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欠章)
李俶这个宴会属于小鱼塘,但是奈何不住出现个任旭炸鱼的。
他刚刚还在苦恼,宴会之中没有天才压堂,总觉得平平无奇。
若是以后传出去,别人都以为,是在陪他这位天家宠孙玩过家家。
难免会让人觉得轻视。
好在任旭的出现,及时让他跳出这个尴尬圈。
李俶面露喜色,其余人也跟着附和,更何况任旭的这首诗的确不错。
“这首诗细细品来,倒是有一种别出心裁之感。
宋玉在《九辩》中说过:“悲哉!秋之为气也!”
这位仁兄的起篇引悲衬喜,诵读起来这种反差之感,真是令我耳目一新!”
“而且,你观此帖娟字,若不是亲自见到恐怕以为是哪位书法老祖宗写哩!”其中有人惊叹道。
诗词作得好是一方面,最为关键的是任旭这字写得实在美观。
俗话说字如其人,这就和相由心生一个道理。
古人观其字就能分辨出,此人是奸是善。
虽然听起来毫无根据,但足以能看出他们对字的重视。
李俶朗声大笑,他竟亲自离席来到任旭的身边,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牵起后者的手。
“林兄抱玉入楚,吾岂能坐而无视?”李俶紧紧握着他的手。
抱玉入楚是个春秋时期的典故。
春秋之时,楚地有一人名叫卞和。
于荆山得一璞玉,其虽质朴无华,却内蕴光华。
卞和认定这是稀世珍宝,便先后向厉王、武王进献。
但二人有眼无珠,误以为卞和欺诈,厉王砍其左脚,武王砍其右脚,卞和蒙冤受刑。
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怀抱璞玉,蹒跚至楚山脚下,忆起遭遇,悲从中来,痛哭三日三夜,泪尽而泣血,令人动容。
文王闻之怜悯,派人询问,卞和哭诉:“吾之悲不在刖刑,而在宝玉被当石头,忠贞之士被诬为欺诈之人。”
文王大受触动,命人剖玉,刹那间光华四溢,绝世美玉现世,被命名为“和氏璧”,其名流传于世。
文人在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才能被埋没的情绪时会引用这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