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山水甲天下——桂林
第47章山水甲天下——桂林
【必去理由】
桂林是一座以山水秀丽和古迹众多为主要特征的风景游览和历史文化名城,因“玉桂成林”而得名。
每年农历八月秋风送爽的季节,正是桂花盛开、香飘四野的好季节。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到那时,嗅着清雅的桂花香,乘船航行在漓江上,欣赏着两岸绝美的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先睹为快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这里的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的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2000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沟通湘江和漓江。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自此,桂林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
2000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景点导览
●漓江
漓江属于珠江水系,它发源于桂林北面兴安县的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漓江最美的景色是在桂林到阳朔这一段83千米的水程,她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的风光旖旎绚丽,碧水萦回,削壁青山倒影在水中,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泛舟漓江就仿佛置身于百里画廊,奇美的景色,让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赞叹而诗兴大发,留下了众多精彩的诗篇。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漓江。现代大诗人郭沫若也以“玉带蜿蜒画卷雄,漓江秀丽复深宏”的诗句来歌颂漓江。
漓江本身就是一幅山水画,有人说,青山是它的骨架,秀水是它的血液。泛舟漓江,这样的感受尤为强烈。随天气的不同,漓江会呈现给人们不同的景色和侧面。晴天,漓江水面可以见到两岸群峰美丽的倒影。呈现出“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美景。阴雨天,漓江两岸漫山云雾,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因此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来桂林很遗憾。”事实确实如此,漓江游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终生难忘。
●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的漓江西岸,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是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名为水月洞。水月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
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
象山山顶有座普贤塔,是明代建造的,为实心砖塔,高13.6米。基座北面,嵌有青石一方,平雕“南无普贤菩萨”之像。远看塔似剑柄,又像宝瓶,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
●平安寨龙脊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