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真假
林疏言心中有了主意,放下手中捏了半天的筷子,抬脚回了客房。
期间青文已经传了一次信,京城中人都是人精,恐怕早有怀疑,他必须立马抽身。
入夜,曲目城兴秧县的主街上仍然灯火通明。
曲目城是匀山二十四州城中天气最多变的州府,旱涝灾害隔几年就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每当灾害来临时,县城中民不聊生。
在发现人力不可改变之后,兴秧县的百姓便开始信奉神明,每年的春夏两季都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届时百家出动,供奉神明,人群通宵不散。
像乐氏一般的世家大族,盘踞一方,势力渗透官宦和商行,为了氏族声名,也很乐意在这些事情上下功夫。
今年也如往常一样,乐氏在渡妆桥安排了巫师乐舞祈福,时间一到,所有希望得到好运的百姓都会前往。
此时前往渡妆桥的街道都已堵得水泄不通,前行的队伍中,人人手执竹筐,装上祈求秋季丰收的粮食。
黄牛拉过的车上,头戴特制面具的人动作怪异,高高举起的双手作出祈求的姿势。
这里的人把他们称作“永汗”,能与天神沟通的人。由他们传达民的心愿,渴望神的赐福。
人群欢呼着从身边涌过,灯火点亮了夜里寂寞的城市,他们信奉神明,尊崇鬼怪,敬重自然的同时又恐惧着这个掌握天地的巨人。
渡妆桥前摆香案,渡桥只由鬼神行。
乐群颜站在桥头,亲自主持这场盛会,一举一动都无可挑剔,还有那张脸……,那延伸的胎记,简直和乐茗天差地别。
难道他们真的是两个人,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
震耳欲聋的鼓声如暴雨般响起,周遭立马鸦雀无声,乐群颜躬下身,毕恭毕敬地奉上一对指骨,领队的永汗眼神下视,神色轻蔑。
抬头的瞬间,乐群颜眼神晦暗,不过一瞬间又恢复了那副温和的样子。
那对指骨是上一任永汗的小指。
铃铛清脆的声音似乎尊崇着某种频率,在永汗的手中摇晃。一队人踏着步子,口中念念有词。
桥下的船只依次点燃火把,随着桥上人的步子亮起。桥的那边站着一位赤足白衣的女子,面容姣好,莹莹如玉。
只是眼眶中缓缓流下的眼泪表明这位被装饰成神女的姑娘并不快乐,林疏言站在人群中望向她,只能从她的脸上看到恐惧。
但是苦于某种原因,她无法挣扎逃跑,只能静静等待命运的降临。
“兴秧献神女,求请降福泽!”
“入庙!”
直到这一刻,百姓们又重新欢呼起来,“神女”的眼泪倾泄而下,抑制了许久的哭声再也不受控制。
“母亲,母亲……!”
她失望着抬头看向对岸的人,她的父母还在那些人手里,不知在哪座阁楼上,但她知道她的父母正在看着,却无能为力。
脑子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被串联起来,林疏言心跳的速度忽而快起来,耳鸣的感觉侵袭全身,身侧的手也有些发麻。
那些女子,乐茗要买的那些女子,是为了这荒唐的祭神仪式?
“封门!”
永汗在关门的刹那,取下了手里的面具,从容的看向眼前的一切,心安理得地接受众人的跪拜。
而被献祭的女子,将独自在这座庙宇里,“侍奉”兴秧的神。
乐群颜做了最后的收尾便匆匆离去,夜游还在继续。
林疏言收回目光,隐入了了人潮之中。
乐群颜进了一家酒楼,时不时目光巡视,最后才在二楼的一处隔间落座。
不多时,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也出现在了酒楼中,身上的布料一等一的好,举手投足之间肉眼可见的谨慎。
男子大概二十岁出头,大概是莫家哪一个儿子。
林疏言坐在房檐上接近巷口的一侧,夜色下鲜少有人会经过,他抛了抛手中的药瓶,随后捏着抓在手里。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静默的巷中站着个人,低着头一动不动。
药瓶被抛出,那人立马上前接过,只是仍旧没抬起头。
“去吧。”
那人微微欠身,随即快步离开了此处。
酒楼内今天的人格外多一些,端茶送水的小厮和侍女也忙得脚不沾地。
侍女上前换下空掉的酒壶后起身站在了一旁,等着厨房上了菜后,上前接过布菜。
乐群颜亲自给莫尺阳倒了酒,伸手示意。
莫尺阳也不推脱,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莫尺阳放下酒杯,直奔主题,笑道:“乐兄,想必你也知道我此行所求,南城与这里隔了两州城,山高路远,如若没有乐氏,在下实在不知该怎么做生意。”
乐群颜笑而不语,低头夹了菜。
莫尺阳见状忙道:“乐兄放心,老规矩,我虽是第一次替我爹出门,但也明白这许多事。”
乐群颜闻言终于开了口:“能有什么事,正经做生意有什么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