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君子好逑 - 女藏花 - 公子欹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女藏花 >

第110章君子好逑

傅稚游却只一笑,未置可否。他心中所想乃是:哦,是吗?或许与别人是无关的,可是若谶语里有你的名字呢,也是无关吗?

王嬿道:“说国师改名是为了应谶,那是民间妄传。刘歆改名是在建平元年,他改名应该是为了避讳。”

“建平”是汉哀帝刘欣的第一个年号,刘歆很有可能是因为避与“欣”同音的讳而改名为秀。

刘秀心里一动。建平元年……他是建平二年出生,父亲怎的没有想到避讳?算起来,父亲是高祖刘邦的八世孙,他们可是堂堂汉室宗亲。且那时,那则“刘秀发兵捕不道”的谶谣已经有了。难道……

他不敢想下去。

三人喝一阵茶闲谈一阵,傅稚游有事离开,让王嬿陪刘秀用膳。王嬿索性命人将膳食也摆在园里,便放在喝茶的几案上。

“我们就在这里用吧,还自在。”

刘秀自然愿意。两人便对着修竹与满园绿色,有说有笑地用了膳。再坐一会儿,刘秀虽然不舍,但仍是起身告了辞。王嬿送走他,便到清静轩来寻傅稚游。

傅稚游正若有所思地对着案上的几封书简发呆,见是她,将书简拢了拢,推到了一边。

“傅大哥在为什么事忧心?”王嬿立时觉察了他的心绪不宁。

“没什么。”傅稚游道。他自然不会告诉她那些来自朝里朝外的坏消息。“刘秀走了?”

王嬿笑得俏皮:“嗯,走了。傅大哥认为刘秀如何?现在可放心我与他交往?”

傅稚游有些尴尬。他本以父兄自居,苏氏却提示他另一个可能——也许他对刘秀的“考量”还有另一重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敢承认的意图?

他对王嬿实事求是地说,刘秀是个很不错的……嗯,青年。不管刘秀现在几岁,不出两年,必定会长成一个优秀的男子。只要她开心,自然可以和他继续来往,也随时欢迎刘秀来侯府做客。

“我以为傅大哥会盘问他的家世,谁知却没有。”王嬿笑道。

何须盘问,在刘秀自承哪里人氏、父亲叔父为谁时,他早已知道。

追本溯源,刘秀的五世祖乃是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汉武帝刘彻的六哥。因刘发的生母出身卑微,在景帝十五个皇子里,他的地位最低,所以分封属邑时仅分到了南方一块潮湿贫瘠之地。后来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化诸侯势力,颁布推恩令,重新分割封地,遍封诸侯王的子弟,刘发的第十三子刘买也得到了封侯,封邑就在零陵郡泠道县的舂陵乡。刘买过世后,其长子刘熊渠承袭舂陵侯的爵位,后又传长子刘仁。刘仁嫌南方气候过于潮湿,遂上书当时的汉元帝,得到恩准,便迁至南阳郡蔡阳县的白水乡,仍以“舂陵”为封国之名。刘秀的曾祖父刘外乃是刘买次子,没有继承爵位的资格,最终官至郁林太守。刘秀的祖父刘回官至巨鹿都尉,职位虽次于郡守,但到底也是个二千石官秩的地方长官。可到了刘秀的父亲刘钦,却只做了个南顿县令,可谓一代不如一代。

刘秀身上确是流着汉高祖刘邦的血脉,只不过是旁支、庶出罢了。

傅稚游也曾片刻间闪过念头:难道那则谶谣会应在面前这个少年身上?

他对王嬿道:“刘秀家中情形我略知一二。有些话你帮我转告他……”

隔两日王嬿在郊外树林见到刘秀时,转告了傅稚游的话:如若刘秀有心求学,他愿助一臂之力。

这一臂,自然是从金钱到人脉,无所不包。

“素昧平生,高武侯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刘秀的疑问,王嬿自是也问过了,傅稚游的回答是:莫说刘秀帮过王嬿,便是没有这一层,这样质如璞玉的人,他也是愿意为之略尽绵薄的。

刘秀吁口气:“高武侯侠义之名果然不虚。但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