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忆往夕事
毕渊悄悄地在一旁站着,他总觉得没有挖苦一下李小白,难以弥补交材料那一天的憋屈。正在这时,霓裳走了过来,他计上心头,说道:“霓裳,李小白的什么人照片好像在墙上。”霓裳来了好奇,说道:“咱们去看看吧。”
正中毕渊下怀,去了才发现是李小白父亲的照片,霓裳笑着对李小白说道:“小白,你父亲好厉害呀,我没想到我们身边就有石油人的英豪。”
毕渊说道:“嗯!就是,人家都说虎父无犬子,你怎么像个犬子呀?”
李小白刚还在自豪中,被毕渊如此一说,转过脑袋,斜着眼说道:“毕渊,你家谁在榜上?没有啊?那你不是连做犬子的资格都没有?”
毕渊正要开口,蒋云飞一下站到了毕渊的面前,说道:“哟!刚穿上一身皮就以为自己是石油人了?”
李小白则是上前一步,一把扶住了蒋云飞的肩膀,说道:“哎哟,飞子,你又要绊倒我了。”
毕渊吓了一跳,急忙飞退,消失在了人群中,惹得两人哈哈大笑。
霓裳说道:“李小白,我相信你,将来你一定可以榜上有名。”
这一次,李小白倒不推辞,他伸手摸了摸父亲的照片,挑挑眉说道:“我爹那是卖苦力,我不一样,我是动脑子。我要上榜,那一定是李小白攻克某项技术难题。”
“我相信你。”霓裳看着李小白英俊的脸庞,如是说道。李小白站在霓裳的旁边,霓裳的目光看向了照片,她的目光尽然有些迷离了起来,她仿佛回到了还是小孩儿的时代。
那是一个盛夏,大家都是一个楼里长大,在楼边就是一个人工湖,小不点儿们没事儿就喜欢去湖边看鱼,那时候的李小白是个孩子王,带着一群小伙伴儿们上蹿下跳,霓裳的性格比较腼腆,想和小伙伴们玩,却不知如何表达,干脆独自在河边玩。
她看到了河边有一只蝌蚪,她想捉住,刚伸出手,脚下却站立不稳,噗通一声,栽进了河里,她一下慌了,张口想叫,却一口水灌进了肚子里,她开始胡乱地扑腾,想扑到岸边,却是离岸边越来越远。
就在这时,她恍惚间听到了另一声噗通,接着,她感觉一双小手在她背上用力地一推,她开始朝着岸边漂了过去,接着,又是一下,她的小脚尽然挨到了地面,她急忙站稳,待她回头才发现水里冒出了一个小脑瓜儿,正是李小白,他嘿嘿地冲着霓裳笑着。
霓裳却是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李小白急忙伸出手,拉住霓裳的手,霓裳却是一把抱住了李小白,像是小舟找到了避风的港湾,李小白说道:“不哭,不哭!我们都是坚强的孩子。”
李小白将霓裳送回了家,等霓裳母亲开门的时候,李小白却鬼头鬼脑地跑掉了,她换了衣服趴在窗口朝外看,正赶上李国清下班看到一身水的李小白当时就发怒了,揪着李小白的耳朵回家了。
为此,在霓裳的心里,这个男孩给她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可没等她感激,她家搬家了。上学那会儿再遇到李小白,她很庆幸两人分到了一个班,只是李小白依然像个孩子王,上蹿下跳,加上学习忙碌,她将那份感激放在了心底。
毕业回来,又见这个男孩子,心中的小情愫在一点点地活络了起来。只是她依然有些内向,不知该如何表达。
参观结束,李小白回到了家里。
“回来了?今天都干嘛了?”李小白看着这个穿着围裙的男子正准备做晚饭,他的脑海中满是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父亲照片。
“参观博物馆,我在英豪墙上看到了你的照片。”李小白说道。
“哦!”李国清愣了一下,笑了笑,说道,“当时像爸爸这样的人很多,只是这个荣誉,领导给了我而已。”
“老爸,你给我讲讲当时你们都干什么了?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吗?”李小白问道。
李国清搓搓手,说起了当年的往事。
原来,那时候,独山石化采用一流技术、按照一流标准、选取一流设计院、引入一流施工队伍、建设一流工程: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这是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一同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精品暨经典工程”。独山石化一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迈开了向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前行的步伐。
独山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是按照“世界级规模、炼化高度一体、路线和布局优化”的原则,炼油采用世界领先的减压深拔技术、全馏分加氢工艺,走清洁燃料及优质乙烯原料路线。乙烯选择走大规模、高附加值、差别化路线,引进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先进技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所以,整个独山上下一心,全力为项目早日启动卯足了劲儿,而李国清所在的供电公司负责抢修和布设电源,领导甚至立下了军令状,保证180天内完成任务。
于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工程开始了,作为班长的李国清几乎每天都在现场忙碌,因为企业整体上人手不够,往往他们还要干临时布置下来的任务,加班成了常态,更主要的是要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每天到晚上一二点下班,第二天,早晨九点又要到现场忙碌,但工程并不因为人而减缓速度,有的设备那是凌晨四五点便运到了现场,势必需要人拆卸。
那工作起来,便没了点儿,电的使用在任何时候都是谨慎和必须的,超饱和工作量让像李国清这样的人根本无法回家,甚至刚扒拉两口饭,那边便催着供电。
恰在那时,李国清的妻子,李小白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娃儿,意外就这样发生了,李母下班接还在幼儿园的李小白回家,发生了车祸,送到医院,人便不行了。
李国清赶到医院,大哭了一场,但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现场的确是需要人手,领导希望李国清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设备开车,李国清一咬牙,将李小白送到了亲戚家里,毅然地返回了公司,一直到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的顺利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