

太皇太后王政君的诏书上说:“高武侯傅喜资质端正,为人忠良正直,虽然与已故的傅太后有亲戚关系,但始终秉持正义不听从傅太后那些旨意,不肯同流合污,并因此被斥逐到封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现在哀家决定让傅喜回长安,赐位特进在三公之下,定期参加朝会。”

特进,就是候补大司马。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王莽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下一任大司马就是傅喜的了。

傅稚游跪下叩头领旨,心里却叫苦不迭。

倒是没有追究他私离封国擅闯京城的事,但问题是,召他进京,此去怕是凶多吉少啊。

当天傍晚,傅稚游和他的幕僚们在府里召开了一次严肃的会议,会议议题是:高武侯此次进京,究竟是凶多吉少乎,还是吉多凶少乎?

幕僚甲赞成回京,发言道:“诏书虽是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下的,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王莽的意思。王莽上位以来,致力于大力培植自己的党羽,以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用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事事务,刘歆管理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秀子、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等也都依靠才能归附于王莽。这些人哪里能够和我们侯爷相提并论?侯爷要是回到京城,那自然是无人能出其右。”

幕僚乙则持反对意见:“王莽这个人有点邪门,是正是邪还不好说。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言谈方直,但是好像听说他每次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时,都是略微示意他的党羽,然后那些人就会按他的意思纷纷上奏,向朝廷要求。他则磕头哭泣,坚决推辞。我感觉侯爷若是回京,与这样的人同朝为官,怕是会吃亏。”

幕僚丙说:“可是名儒大司徒孔光也很卖王莽的帐呀,王莽应该不至于如传说那般奸险吧?”

幕僚丁立刻接口:“这你就不知道了。我接到线报,孔光前后服务过三位皇帝,向来为太皇太后所敬,天下也信服,所以明面上王莽主动巴结拉拢孔光,把他抬出来高高供着,还把他的女婿甄邯也封了侍中、奉车都尉。其实呢,据说所有平时王莽看着不爽的人,都被罗织了罪名,然后让甄邯把奏章拿给孔光,说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欺负孔光胆小怕事和过于谨慎,让他充当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把他当枪使……”

幕僚丙奇怪道:“不能吧?这孔光可是孔子的十四世孙,元帝时入朝任谏大夫,就是因为性格刚正、直谏无忌,所以不合元帝心意被贬,他就索性辞官回家收徒讲学了。他教出的弟子不是博士就是大夫啊。所以等到成帝即位,他又被举为博士,一路升迁直到丞相,封博山侯了啊——”

幕僚丁打断幕僚丙:“可是到了哀帝时,他因为在朝中力主扶正除邪,得罪了傅太后,又被罢免还乡了——”

幕僚丙打断幕僚丁:“可是等到傅太后去世,哀帝又召他入朝,授光禄大夫,不久再拜为了丞相。”

幕僚丁诡秘一笑:“正是因为此时的孔光经历数次宦海沉浮,在朝廷几进几出,几升几降,加上年岁渐老,所以终于被摧折了刚正,变得睁眼闭眼难得糊涂了啊。”

一直沉默没说话的幕僚戊,此时适时补上一句:“难道谁都能与我们侯爷一样,虽则在朝廷几进几出,几升几降,但是无改其志的吗?”

幕僚甲乙丙丁一齐把目光投向幕僚戊,眼神中是深深的鄙视与羡慕。

靠,就你会拍马屁。

但是,这马屁拍得真是无与伦比的好啊!

踞坐在议事堂正中主位上的傅稚游,眉头几不可见地拧了起来。他寻思自己平时大约太纵容这帮手下了。

他不耐烦:“那照你们的意思,我到底是进不进京?”

幕僚们一个个闭了嘴。这事儿谁敢说呢?不进,是抗旨不遵,要掉脑袋。进,伴君如伴虎,何况还有王莽那样一条大“蟒”,很有可能也会掉脑袋。

可是他们这么沉默着也不是事儿,脑袋虽然一时三刻不至于掉,但惹毛了高武侯,板子还是很有可能立刻就挨的。

幕僚乙清清喉咙,率先发言道,“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长计议。王莽连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都一并收拾了,这么歹毒凌厉,我们不可不防。”

线报发达的幕僚丁撇嘴:“切,那是因为他们两个也太不着调了。为了阻挠王莽出任大司马,他们俩玩了个互相举荐——何武举荐公孙禄当大司马,公孙禄举荐何武。这事儿也太扯了,所以王莽把他们俩全部免职,赶出长安,算他们活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