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出兵方案
魏三从钢铁房离开之后,接着开始视察山庄里其他的生产厂房。 除了四个新建还未启动的厂房之外,其他厂房全部在维持着正常运转。
而魏三的到来,无疑让诸多正在流水线上生产的工人们亢奋不已。连干起活来也都卖力了不少。
这阵仗,不同于紫禁城内总督高位他人对权力的惧怕,也不同于在延安府中的百姓的敬仰。
而是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在大明王朝,魏三绝对算得上是最良心的老板。
包吃包住,加班补贴,节假日休息…
就是放在后现代,那也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的福利。能让打工人感受温暖的地儿,放眼河间府,乃至整个大明王朝,也是独树一帜。
在这里升职加薪是常事,竞争制度公平,只要你肯努力,就能走向人生巅峰。
若想马儿跑得快,就得粮食换,道理就是这么简单,魏三是标准的理想派主义。也想过挣很多的钱,但奈何这个世界的钱财几乎全部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而想要他们掏出来,无疑于是痴人说梦。
而生产产能的提高,也是走向富裕的途径,百姓使劲去挣钱,才会有消费是能力,放一个地域的消费开始稳定,青山商号在个领域获得建树的时候,这些作为工资发出去的钱,最后也是重新回到魏三手中。
只不过,暂时是不可能做到这程度。
……
京都。
紫禁城。
汤姆刚回到紫禁城,便往钦天监而去,自老天师张之维逃窜天涯之后,整个钦天监在汤若望的手中,进一步开始发展人文科技。
汤若望主张天主教,也是就信耶稣,从他漂洋过海而来,也是为了宣教。不过,过程艰辛,这帮子人宁愿相信他们的山神、土地,也不相信无所不能的耶稣。以往,更是有张之维的打压。
对此,汤若望有浓浓的挫败感,而在多次明间教义宣传于望之后,汤若望也渐渐把宣发教意的活儿看向了民间百姓。
而汤姆也正是民间宣发教义的一员,他们一共九个,统一为钦天监编制,正官四品,主要的活儿也是宣发教义,游访民间,
按理来说,干着活儿根本就不可能占据四品官员的身职,因为老天师张之维的离开,也间接导致了钦天监系统的崩塌。
以老天师为首的天师教教首被处杀,而让汤若望彻底成为朱由校身前的红人,与他一同漂洋而来的英国人,摇身一变,官从正四、正五品阶。
有人倒下,自然也会有人站出来。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汤若望几乎交代了自己老底,就连红衣大炮也传到大明王朝,除了宣发教义之外,汤若望引进的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
就在前年,后金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
宁锦之战中,红衣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两次大捷,都压制了努尔哈赤的冲锋,由于朝廷的弱势,边野文官集团为了利益,不肯激进一步。导致山海关外之地,无法进一步占据要地,始终把守最后关口,只需维持双方制衡。
一则,在叶向高时代,朱由校只是一个傀儡旗子,位高语微;二则,则是穷。
可以说,汤若望的到来,的确大大增强了大明王朝的火力,也真真切切的取得了军事上的建树。
但是,坏就怪在根基,人心不齐,各方集团都有自己的心思,一旦涉及到了军饷,恨不得撤出山海关都行。能守得住你就守住,守不住就别受了。反正换谁当皇帝也是当。
也亏的是运气够好,如此还能压制努尔哈赤一头。
而令人意外的是,努尔哈赤在沈阳意外的俘虏了大炮制作的之一的重要工匠刘汉。而因此,在刘汉的协助下,在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里,成功放置出了堪比红衣大炮的新制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努尔哈赤在原本的八旗基础上建立新营,名为“重军”。
太极殿中。
朱由校面无表情,倾听前线战事,说道后金仿制的“天佑助威大将军”一名时,不由身子都在颤抖。
“陛下,这努尔哈赤辱我大明,张狂至极,以微臣之间,应巩固山海内外关处的军事力量,把朝廷散开的大炮重新召回,以震慑敌军。”杨东明率先一步觐见道。
杨东明正说完,另外一道声音响起,“户部大人之见是也。陛下,眼下边关告急,召回重炮是当务之急,以威慑敌人是军情要事。”
“各位爱卿,可都认可顾大人与杨大人之见?”朱由校问道。
“臣等附议。”
朱由校还算满意,他答应过魏三,不再向延安出手。而李自成等人已经限制在潼关以外,内患之急,暂可稳固。而山海关外的边关,才是重中之重。
如此,也的确应该把这些重炮全部运输回山海关内。
“好,那就即可把内关之地的重炮通通重运至山海关,以震慑敌军。”朱由校说完,又接着道,“关外前军军饷吃紧,北方百姓流离,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杨大人,发白银百万于内关,安抚将士。发百银四百万于外关,加强防御。”
“是。”杨东明领命。
大明王朝在经过一轮肃清之后,朱由校确实体会到了花钱的快乐。虽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朱由校本身不喜女色,平日里顶多也就钻研一下木头,这方面根本就花不了几个钱。
但爽就爽在有钱好办事,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砸钱就完事了。
因为新政权的建立,朱由校大大缓解了百姓的苦难。
而投入的钱在眼下的节点解决了百姓内部的问题,虽然现在是天荒之年,但只要度过这段时间,就可以迎来春天。
“陛下,后金之乱始终不能解决,在于努尔哈赤,以臣之见,应重兵长驱直入,以血杀敌,取努尔哈赤头颅,震四方来犯。”武英殿大学士刘满请谏,提出自己的想法。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我大明子弟兵顶天立地,又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陛下,臣附议。”一位四品官员接着站出来。
而新任内阁顾秉谦却不由紧蹙眉头,相比进攻后金来说,需要耗费大明巨大的财力物力,而大明内部处处是用钱之处,若不能一举拿下后金,可能回拖垮大明政权,产生内部矛盾。
“陛下,臣认为不可,朝纲新立,天荒尚未结束,眼下并不适宜大举起兵对外。”顾秉谦蹙眉说道。
作为内阁首辅,他的压力很大,不同于叶向高,他上位的时间才不足短短两周,在他前头还有一任内阁首辅韩爌,不过韩爌运气不咋滴,才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朱由校革职发配。
“顾大人,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