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红色革命第一山——井冈山
第40章红色革命第一山——井冈山
【必去理由】
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正确道路。
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享誉海内外。井冈山共有30多处保存良好的革命遗址,详细记录了井冈山那段光荣的岁月。
先睹为快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解放前,井冈山还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
全市总人口14.97万余人,总面积为1297.5平方千米。井冈山山势雄伟,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内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城市。
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其“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迄今为止,井冈山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先后接待了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观众3000多万人次。
巍巍五百里井冈,已和众多的革命遗址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井冈山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她先后被江西省委命名为“江西社会教育基地”、团中央书记处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十佳基地”、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1996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民政部、总政治部六部委又将井冈山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井冈山革命纪念地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井冈山,具有辉煌的历史,绮丽的自然风光,革命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是一个集风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身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井冈山这块红土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将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景点导览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当年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的茨坪。整座建筑为砖瓦结构、飞檐挑角,整个建筑既具有秀丽典雅的南方特色,又具古香古色的民族风格。它建成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朱德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
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详尽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
为纪念伟大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缅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1950年,在茨坪的东北边山岗上建造一座纯木质结构、正面书有“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的纪念塔。
1951年,木质塔被拆除,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纪念塔。在塔顶立一个泥塑红军战士雕像,但外型比较粗糙。1956年,井冈山区人民政府又将纪念塔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塔顶重塑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雕像。
塔顶的正面是原遂川中学王教导员手书的“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从50年代开始,这座塔就成了向国内外宣传井冈山的主要形象标志。
1972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组织井冈山建筑队工人拆除塔顶红军战士雕像,并将塔底扩建为5.5米x5.5米的正方形。新建塔高11米,塔的四面均镶刻有凹形“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
整座塔基占地103平方米,塔前与红军烈士墓相连,铺有水泥地面和水泥台阶,四周松柏常青、庄严肃穆。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为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以供人们参观、瞻仰。
●黄洋界
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面17千米,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所以黄洋界又名“汪洋界”。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黄洋界还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