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是是非非 - 昭女有功 - 叙春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昭女有功 >

第95章是是非非

萧南给昭溦送完匕首之后,便随着陈昭源去了苏家京郊的地里,萧南早趁着他爹还在的时候拜访了京中世交的人家,现在闲来无事便跑来京郊,督促他们干活。

萧南从小没干过什么农活,指挥起来就变成了瞎胡闹,最后还是二牛的爹,打发他上山去挖山药,大家伙儿才喘口气。

陈昭源在将那片果园的四周的篱笆又修补了一下,又在两边靠山的那一块通了两条蓄水沟,还教二牛他爹怎么做更有用的陷阱,深怕从山上跑出来的野兽,糟蹋了果林子,还把挖沟掏出的泥给活了杨柳枝,给牲口棚重修了一下。

总之除了当初苏父给二牛他爹修的小屋子不用修整外,基本上能拾掇上手的,陈昭源都带着人拾掇了一遍,甚至后来萧南来的时候,看他们速度挺慢的,又从自家的田庄里调了几个人过来帮忙通渠,毕竟将近四十亩的地,替三姐姐整治好了也是一份出息。

嗯,没错,萧南就这么想的。

萧蒙启程返回西北的第五日,陈昭源告别了自己的妹妹,和李寒的大队人马回了两江。走的时候他还和昭溦说:“家里人都在忙,你也快生孩子了,到时候肯定忙不过来,不如买个小厮丫鬟回来伺候。”

昭溦心想,他哥真是越来越敢了,都说出让她买丫鬟回来伺候自己这样的话来了。只得笑着摆摆手,说些让他安心回去,不用担心自己之类的话。

苏母听了这样的话,说道:“你哥哥真是疼你,我瞧他说的挺对的,我看就给咱家买个丫鬟得了。平日里汉子们都在外面,有事没事的,通传一声都不方便。要是养个人,倒是能替我们多走动走动。我看也不要买一个丫鬟了,买两个,挑个大一点的男孩子,会做活,到时候还能跑跑京郊的地里。丫鬟就给咱洗衣裳做饭,咱俩能一块享享福。”

昭溦想了想也是这个理,笑着应道:“还是娘想的周到。”

苏母越想越觉得对,恨不得立马就跑去找人牙子,想着想着又冷静了下来,觉得还是老爷子同意比较好。

与别的家庭不同,苏家自从昭溦进了门,这日子就越过越红火,能挣银钱,能在大人物面前露脸,心里又有主意,所以在苏母的心里,他的儿媳妇很能干,有事得和她商量。而关于自家老爷们同不同意,害,只要不是卖房卖地,其他事情一问,他都同意,知会一声也就管了。

苏老爷子哪知道自己在媳妇心中的地位已经降成这样,此时他正看着手里才买的单子越来越多,直皱眉。

春闱将近,京城里住店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学子来的晚,哪里还能住上官府安排的校舍,自然也赁不到好房子,索性就有许多人带着书童投到客栈里来了。

萧家仁义,每到这种考试时间,便会推出功名房,专供那些有功名的学子来住,所以现在,这屋子已经住满了举子,眼下,苏父不仅要采用客栈里本身要用的吃穿,还负责上了那些赶考举子的需用。

这些举子为了能多点时间温书,又怕自己的书童人生地不熟买错东西,所以,很多人就找了客栈来帮买。

苏父和他客栈的小徒弟,一天到晚忙得脚都不着地,好不容易回趟家,就听见自己婆娘商量着要给家里添佣人。

苏父叹了一口气,没有理她,摆摆手就算应了。

昭溦看见苏父的模样,悄悄地问道:“娘,听说客栈里住满了,生意可好了,但我看爹今天不怎么高兴啊,是累着了?”

苏母冲她摆摆手,道:“别管他,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

昭溦张了张口,终究是将疑问咽进了肚子里。

其实,昭溦觉得,不止是苏父,就连苏礼文最近也有些焦躁。

今天刚吃完晚饭,长武就朝苏礼文书房里跑,只听两人说道:“哥,你今年怎么不参加春闱,如果考个进士回来,咱家可就光宗耀祖了。”

苏礼文又想起当初京城大儒评判他的文章,华而无实,难堪大用。又想起解敏言,连他那样优秀的人,都说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又怎么敢大言不惭说能中进士,无非是自己有些不甘心罢了,没有去经历便先放弃,总是令人心中不甘。

这时,昭溦才明白苏礼文的焦躁,是的,户部与五城兵马司不同。

五城兵马司,管尽市井百态,文书一职虽小,可是与那满是文盲的官驿们相比,那是令人相当敬重的。

户部则又不同,户部乃六部之首,户部主事官职虽小,可是极为体面,六部之内都是顶要紧的差事,能在户部入职,自然也就是进士居多,像他们这样非富非贵,靠别人举孝廉的出身,可不就是多遭人白眼,惹人非议了。

而自己的公爹,心情不佳,多半怕是看了别的举子不管有希望还是没希望,都拼了命般的努力温书,而自己儿子若是不考进士,怕是这辈子也只能在八九品的官职上趴着,心中恐怕正在惋惜呢。

难怪公爹和相公最近心情都不太好,昭溦这时才了解了原由。

昭溦当晚就和苏礼文谈了心,得知实情与自己所料差不了多少,也就放了心。

当即与苏礼文约定,只要苏礼文在户部忙过户部秋收税银,便允他辞官备考。

秋收税银乃是朝廷的头等大事,既然咱们是来历练的,若是连大事都不曾沾手,尽处理些鸡毛蒜皮又能算什么历练?

苏礼文听罢心中一喜,他的妻子从未令他失望,别人家的婆娘若是听见自己的丈夫要辞官,恐怕早就急的一哭二闹三上吊。

哪像他的妻子,还担心自己下不了决定,特地给他又分析一遍当初来京的规划。

听得苏礼文心头一阵感动,不由得将自己的头靠在昭溦的肚子上,默默地说:“我的孩子,你有一位好母亲,而我也会当一位好父亲。”

春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里顺利开始了,昭溦和苏母结伴到了贡院门前,看那些举子一个个挎着考篮等待检查,昭溦看了一会,便要拉着苏母离开,她道:娘,咱还是快走吧,我只要一想到咱家礼文和长武也要像这样在这号子里呆上八九天,我这心里就老难受了。咱还是别看了。快去办正事吧。

苏母拍了拍她的手,道:尽说诨话,考功名吃这点苦算什么,人还有那头悬梁锥刺股的呢,咋没见你说人家辛苦呢,他俩不下苦工夫,我看还不如早点回山塘过呢!

昭溦看苏母这不蒸馒头争口气的脾性倒是也对,应和道:您说的对,等他们俩备考了,我就好好的看着他们,让他们咱家挣两个进士及第回来,到时候做出点政绩,说不准娘和我都能得个诰命也说不准呢!

婆媳俩说笑着从贡院门口离去,敲响了护城河边一家大门,这是他们打听的一个比较靠谱的牙婆,他么嗯苏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自然没有让牙婆将孩子们领进门来挑的道理,所以他们婆媳俩就手拉手自己上门找来了。

敲门声一响,这座大门立马就打开了,苏母简单介绍了一下他们上门的目的,那门房立马就将他们迎了进去,引到了花厅,找了声招呼便去清管事妈妈过来。

一边有个丫鬟迅速地过来上茶,昭溦细细的打量了下,这丫鬟侦查的手一抖不抖,十分稳重,而且从刚进门那会,看了自己一眼,到现在,立在边上,眼神都没有乱瞟,想来这位妈妈规矩极严。

一杯茶刚入唇,苏母和昭溦便闻见花厅外传来一阵香气,想必是那位妈妈来了,果不其然,门口迈进一只绣了兰草的绣鞋,再往上瞧,则是绛红色绣荷花百褶马面裙,外衫则罩了一件粉彩绣嵌银丝立领长褙子,一张圆脸笑意盈盈,一堆酒窝衬得她更是和气满满。

对着他们说道:抱歉,夫人,娘子,我来晚了。

苏母与昭溦与她打了个招呼,客气了两句,道:不碍事,是我们唐突上门,扰了妈妈清静,还未请教妈妈贵姓。

那妈妈见过的买主不少,遇上这么客气说话的可不多。顿时觉得亲近几分,脸上的笑意逗多带了几丝真诚。

只听秦妈妈笑着道:那有什么清静,上门就是客人,你们没让我把那些小的给送到府上给您们挑选,都是我这生意做的不够周到。

苏母掩唇笑了笑,说起了自己要买人的要求。

他们苏家不是什么大家庭,可是家里也有举人出身的小子,这次想挑两个能干的,最好是一个小厮一个丫鬟,您也看到了,我儿媳妇快生了,我一个人要照顾她月子,又要伺候老小,我心怕耽误了哪个,这不就打起了买人的主意。

秦妈妈听言,便多打量了昭溦一眼,道:倒是恭喜夫人,这位娘子看着就是好怀相,以后定会顺顺利利的。

苏母听着秦妈妈的吉祥话,心里更高兴了。便问起了这丫鬟小厮额情况。

秦妈妈便给他们推荐了几个小厮,从十四五岁到二十来岁,那是都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