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建安十一年 - 重生三国,文帝挥鞭 - 从头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7章建安十一年

从那天以后,曹丕经常早出晚归,行踪异常隐秘,知情人少之又少,加上校事府的“不作为”,其余之人就是想打探也无从得知。

……

一个月后,经过了严密训练的沈冲韩浪简直脱胎换骨!

沈冲磨炼掉了眼中的傲气,行事也变得越发的成熟稳重,并且喜怒不形于色。

韩浪也遵守了自己的誓言,滴酒不沾。而且各项考核全部达到了曹丕的标准。

曹丕看在眼里,心里不胜欣慰,成就感十足。

到了分别之日,曹丕突然心中有些不舍,这一个月来,他们三人相处的十分融洽,亲如手足。

就连平时不对付的沈冲韩浪二人,也变得惺惺相惜了。

但大业未竟,绝不能优柔寡断。

二人辞别父亲母亲后,背上行囊,义无反顾的离开了邺城。

值得一提的事,之前曹丕给韩父租的房子,竟然租到了沈冲家的对面。

这两家相隔不到十步之遥,两家人每天开门就能相互见面。

更让曹丕惊讶的是,原本病殃殃的韩父,自从搬到城东以后,病情逐渐好转,精神也恢复的不错。

沈母得知韩父也是一个人住,鳏寡孤独。便时不时的给韩父送个饭,和他说话解解闷。

曹丕觉得,韩父身体之所以好转,与心情变好,有很大的关系。

原本韩浪还有些担心,毕竟父亲年过六十,身体一直不太好。但这段时间在沈伯母的照顾下,父亲的精神越来越好,而且言谈之间,似乎巴不得自己早点走……韩浪逐渐也就放心了!

送走二人后,曹丕的生活再次回归平静。

每日与诸葛亮下下棋,讨论一下天下大势。与曹冲放个风筝,和一家人出去郊游等等。

生活惬意,好不自在。

而小曹叡也慢慢的可以在床上爬来爬去了!

时间飞快,转眼就到了建安十一年。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这年正月,曹操平定了幽州以后,亲自率领大军平定并州!

并州的高干见曹操势大,求救匈奴呼厨泉不成,无奈逃往荆州,准备投奔刘表。只可惜路过上洛时被都尉所杀。

曹操平定了并州后,用别部司马梁习来治理并州,并任命为并州刺史。

当时的并州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变得残破不堪。大量的匈奴少数民族大量迁居并州,编户民为了逃离赋税,经常跑去匈奴部落。再加上少数部落首领嚣张跋扈,拥兵自重。使本来就残破不堪的并州更加的雪上加霜。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称赞梁习的能力,也不得不称赞曹操用人的眼光。

梁习,字子虞。陈郡拓县人。因为在并州做刺史时政绩出色,被曹操封为关内侯。

历史上的魏文帝曹丕也对梁习的印象很好,并且重新任命他为并州刺史,而梁习也不负所望,他在任期间,并州的政绩是曹魏政权中最出色的。

后曹丕晋封他为申门亭候,太和二年出任大司农。

太和四年病逝,同年一同病逝的还有钟繇!

梁习在并州时,采用怀柔政策规劝诱导当地豪族,并且推荐他们到幕府中任职。而他们手下的势力爪牙,全部强行征辟入军队,为朝廷所用。在他们出征时,梁习还将他们的家人迁居到邺城作为人质。

而那些不服从号令的人,全部被梁习斩首,先后斩杀一千余人。

在梁习恩威并施的治理下,并州民心归附,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一年,曹操为了平定三郡乌桓,开凿了平虏、泉州二渠,以通水运。至此,曹操为了北征乌桓,做好了提前部署。

还是这一年,一代名将太史慈因病逝世。

曹丕很喜欢太史慈说过的一句话,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大英雄壮志难酬,临死遗言却又让天下英雄同悲……

四月,曹操返回邺城。众臣齐声喝彩曹植的政绩能力,人群中只有曹丕淡淡一笑,不为所动。

面对曹操的称赞,杨修等曹植党,忍不住欢欣雀跃,为曹植呐喊庆贺。

曹操回邺城后,依旧厉兵秣马,时刻为征讨乌桓做着准备。

但曹操还没来得及征讨乌桓,八月秋,又传来了海盗管承作乱的消息。

曹操率军东征,并派大将乐进,李典将其击破。管承无路可跑,跑到了海外。

也不知道是不是去了岛国……

由于管承的出现,使曹操征乌桓的计划不得不推迟一年。

这段时间,曹丕一直读书习武,养精蓄锐。用彪哥的话说:“养精蓄锐嘛,不养精蓄锐怎么展望未来?”

曹丕觉得很有道理。

曹操东征管承时,邺城再此留给了曹丕与曹植留守。

曹丕闲来无事时,总是不禁感慨时光飞逝。他来到三国世界,一转眼就两年了。

他从十七岁很快就变成十九岁了,真是老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