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一股味
第三天一大早,苏礼文就带着家里的两个新成员坐上了城门口的骡子车,一颠一颠地向京郊的地里行进。
苏礼文先是带着他们看了自己家在京郊仅有的二十亩中等田,又走到了山谷地里的四十亩田,说好听点是田,说难听点就是半片荒地。
原先的果林子,种在山谷地的最里面,中间有一个地方是两座山突出的部分,有点窄,苏家索性就以此为界,将今年补种的果林子种到这条界限之内,刚好约二十亩,养牲口的棚子就搭在这条界限的另一边。
而靠近村庄的这一片,入目全是大片半人高的荒草,许是最近一段时间走得人多了,荒草地里渐渐蹚出了一条路。
苏礼文给他们指了指前方,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前面开路,何宁跟在后面,何岩则殿后,他学着苏礼文的模样,打着草丛,小心地护着妹妹,春天蛇多,不打一打草丛,被咬了可不得了。
从草里蹚出来,指着前面的篱笆道:“就这儿了。”
何岩只看见二人高的篱笆,细细密密地围了整个养殖场和果园子。
是的,这个地方叫养殖场,大少爷是这么跟他讲的。
从外面看,养殖场基本上就是栅栏加棚子的模式。整个场子里被圈了好几处棚子,棚子很大,三面都用泥土坯搭建,只在前面用栅栏封住,又在棚子的外面加了一层矮栅栏,想必是怕牲口乱跑。
养殖场内原本同外面一样半身高的草蒿子,被牲口嗦的只剩一根茎,有的甚至只剩光秃秃的草桩子漏在外面,还好这些杂草经年未除,盘踞此处良久,尽管今天已经将它嗦到草桩子,明天它也还会发出嫩芽来。
想凭百来只牲口把四十亩的荒草除尽,短期内有些困难,替苏家省了点草料钱。
拴在二牛他爹的屋舍旁边是一只小猎犬,纤细健壮的四肢,棕黄色的皮毛,两只尖尖的耳朵正竖着,警戒地注视到来的几个人,眼看他们又走近了,那狗子忽然变换姿势,只看它前脚趴在地上,撅起屁股,嘴里发出汪汪的叫声。
赵师傅早已迎了出去,那狗子看了半天,才放松地坐在地上,等到了跟前,苏礼文指了指这只小猎犬问道:“这只犬是从哪里来的?我和我爹都没想到这一点,应该早点给你配上的。”
赵师傅说道:“哪用您管这些事,是我那大闺女从他村子上捉来的,那村里有户老猎人,养的猎犬生了,他们家养不了那么多,我大闺女知道我在这里看牲口,就给我捉了一只来养。别看它小,帮了我不少忙了,每天下午,总有那么几只呆头鸡呆头鸭不知道回来,现在一放它出去,就能把那几个傻的给我找回来。”
赵师傅怜爱地摸了摸猎犬的头,
苏礼文道:“我看这只犬倒是有几分通人性,等以后生意好,我可得给它多喂两根骨头。赵师傅笑着应了。
山谷潮,湿气大,赵师傅特地跟苏礼文说在这个小屋里安置一个土炕,晚上烧个热炕,睡觉才舒服。不然以苏家的生活特性,那是肯定要安置一张木床来。
两人坐在屋子里唠了会磕,赵师傅就从安置的土炕上摸了两本小册子出来,递到苏礼文的面前。
只听他道:“这册是鸡蛋的,老汉我不识字,大老爷就教我画正字,上次大老爷来的时候,就那两只老鸡生蛋,剩下五十只小鸡没有一个下蛋的,我好不容易攒了叁拾个,大老爷非给我拿下来十来个,说给我家小孙子吃。这次就好多了,有十几只长得壮的母鸡,已经开始下蛋了,有时候专门跑到那果园子里做窝,让老汉我一通好找,您看看,就这十几日不见,已经下了一整筐鸡蛋了。”
只见老头指着地上的小箩筐,高兴地眉开眼笑。
说着他又翻开眼前的另一本册子,道:“比起那窝鸡,鸭子就生的少了,两只母鸭子刚到春天的时候天天下蛋,这天马上要热了,我听村里那些婆娘说,生蛋的鸭子到夏天得给它饿上两天,把蛋憋回去,这样到秋天,他们才能生出好蛋来,老汉我准备过了端午就这么干。”
然后就见他指着那群鸭子道:
“苏少爷,其他我都不担心,就是那五十只小鸭子每天见天的吃草,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老是总先放鸡出去,外面的虫都被吃完了的原因,那群小鸭子长得挺慢,有几只鸭子看起来都没有鸡长得壮实。
剩下那三十只鹅倒是长得好,您这次若是不来,我都要托人告诉您一声,这几十只鹅眼看着可以出栏了,您可以拿到城里卖了。”
苏礼文听完就吩咐何岩开始干活,清点了筐里的鸡蛋,将册子上记得满满的正字划掉,再签上名。
然后再让何岩跑到到各个牲口棚里,清点那些公鸡公鸭的数量,今天来的早,赵师傅还没来得及将牲口棚里的那些牲口放出来,刚好趁这个机会清点一下。
母的都能生蛋,公的就只能干吃饭,所以苏礼文和苏父商量了一下,决定趁着最近春闱的热闹时候,将家里的牲口出一批。
那首先出售的自然就是只吃饭不产出的公鸡公鸭公鹅了。公鸡公鹅那都是好认的,只有公鸭在面上看不太出来,你得会摸鸭屁股。
鸭屁股底下有个凸出的小疙瘩,那就是公鸭了。
兄妹俩在牲口棚里折腾了好一会,才把眼前的牲口情况搞清楚。
等何岩从棚子里出来,已经是满身发散着鸭屎味了,他抖了抖衣服,站在赵师傅的土房子面前回话。
赵师傅正和苏礼文坐在小屋子里喝茶呢,看着眼前的小伙子,累的满头大汗,却没有怨言,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欣赏的神色,要知道,今天的牲口棚,他还没来得及打扫呢。
牲口的事情忙完了,日头也大了,何岩帮着赵师傅将棚子里打扫干净,苏礼文则带着何宁在果园子里转,小丫头腿短,走不了一会,就得跑起来追上前面的苏礼文。
赵师傅很能干,虽然跛了一条腿,可是你看着林子里挖了一个专门放牲口粪便的池子,你就知道他是用心了的。
马上就要春收了,春收之后就是种下一季的麦子,水好一点的地方还会种一季稻子,要将这些粪沤肥,撒到地里,庄稼才能长得更好。
苏礼文想了想,就让何宁跑去告诉赵师傅一声,过几天他让他的佃户刘老实家的来挑肥,但是会让他家小子来帮您扫棚子。
而赵师傅自家的地,他是不担心的,这些牲口每天都拉,不可能好几十天的粪才这么点,应该早让他老赵家的处理了。
苏礼文在那几排果树下逗留了好一会,看着那一共两排,一排四颗长得和巨伞一样的杏子树道:“这一颗杏子树长这么多杏子,那剩下的桃树、梨树得产多少。”
听赵师傅说,之前果树开花的时候,他在果树前面挖了一条沟,里面填了不少粪,到这结果子的时候,他就觉得今年的收获差不了,果不其然。
剩下的四排桃树四排梨子树,想必后面的收成也会很好。
今年新种的桃树梨树都是从南方引进的水蜜桃和丰水梨,个儿大,汁水足,味道甜,也引进了一些阳桃和关外的葡萄,只是阳桃是山上移栽的,而葡萄则是外来品种,栽种的时候颇费了一片心思。
苏礼文在杏子树下站了一会,在八棵杏树繁茂的枝叶里,隐约看见了几点金黄。
苏礼文折回去,让何岩过来爬到树上,将树尖上那几颗熟透的黄杏摘出来,他可瞧见了,别人家的杏子还青着呢,他家的杏子已经开始熟了,可得带回去让一大家子尝尝鲜。苏礼文高兴地想。
堪堪采了一篮子下来,苏礼文尝了下,肉厚汁多,满口香甜。
一人分了两个,苏礼文就摘了几片叶子盖在篮子上,将东西收起来。
本来从家出发的时候,何宁拎着两个空篮子,苏母还说带那么多篮子做什么,这下好了,一个篮子装了杏子,一个篮子要装鸭蛋,剩下的鸡蛋只好用赵师傅家的筐了。
中午的时候,刘老实家的大儿子刘大生来请苏礼文去用午饭,刘大生听说让他把那些牲口粪便挑走肥田的时候,他憨厚又真诚地对苏礼文说:东家,再也没有比您更心善的东家了,您放心,我以后得空了就帮您拾掇园子。
中午的时候,尽管苏礼文说了自己一行人都带了干粮,但还是被半拉半拽地去了刘家用饭。
刘老实听到大儿子回来说的话,就要下跪,口里念着:“举人老爷,谢谢您啊,没给我们涨佃租,还给我们免费挑肥,您放心,我家里有两个小孙女,她们也不会干活,到时候我就让她们俩去给您扫园子。”
从刘家门口路过的赵二牛正拎着食盒准备去给自家爹送饭,看见屋里的苏礼文,饭也不送了,忙过去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