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
第39章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
【必去理由】
杨家岭、宝塔山、革命纪念馆……延安的这些地名在许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标志。
如今,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兴起,到此参观的游人不断增多,革命圣地延安也变成了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那么,让我们走进延安,重温一下战争年代的艰辛与辉煌吧!
先睹为快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20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延安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延安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全市土地总面积5556万亩,人均29亩,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广袤黄土的深处,还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4.3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天然气33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万吨,为延安工业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历史的风云变幻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轩辕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雄奇壮美的壶口瀑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北宋时期开凿的清凉山万佛洞和钟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历时千年开凿的钟山石窟,专家们称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举世闻名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
景点导览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区1000米。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并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
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片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还装置有听音台,一次可容纳15人,游客可自选听取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文艺节目,门厅内设有多媒体电脑系统的电子触摸屏,输入有延安各参观景点和延安干部学校的有关资料,供游客自由查询。
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1997年1月13日,延安革命纪念馆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每位旅游者来延参观、考察必到之处。
●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黄帝出生,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53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也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节、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延河和南川河交汇处,古称嘉岭山,因山上建有宝塔,故而被人称为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著名文学家贺敬之曾用“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以此热情真挚的诗句来表现对延安的热爱。
山上宝塔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为八棱楼阁式砖塔,共9层,通高44米。门卫南北向,门楣上刻有“俯视红尘”和“高超碧落”几个大字。塔内置有阶梯,可登塔远眺革命圣地,延安城景色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