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体弱
“那就对了”,池渊笑着单挑起眉,“那林大人应该最熟悉浔安的情况了,还是听林大人怎么说。”
林疏言瞳孔微缩,低头别开视线。
“林爱卿?”商序闻声也看了过来,周边的声音渐渐小了,无数目光汇聚过来。
林疏言只好回道:“臣自幼在浔安长大,百姓傍水而居,光是浔安一年的粮食产量就占南城的三分之一,依仗种粮为生的在多数,若举重搬离,不说垦荒再建的成本,光是粮产这么大的漏子都填补不上。
何况黄山河古来便是战时必争之地,若由此荒废,岂不浪费?”
商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众爱卿呢?”
“确是如此啊,可这到底该怎么改……”
“这么说是不能弃啊。”
……
工部尚书这时却像早有准备似的站了出来,“工部倒是有了计划,各位大人刚刚提出的或多或少公布都考虑到了,正缺一位在水利和民生方面都有了解的人一同前去。”
林疏言眼神暗了暗,对这番带着明显针对的话不做评价。
池渊勾了勾唇,看向皇帝,“这不来了吗,朝中没有比林大人更好的选择了。”
商序捏了捏鼻梁骨,“林爱卿意下如何?”
林疏言躬身,跳入了他们给自己布置好的陷阱里,“臣愿前去。”
商序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侧目看了李德勤一眼,李德勤立马上前宣布退朝,随即搀扶着商序回了寝宫。
大殿外,林疏言看见迎面而来的池渊抿了抿唇,不得不站在原地等人过来。
池渊还是那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笑得自然。
“林大人真是辛苦,病好不过几天,便要出远门。”
林疏言不由觉得神奇,池渊是他见过的第二个站在被害人面前还面不改色的人,第一个,是他师父。
“身为臣子,为君分忧乃是本分。”
池渊闻言对上他的眼睛,那双浅色的瞳孔里沉静得过分,它的主人更是冷静得不像话。
“那就静待佳音。”
“借池大人吉言。”
林疏言好不容易送走了池渊,刚走到宫门外准备上回家的马车,又被一人拦住了去路。
刚准备进轿子的林疏言深深吸了口气,理了理衣襟转身下了车架。
青文看了旁边的青水一眼,随后默契的低下头没敢出声。
林疏言又恢复了波澜不惊的样子,转眼看见眼前的人,呼吸突然一滞。
“陛下说大人脚程快,特意让我来追。”
萧白酌又打量起他的脸,还是那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请吧。”
林疏言微微颔首,跟了上去。
“说起来,我和林大人是第二次见面了。”
实际上已经见过萧白酌很多次的林疏言:……
林疏言应了一声,“大人记得不错。”
萧白酌放缓了脚步,几乎与林疏言并排,“听说林大人要去南城浔安县,正好我将去南城,运气好的话还能与大人同行。”
林疏言瞥了一眼,淡淡道:“大人说笑了,暗察司一来神出鬼没,二来南城这么大,谁又说得准?”
萧白酌看过去却刚好撞上林疏言探究的眼神,喉头滚了滚没再说话。
书房外,萧白酌站立在前,等李德勤通传。
书房门被打开,萧白酌挥了挥手示意林疏言上前。
萧白酌自然地找了个侧位坐下,随意的像是在自家地方。
林疏言将一切看在眼里,说萧白酌是在自家地也没错,待在皇帝身边十几年,早就不在意这些礼数了。
“参见陛下。”
“免礼。”
“谢陛下。”林疏言站起身,静静等待商序发话。
商序放下折子,问道:“林大人可有什么不明白的?朕都会给林大人安排。”
林疏言:“届时少不了麻烦工部,臣此行少不得一两月,林府上下尚需打点,还请陛下给臣几天时间。”
商序闻言笑道:“无碍,朕给你三日,准备好了再去。”
“谢陛下”
“对了”,商序摆了摆手,李德勤立马上前呈上一个红木的匣子,打开,里面正是摆得方方正正的人参。
“林大人身体不好,太医院正好有一株上品人参,朕就赐给林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