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梁武帝的抉择 - 乱世逆鳞:侯景传奇 - Real元衡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8章梁武帝的抉择

秋风萧瑟,侯景的大军已经兵临建康城下,城外的旌旗猎猎,士兵们蓄势待发。城墙上,梁朝的守军心情紧张,四处张望着即将到来的叛军。建康的气氛愈发紧张,城内的官员和百姓也开始恐慌不安。此时,作为南梁帝国的君主,八十五岁高龄的梁武帝萧衍,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梁武帝推卸责任、放弃指挥**

太子萧纲匆匆进入大殿,神情凝重。大军压境,作为储君,他知道父皇年事已高,心力不足,国事重担已压在他肩上。然而,眼下侯景已然兵临城下,作为未来的皇帝,萧纲仍然希望从父皇处获得更多的支持与指示。

“父皇,侯景叛军已至建康城下,臣儿请您示下,如何应对?”萧纲语气急切,尽管他已被赋予部分决策权,但面对如此紧急的局势,他依然渴望得到父亲的支持。

梁武帝靠在龙椅上,脸上透出些许疲惫,眉头微皱。他并非不明白局势的危险,但多年治理国家已令他身心疲倦。侯景这位昔日效忠的将领,竟然转眼间兵临城下,打乱了他本应安享晚年的计划。

“太子啊,吾早已年迈,已过了能指挥大军的年纪……”梁武帝叹了口气,挥了挥手,“如今国家大事,当由你来处理。朕已年迈,不再过问这些。”

萧纲惊愕地抬头看着父亲,心中有些不解与无奈。眼下正是南梁生死存亡之际,父皇居然选择在这种时候将决策权完全交给他。然而,萧纲也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与焦虑,躬身领命:“是,父皇,儿臣必定竭尽全力。”

梁武帝的推卸责任并非全然出于冷漠,而是出于他对自己老迈体衰的无力感。他深知,自己已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他选择将一切交由太子萧纲处理,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放手。

####**接见侯景使者徐思玉:意图和谈**

与此同时,侯景并未急于发动总攻。他派出谋士徐思玉作为使者,进入建康,以“讲和”为名刺探军情,试探梁武帝的态度。徐思玉表面上声称侯景起兵是为了“清君侧”,诛杀奸臣,特别是中领军朱异等人。

“陛下,侯将军起兵并非叛逆之举,他乃是为南梁社稷着想,欲清除朝中奸佞,以恢复国家清明。”徐思玉在大殿中陈述,语气恭敬,暗中观察着梁武帝与朝臣们的反应。

梁武帝望着徐思玉,沉默片刻。此时的他并未完全认清侯景的野心,依旧心存一丝幻想,希望通过和谈来暂时拖住侯景,为援军争取时间。他自认为此时和谈或许能平息叛乱,于是选择暂时接纳了徐思玉的提议。

“既然侯景只是为了清除奸臣,那我可以与他谈判,商讨如何处置此事。”梁武帝淡淡地说道,目光中闪过一丝无奈的希望。

徐思玉心中暗笑,他清楚侯景的真正意图并非简单的清君侧,而是谋求整个梁朝。然而,他没有表露任何异样,继续伪装出一副恭顺的姿态,施礼退下。

梁武帝显然低估了侯景的野心,他天真地以为通过缓兵之计可以解决眼前的危机。事实证明,这只是给了侯景更多的时间来调集兵力,做好攻城的准备。

####**防守部署中的隐患**

尽管心力不济,梁武帝依然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守部署。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建康的重要性,因此下令分派各路将领把守京城的要害。

“太子萧纲,”梁武帝吩咐道,“京城之防务,由你的长子宣城王萧大器总领为台内大都督,总管京城防务。你要全力支持他。”

“是,父皇。”萧纲领命而去,立即将命令传达下去。

此外,梁武帝还任命老将羊侃为军师将军,协助萧大器守卫京城。羊侃乃是梁朝资深的将领,虽然年迈,但依然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羊侃接到任命后,迅速组织防御力量,将防线设置在城墙要害处。

与此同时,梁武帝还安排了几位重要将领负责防守城中各要害之地:南浦侯萧推守卫东府城,西丰公萧大春负责守卫石头城,轻车长史谢禧、始兴太守元贞守卫白下城,太府卿韦黯和右卫将军柳津负责宫城各门的防守。

然而,这些防守部署并非无懈可击。梁武帝在安排守城的过程中犯下了几个致命的错误。比如,他安排了内奸萧正德把守建康城的正南门——宣阳门,这个关键位置直接决定了侯景是否能攻入建康。而萧正德早已与侯景勾结,心怀不轨,这无疑给了侯景可乘之机。

更糟糕的是,梁武帝还将朱雀桥北的朱雀门交由文官庾信守卫。庾信虽才华横溢,但擅长的是诗文辞章而非战场厮杀。如此重要的城防要塞交由一位文官守卫,实属冒险之举。

“庾信,你掌管朱雀门的防务,务必坚守。”梁武帝的语气虽平淡,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庾信感到有些为难,但仍躬身领命:“臣遵旨,但恐自身能力有限,恳请陛下另派勇将。”他试图推辞,但梁武帝心力交瘁,未曾多加考量,便决定按原计划行事。

####**梁武帝的无奈与迷茫**

梁武帝的每一项部署看似严密,但实际上,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疲惫与不安。他知道,自己已无法真正掌控局势,只能寄希望于太子萧纲和诸多将领能在绝境中挽回局势。

然而,侯景的军队已经蓄势待发,正准备一举攻入建康。而城内的防守部署虽然庞杂,却缺乏真正的核心指挥,许多重要岗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切,为侯景接下来的攻城成功埋下了伏笔。

建康城外,侯景的大军已悄然准备完毕,进攻的号角即将吹响。而城内的梁武帝,却依然未能彻底摆脱他对和平的幻想和对现状的无奈。历史的车轮,正在向不可避免的方向滚动。

---

**下一章预告**:第二十九章《一盘散沙》——侯景的军队展开全面进攻,建康城能否抵挡这场风暴?梁朝的命运将在此决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